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纽约时报》黑色幽默讽中国媒体公关行业
发布时间:2012-04-12 16:29 浏览量:40315
编辑:文静
曾有一段时间,整个行业都在探讨公关的灰色产业链,以及网络公关暴力问题。5毛党更是瞬间被普及成一个人人尽知的词汇。这种类“中国特色”的行业现象并非全球大同。而今国外媒体再次注意到这个行业,并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揭露了中国公关行业与下游媒体的软文合作行为,并对新闻的权威性表现出怀疑。
在这篇文章里,《纽约时报》上海分社社长David Barbozad报道了中国媒体收费发布软文的现象。“《工人日报》一美元一个字,CCTV四千美元一分钟,《时尚先生》则是两万刀一页;在中国,发布付费新闻正成为公关公司的竞争力之一,而有时即使是被认为优秀的媒体也接受公司提供的食宿和路费——这一切应该是触犯了法律,但又似乎成为了约定俗成。”
不难看出,David的字里行间写出对这种中国特色新闻主义的惊奇。在中国媒体和记者们早已习惯在外出活动时会拿到“车马费”等类似红包时,国外媒体显然并不知晓这个行业还会有这样的利益关系。
文章还指出:在一些媒体里,经营正在超越新闻性和读者喜好成为至高无上的目标,记者编辑们都被动员到“企业合作”中去施展才艺。当然,这种“畸形发展模式”也许正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方法,以期为广告文案界输送高素质的中流砥柱。
对于力求一切皆须真相的群体而言,这显然是一则令人沮丧的消息。但对于行业而言,这早已成为最基本的商业公关手段。虽然消费者希望成为一切事物的真相,但从某种角度而言,这显然与广告、公关行业的存在和职责相对立。
核实新闻的确正在变成一种技能,无论如何,还是希望这种现象仅存在于商业目的的范畴内,而不是扩展到其他领域中。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