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登录 企业用户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登录即创建广告门账号

综合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e生活营销 520 德芙 NIKE 麦当劳 宝马 华为 母亲节 京东 肯德基 金瞳奖 中秋 泡泡玛特 ai adidas
清除历史

“创意人创业 , 失败一千次也是活该”

发布时间:2019-05-06 09:30     浏览量:26554


广告人创业

前两天一个“95后” 广告公司创始人在深夜朋友圈说,突然有点佩服那些做了十几年广告的人。而自己,虽然只是短暂的入行三年,服务过几个大的头部互联网品牌,就有点疲于重复性劳作了。


不满足,总想做一些新鲜的事情,可能是广告人最大的优点,和缺陷。你以为每天都在想big idea,其实不过是在规定动作里的重复创新。你看这个怪圈,新入行的佩服做了几十年广告的,而还在这一行里“倚老卖老”的,会羡慕那些敢于在转折期跳出去创业的,但我最佩服的,还是一边用做广告赚来的钱,一边养活自己创业梦想的。


这不是玩笑。


一个早就已经跳出这行的设计师品牌主理人,突然间在朋友圈晒起了自己近期的广告作品,好奇心驱使之下,我去翻看了他的淘宝店,结论是……还真是接点做广告的私活赚钱。并不意外,带有冲撞力的设计感,高级情趣与精致审美,一切都挺好,只是不走量。所有的利润,养活一个设计师可以,但是养活一个产品团队,太难了。


现代年轻人活在了美颜相机里,而创意人做的产品,活在了精致的产品图里。所有的商业逻辑,可能只能在PPT里串联起来。


想起已经拿到投资的前广告人罗易成说过的一句话:创意人创业失败,死一千次都活该。


“创意人创业为什么大多数都失败?因为创意人的专业结构中,长板长不到一尺,短板连起来却可以绕地球一周。创意人之前做创意时,就认识很多人,人脉都巨TM广,约一遍过去,挨个儿见面聊天吃饭,除了生意谈不成,别的都谈的挺好。”


想法无限好,落地超级难。前广告人Wendy,也有过很多前车之鉴,她一直很希望做消费艺术商品,呈现和个人情感更有关联的设计,更“自我”的东西。凡事一“自我”,当然可能也就意味着放弃迎合大众市场。她做过许多把设计师和厂牌联合的努力,但都不被接受,厂牌不认为设计类商品具有“票房保障”,从马卡龙色到小碎花已经被视为是一场美学升级,但距离厂牌愿意投入做更个性化设计的产品,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最后,她决定自己做。


上周,我收到了她寄给我的新品手机壳。到手的第一时间,我就喜欢上了手机壳本身的亲肤质感,因为它采用了磨砂质感的材料和微浮雕处理,和我兜里的科颜氏唇膏是一个肌肤触感。明快的颜色,具有创造力的图案,拿在手里,高级,不撞款,可老实说,我还是佩服Wendy的勇气,因为她做的,不是淘宝首页上那些月销几百几千的那一种,大多数人会接收到她作品中想要传达的概念么?她想要在设计作品中大胆的表达自己,想要做一些在市场第一线的厂牌看起来,是“坏品味”的东西。


场景图-伦敦walks-1200x900.jpg

ADMPCAA0109_勇敢的心No.2.jpg


场景图-怪斑马-1200x900.jpg


同为一个小做过产品的人,惭愧的说,当我放下了所谓高级审美的执念,产品的销量翻了不止一倍,对于Wendy要做的艺术家系列,我在思考,她如何平衡艺术审美和市场审美,以及她想要自己主导的这个审美革命。于是,我们就有了一段这样的对话:


Q:你是如何从广告人到自己创业做Art-De-Moore 的?


