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至收藏夹

X

新建收藏夹

完成

新建收藏夹

X

确定

取消

1960到1980年代,苏俄logo设计美学报告

作者: 赵思莹

2017-08-25 12:10 浏览 · 42353

分享

收藏(13)

来源:苏俄转播(ID:soviet-russian

▲ 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Mokslas科学出版社的logo,始于1975年。它因为跟摩托罗拉的logo有几分相似而获得了很大的关注。不过,摩托罗拉的「M」字样logo是90年代才有的。

苏俄时期的艺术和设计,在20世纪早期的未来主义渐渐息声后,便不再有什么国际化大动静。

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学,到刻板实用的野蛮主义,世人们眼中的苏俄是一个可以把卫星和坦克造的很棒,却搞不好毛巾和脸盘的跛脚巨怪。

放眼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如果你觉得那只是计划经济时代,僵化体制下无趣的制造,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真正的设计,对美和品味的追求,是跨越时代和体制的。

对于旧时代遗物的收藏,有很多人在做,收集肩章、硬币、旗帜、邮票,各种各样都有。

今天要介绍的,就是设计领域里的荒野捕手,Rokas Sutkaitis.

一个年轻的立陶宛设计师,专门收集苏俄时代的商标和logo.

这些收集来自从1960年代到1980年代,很多设计师的名字已经查找不到了,只能根据档案记载,看出设计图案的用途和年代。

 
▲ 收藏者Rokas Sutkaitis

苏联的宣传机器为出版物指定了种种条条框框,比如对于出版物的印刷用字体,绝大多数都用的是Anatoly Schukin在1947年发行的字体(被官方称为「zhurnalnaya roublennaya/журнальная рубленая」)。

你要想用另外一种字体来设计,或者搬出另外一套图形,就跟试图打破无聊沉闷的生活一样,要承担不小的叛逆意识形态风险——宣传机器饶不了你。

尽管官方审美的陈词滥调影响很大,但总有一些想要试图打破束缚的人,找到方法和路径,来实现自己的想法。

这其实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了,体制并不是铁板一块,无懈可击。尤其是在艺术创造领域,界限内、规则下,总能开辟出一片独特的空间。

有时候,束缚反而成为了一种动力,激发创造者去图谋、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于广告门网站&广告门APP发表。如需转载此文章,必须经得原作者授权同意。

这文章很赞

收藏(13)

分享

评论(0)

热门招聘查看更多

  •  
回到顶部
意见反馈
二维码 下载APP
关闭

意见反馈

关闭

案例认领

用户注册

已有账号?
手机

验证码

关闭

用户注册

用户

密码

密码

关闭

手机号重复绑定

您的手机号,已绑定过其他账号

请确定您的下一步操作:

不修改手机号绑定
清除之前账号的手机号绑定,将手机号绑定到当前账号

清除之前账号的手机绑定,可能会导致您无法登录之前账号

验证遇到问题?
请发送邮件到i@adquan.com联系管理员

忘记密码

密码

密码

无法找回? 点此申诉

关闭
关闭
APP扫码,安全登录

使用广告门APP在我的页面扫码登录

关闭

账号申诉

已有账号? 立即登录
用户名
手机号
邮箱

关闭

忘记密码

手机号

验证码

返回登录

无法找回? 点此申诉

关闭

信息已提交:

我们会在1-3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并用
邮件通知您,请耐心等待,谢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