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登录 企业用户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登录即创建广告门账号

综合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e生活营销 adidas 趋势 蒙牛 麦当劳 宝马 泡泡玛特 中秋 华为 京东 NIKE 肯德基 金瞳奖 AI 母亲节
清除历史

《记忆月台》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时间:2014-02-26 08:31     浏览量:133199


金士顿 记忆月台 微电影 灵智广告 陈宣宇
并非是什么巧合。2012年金瞳奖,来自台湾奥美的胡湘云用她对微电影的感悟得到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一年之后,当台湾灵智的执行创意总监陈宣宇站在同样的演讲台上和大家分享他与《记忆月台》的故事时,依然获得了每一个人最崇高的敬意。

无论《梦骑士》还是《记忆月台》,这些来自台湾的创意人总能用最不商业的方式把一部商业微电影的故事讲述到极致。1/18、2/455、1/429——三组数字的背后,是陈宣宇创作《记忆月台》背后的经历和体会,更是属于创意本身的,“磨与魔的过程”。

 
《记忆月台》

1/18

在陈宣宇的十八年广告生涯中,《记忆月台》是他拍摄的第一部微电影。

“Mind the gap.”《记忆月台》的故事就从这句话开始。台湾灵智广告为金士顿策划制作的这部微电影其实是改编自BBC报道的真实新闻。Margaret McCollum与丈夫Oswald Laurence在地铁站相遇,“Mind the gap”(小心月台间隙)是他对她说的第一句话。Oswald录制的“Mind the gap”从1950年代后就开始在伦敦地铁北线播放,2007年Oswald因心血管疾病过世。“我知道就算他走了,只要我想他,我随时可以走去听他的声音。”Margaret 说。Oswald的声音在装设新系统之后消失了,但当伦敦交通局听到这个故事之后,他们决定在堤岸站换回Oswald版本的“Mind the gap”,并烧录一张光盘让Margaret收藏。在广告中,光盘则变成了金士顿U盘。 

在六七十个故事中,创意团队最终选择了这一个。他们为男主角创造了一个歌手的形象,并量身定制了一首十分催泪的主题曲《A memory to remember》,女主角更是经过千挑百选之后才最终敲定。从2013年2月开始,提案准备三个多月,导演执行两个多月,前后加起来近半年的时间最终完成了这部片子。

“身为创意工作者,总在小说、电影、新闻、网络中寻找题材汲取养分,渴望从中得到吉光片羽或是灵光乍现,就像大部分创作者一样,其实每个人心中早就藏好几套本子或故事,期待哪天可以落实。”陈宣宇说,“幸运的,我们没有糟蹋了这真实而美丽的故事,千思万想就是要避免过与不及的执行因而破坏了故事的想象。”

2/455

《记忆月台》的长度是7分35秒,也就是455秒。但在整部片子中,U盘出现的镜头时长不过2秒。实际上,灵智广告曾经为其拍了五个版本,拍摄过各种各样、颜色各异的U盘,但最终交片的时候并没有放进去,这也得益于客户的接受度和专业度。

尽管产品镜头只有短短的两秒,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这支广告留下深刻的印象。“故事本身的纯粹真实让人觉得要好好的保护它。” 《记忆月台》在上线之后并没有做过多的宣传,它的火爆来自网友的自发传播,包括很多艺人都在微博上发表感言主动转发。

 
 
“这个故事的重点不在于U盘存储量多大、速度多快,而在于U盘里有多少珍贵的、值得感动的东西。太多做科技的人总是忘记科技是来自于人性的。”陈宣宇如此总结,“人生就像是一格一格的Film,青春期有叛逆身影,成家有幸福美景,黄昏也有其迷人剪影。U盘存储的是一格一格、点点滴滴的回忆,人生的浮光掠影不过就是这样子。”

1/429
 
“有个朋友突然打电话来谢谢我,他的爸妈分居好久,快二十年没有讲过话了,却因为看到这部广告片,重新恢复联络了。”《记忆月台》的导演罗景壬说,这是他今年听到最好的赞美。
 
在整个2013年,台湾微电影协会量化的微电影数量是429部,《记忆月台》只是其中之一。尽管在年度指标中被算作“微电影”,但是陈宣宇和他的团队却希望用“电影的格局”来拍摄。“其实我没有把它当做广告来看,我把它当做影片。把这样的故事通过金士顿这样的产品属性传递给身边的朋友。品牌本身对故事能够产生多大的承载力,应该是看这个故事本身有多大的宽容度。” 
 
在陈宣宇看来,创意就是“磨与魔的过程”,在磨练的过程中将想法一次次推翻、完善,并最终把创意变成一件单纯而极致的东西。如果把“电影的格局”当做是对于追求极致创意的“入魔”,那么为了实现这种格局所做的事情则更像是一种“磨练”。一个最直接的例子是,为了完美地还原伦敦地铁站,团队请来52名专业师傅耗时84个小时,共使用104公升油漆、2000支木条进行打造,地铁墙壁9190片瓷砖也由工作人员一片一片贴上去,最终成就老妇人守候的伦敦地铁,而这也成为了全台湾2013年最大的广告搭景。
 

 

花絮
 
尽管“磨与魔”听上去像是一种玄而又玄的说法,但创意的初衷不变。正如一位网友给陈宣宇的留言所说:“好的故事。好的文案。好的洞察。好的执行。好的广告不是广告。”
 
微电影亦如是。
点赞 26
收藏
微信分享
查看更多
关闭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