A:我自1999年开始进入广告行业,至2012年离开奥美互动,加入一家全球电影人视频内容制作公司成立中国区业务,服务包括可口可乐、欧莱雅、杜蕾斯等国际品牌,本质仍然是广告创意工作。2014年开始独立成立公司,介入原创品牌初建和销售管理。


在市场的第一线,你就会发现大家都喜欢“大而稳”的产品定位,比如纯色远远优于花色,设计越个性就越被质疑是否会被大多数人接受,销售上我们讲“转化效率”。我一直很希望做消费艺术商品,呈现和个人的情感更有关联的设计,更“自我”的东西。


我曾经做过很多将设计师和厂牌联合的努力,都失败了,因为厂牌不认为设计类商品具有“票房保障”,从马卡龙色到小碎花已经被视为是一场美学升级,但距离厂牌愿意投入做更个性化设计的产品,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所以我最终决定自己来做这件事儿——在日常应用之物上,呈现多元面貌的艺术设计。


场景图-女孩No.3-1200x900.jpg


Q:为什么Art-De-Moore推出的第一个艺术系列产品是手机壳?


A:很多人说手机壳到处都是,为什么要做手机壳?因为Art-De-Moore的初衷不是做世界上没有的东西,或做起来很难的东西,我们希望做更多人日常可以用到、从而使艺术设计可以在使用者的日常生活中有更多角色的东西,因为艺术设计更能表达个人情绪,是更好的日常陪伴。


此外,任何产品都在不断进步,即使在看似简单的产品背后,都在经历新材料、新技术、新形态的演化。即使是简单的手机壳,我们仍然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做了很多轮测试,当然这是每个做产品的人都应该做到的。艺术设计应该是在一个稳健的产品基础上的加强,而不是掩盖烂产品的手段。


手机壳细节_6.jpg


Q:Art-De-Moore 代表的是什么?它的定位是什么?


A:贩卖艺术。让个人趣味与个人品味大行其道。


Q:如何平衡市场审美,和你所想表达的个性化审美?


A:只能选择,无法平衡。在我选择的“非理性”市场里,消费者的主流审美就是“个性化审美”。要以他人审美做消费参照的消费者,我们还需要等待他们一些时间。


Q:你觉得消费者能理解Art-De-Moore所代表的审美形态么?


A: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用感官直觉来判断喜欢还是不喜欢呈现在他们眼前的东西,有勇气用就只让自己高兴的东西。不用试图去解读,Art-De-Moore不复杂,只想做更有趣的日用之物,因为“乏味比死亡更可怕”。


Q:在Art-De-Moore第一个艺术系列手机壳中,合作的设计师是谁?


A:YIN,独立设计师,也曾短暂在广告公司创意部门任职。我曾经在一个受邀线下空间艺术创作中邀请YIN跟我合作创作。我们在艺术商品系列的创作想法上很能彼此理解,后面我们很快会推出合作艺术包袋系列。


手机壳细节_2.jpg


Q:Art-De-Moore第一个艺术系列手机壳的设计灵感是什么?


A: “现代艺术是非常丰富和多元的,它所描绘的人类内心世界的图谱是跨时空的,我就是要将现代艺术融入到产品设计当中,进而产生消费者能与之共鸣的情感表达,产品异化成艺术的承托,这就是我艺术商品创作的基因:艺术、产品、情感。”- YIN


手机壳细节_7.jpg



Q:Art-De-Moore会和其他设计师合作吗?


A:会的。我们的初衷就是要呈现多元设计,希望能跟更广泛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合作。我们当前在着力发展适当的基础产品形态,比如手机壳、包袋、旅行箱等适合艺术设计发挥的“基底”;同时也在摸索跟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合作模式。未来希望在稳健的产品基础上,提供从艺术设计到艺术商品的便捷通道。


 产品细节 


手机壳细节_5.jpg

手机壳细节_9.jpg

手机壳细节_3.jpg

手机壳细节_8.jpg

ArtDeMoore艺术手机壳13款集合.gif


Art-De-Moore 手机壳全系列

扫码购买⬇️

手机壳二维码.png


 其他设计师推荐 

 无所事事务所原创 


1451557049645_.pic.jpg


1441557049643_.pic.jpg



1461557049645_.pic.jpg





点赞 15
收藏
微信分享
Muawiya

这原来是一篇卖手机壳软文 套路真深

2019-05-06 12:43 · 未知地区
回复
2
LORDE

讲故事卖产品呢?

2019-05-08 10:10 · 未知地区
回复
0
亭亭玉立

标题党,差评

2019-05-06 15:28 · 未知地区
回复
0
海蜇皮&

实在是忍不住注册了账号在这上留一嘴,这款手机壳真的挺大众的,一点没个性好吧

2019-05-06 12:18 · 未知地区
回复
0
关闭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