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登录 企业用户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登录即创建广告门账号

综合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e生活营销 WPP 泡泡玛特 蒙牛 小米 母亲节 adidas 宝马 中秋 肯德基 华为 NIKE 金瞳奖 AI 财报
清除历史

古人做广告也是蛮用力了

发布时间:2019-09-06 13:26     浏览量:55399


脑洞 泛娱乐 走心 鬼畜 魔性 古人


qiu.jpg


KOC、MCN、圈层社交

私域流量、私域电商

......

营销新概念层出不穷

今天的营销人为了做好广告

可以说是熬秃了头


不过这也不算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现象

我们的古人在做广告这件事上

也是蛮用力的


评测鼻祖刘白堕:捧红网红骑驴酒 




据北魏散文家杨炫之记载,北魏河东刘白堕,为了给自己的酒打广告,做了一次事件营销性质的产品测评。他在酷暑天气将自己的酒放在阳光下暴晒十天,酒的风味居然一点不减。


这次的测评非常成功,他的酒也变得远近闻名。


原文: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晞,以甓贮酒,暴于日中,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醉而经月不醒。京师朝贲多出郡登藩,远相饷馈,踪于千里。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名骑驴酒。


三国金牌制作人许劭:成功洗白曹操


许劭介绍.jpg

曹操-许劭-对话1.jpg

封面.jpg

曹操-许劭-对话2.jpg


曹操出身不好,年轻时风评也不太好,入仕前的曹操被很多人看不起。为扭转自己的负面形象,曹操便借想去找许劭主持的“月旦评”来评论他。


“月旦评”是东汉末年由汝南许劭和许靖兄弟二人主持的一项活动,主要是对当时的人物或诗文、字画等发表评论,常在每月初一发表,所以称为“月旦评”或者“月旦品”。这在当时算是一个非常有公信力的大IP了。


曹操找到许劭,经过一番努力之后终于得到许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自此声名大噪,不久后他就藉此被举为“孝廉”,在首都洛阳做官,算是正式出道了。


xibai.jpg


骏马圈KOL伯乐:超高品牌溢价


bolee.jpg


据《战国策.燕策》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卖马的商人生意特不好,于是他找到了大名鼎鼎伯乐来给自己做广告。


伯乐也不用干啥,只要在经过马群时,多看两眼,假装对那些马蛮有兴趣的样子,演演戏就能拿钱。伯乐想这来钱也够快的,不干白不干,于是认认真真配合演了一场戏。


果然,KOL还是很有用的,这笔站台费没白花,马的价格马上翻了十番,伯乐也开心拿到了自己的酬劳。


原文: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时尚博主杨玉环:走在唐朝审美前沿


杨玉环.jpg



杨玉环喜欢梳妆打扮,玄宗还在华清宫专门为她建造了供她梳洗的端正楼。柳叶眉、泪妆等都引领了当时的妆容流行风潮;除了面部的妆容,贵妃喜欢的金步摇、簪花等也成为当时的流行。


贵妃喜欢“奇装异服”,颠覆传统审美,喜欢穿胡人的窄衣裳、小头鞋履等,使得当时的贵族和平民都争相效仿。


美食博主苏东坡:笔尖上的美食


苏东坡轼.jpg

苏轼-诗.jpg


苏轼一生仕途十分不顺,多次被贬。但是苏轼又是一心大、特洒脱的人,贬到哪儿他就吃到哪儿,跟玩儿似的。他在黄州发明了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在江苏镇江发明了东坡豆腐,在四川发明了东坡肘子......

除了发明美食,他还喜欢随手为美食写下赞诗,可说是有才又高产。

古代诗歌seeding:软植入美食景点


001.jpg

文案.jpg


相信“三碗不过岗的酒”并无特别,但对于那些对自己酒量盲目自信的人来说,这句文案简直就是在挑衅。挑动了消费者的心,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付钱呢?

李白也曾为酒写过神文案: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喝完这兰陵酒,客人便会流连忘返。


古代的文案大神们为祖国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都写下不少神作,如今的五星级风景区都应该给他们结下文案费。



旅游营销达人汪伦:打造网红景区


zenegwanglun-.jpg


李白在世时候就已名扬四海,当时的名士都想要见见他。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汪伦是李白的仰慕者之一,为了请到李白,他便写信骗李白说有一个桃花十里的地方,有万家酒店。


李白好酒好游,顺利被骗到桃花潭。到了目的地,李白才发现被汪伦给忽悠了。桃花潭不生桃花,所谓的万家酒店,也只是因为老板姓万而已。


被骗的李白倒也没有生气,留下千古友情诗《赠汪伦》。


户外广告1.0:唐宋中秋大促


清明上河图-c-上色-解析.jpg


早在唐宋时期,商人们就深谙户外广告的效力,除了挂上招牌之外,他们还会特别装饰门楼、甚至放上灯箱来吸引路人进店消费。


据《东京梦华录》:凡京师酒店,门前皆缚彩楼欢门。《都城记胜》:汴京洲南一带,酒店皆结彩棚。逢年过节,彩楼欢门也都会重新装饰,像极了今日圣诞、新年的商场。


商家LOGO设计:第一代符号广告学


幌子1.jpg

幌子2.jpg

(图片来清末民俗画家周培春)


唐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广告招牌”,在《清明上河图》中,仅汴梁东门外附近十字街口,就有各家商店设置的招牌、横匾、竖标、广告牌等30余块。


到了明清,商家都擅用符号来标志自己的产品。从周培春所绘制的“幌子图”(幌子:旧时挂在店铺门外高处,表明店铺性质的标志)也可以看到,古代商人基本是卖啥挂啥,颇有今日橱窗展示的意味,简单直接,让消费者一眼就能明白。


同时,个人品牌也成为流行,如图中的“王氏收洗”,人名成为品牌名。近现代的张一元(茶楼)、张裕(酒业)、王老吉(医药)、马应龙(医药)、王致和(食品)、王麻子(菜刀)、王守义(调料)等也都如此。





行走的主播:街头叫卖 随时下单


糖葫芦.jpg


每年的双十一、618都有巨额成交,消费者被直播视频里店主的卖力的叫卖情绪感染到,都会失去理智地下单。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商人也精准洞悉了消费者的心理:既然你看不见我,那我就到你身边去叫卖。这种时候,都是小孩子比较“上当”,打着滚儿也非买不可。



留言

【寻找古代营销鬼才遗珠】

你还见过哪些印象深刻的古代广告?



监督:爱帝鹅吉吉

策划:爱帝鹅吉吉/子夜

文案:爱帝鹅子夜画死个人的

图:爱帝鹅子夜/彻彻

weiebu.jpg


注:本文系作者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点赞 51
收藏
微信分享
关闭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