添加至收藏夹

X

新建收藏夹

完成

新建收藏夹

X

确定

取消

赵继成:瑞幸惹谁了?

作者: vicky

2019-01-11 13:35 浏览 · 17264

分享

收藏(15)

文:赵继成(公众号ID:zhaojcpd) 


办公室里想喝一杯咖啡,你会选择什么?公司茶水间的速溶?自动售货机的咖啡饮料?还是迈开腿顶着冷风走段距离去咖啡店买一杯?我选择拿出手机叫杯送上门的现磨咖啡,带着温度——luckin coffee。


相信大多数朋友和我一样,哪怕你正在阅读最近出现的那些对于手中这杯咖啡质疑的稿子。近日,一篇“揭蛊瑞幸咖啡”的稿子叫嚣网络,让不少人困惑:瑞幸怎么了,为什么最近突然遭遇如此密集的有节奏的舆论轰炸?讨论运营模式、营销策略尚可理解,去扒核心团队过往所谓“黑料”,进而损毁企业品牌,是不是有些过了?


瑞幸刚刚一岁,虽然没有盈利,甚至亏损,却吸引了1200万用户,销售出去8968万杯咖啡,甚至在全国22个城市建起了2000家门店。从零起步,硬是让钟爱喝茶的中国人记住了这个蓝底白字的咖啡招牌。


瑞幸通过高额补贴快速获取市场和用户,也一路获得资本加持,最新B轮融资估值已达到22亿美金,成为成长最快的独角兽企业。在星巴克稳占中国连锁咖啡51%市场份额的背景下,不少韩系咖啡、新兴品牌在中国市场败阵。


横空出世的瑞幸,作为国产品牌,刚刚立住脚,此时无论如何都值得国人期待、鼓励和支持,舆论上这么去“黑”,真的好吗?对一家刚满一岁的创新企业,公平吗? 


01

 树大招风


瑞幸短短一年内成功抢滩中国咖啡群体,自然会引来“议论”。这也是任何一家迅速崛起乃至成熟企业都需要面对的。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招黑”也代表品牌具有吸引力,所谓树大招风,并不奇怪。


然而,从过往经验来看,企业“招黑”之处无非产品质量、服务信誉、运营模式或投融资方式等方面,此次有人将攻击点放在首席营销官杨飞身上,将对企业的抨击转化为人,则有点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品牌间的商业竞争固然存在,但若转化为人身攻击,则又是另一番问题。以人身攻击来“抹黑”企业品牌,公关伦理是否经得起推敲?


瑞幸是一家运营驱动的公司,但如果只是以营销方式和营销人来抹黑品牌,未免有失公平。

这文章很赞

收藏(15)

分享

评论(1)

相关推荐

文章评论

才可参与讨论

我可能有猫饼

2019年01月

0

别的不说,越来越难喝

热门招聘查看更多

  •  
回到顶部
意见反馈
二维码 下载APP
关闭

意见反馈

关闭

案例认领

用户注册

已有账号?
手机

验证码

关闭

用户注册

用户

密码

密码

关闭

手机号重复绑定

您的手机号,已绑定过其他账号

请确定您的下一步操作:

不修改手机号绑定
清除之前账号的手机号绑定,将手机号绑定到当前账号

清除之前账号的手机绑定,可能会导致您无法登录之前账号

验证遇到问题?
请发送邮件到i@adquan.com联系管理员

忘记密码

密码

密码

无法找回? 点此申诉

关闭
关闭
APP扫码,安全登录

使用广告门APP在我的页面扫码登录

关闭

账号申诉

已有账号? 立即登录
用户名
手机号
邮箱

关闭

忘记密码

手机号

验证码

返回登录

无法找回? 点此申诉

关闭

信息已提交:

我们会在1-3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并用
邮件通知您,请耐心等待,谢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