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品牌的魔力
发布时间:2019-09-14 10:56 浏览量:29750
而且很洋气。
因为耐克很牛逼。
你不信?
我随便举个例子,最近耐克有一个“出手即证明”的概念,挺不错的。我们随手来一个新概念,就用中国大陆广告人最喜欢的“我”系列,比如中国移动的“我能”,我们换成“我战”。
再比如纳达尔美网夺冠,抽筋的身体,旁边仍然是“我战!”,粗大的耐克体。
这就是很不错的稿子。
因为耐克很牛逼。
若干年前。
每一年都有所谓的十佳广告语的评选,总会有一句一定能够入围,并且和它并列的是“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种绝世名句。
这句广告语是“科技,以人为本”,来自当年非常牛逼的一个品牌诺基亚。
若干年后,总有人质疑当年的审美,我也总会想海尔的“真诚到永远”是个什么slogan,完全不知所云。
但是,牛逼的不是“科技,以人为本”,牛逼的是当年的诺基亚。
无论苹果的文案写得多么傻逼,总会有公众号来长篇累牍的解读这文案写得有多牛逼。
比如“比大更大”。
因为苹果牛逼。
这就是品牌的魔力。
它让你完全产生不了正常的思考模式,你就是会一代一代的升级自己的iphone,不厌其烦以及不厌其昂贵,你会发自内心的骄傲,觉得它真的好。
这是属于品牌的宗教。
这种宗教是一代一代的产品教化,一代一代的广告输出,一代一代的品牌忠诚打造出来的顶礼膜拜的仪式。
它和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品牌完全不同,对于品牌的理解和感受,都是从产品的营造到包装以及到广告,再到卖场,所有的宗教气息都是一致的。
而移动互联网品牌的快生品牌过程,讲究的是不生就死,来不及形成宗教仪式,可能就会被另一种模式玩死。
当supreme印在一块砖头上,砖头都立马变得时尚,但是印上爱马仕却不会有这样的感受,只会觉得滑稽。
因为后者的品牌基因里面没有这种因子,而前者有。
因为,这也是品牌的魔力。
品牌的宗教,来源于文化教义,这需要时间的耕种。
另外一点,需要建立的一条基准线,基准线的起始是品牌教义,最终的终端是使用者的人群以此界定,形成所谓的心理上的新物种。
这种内心的骄傲溢于言表,来源于对于品牌的高度认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如今的饭圈对于爱豆的心理认同。
这条线从品牌教义到产品研发到产品包装,再到广告传播和卖场营造,最终落位到使用者的角色归属,再回到品牌教义,就成了一个整体意义上的闭环。
如果你现在仍然想让你的品牌充满魔力,记得这需要时间。
但是,现实往往不会给你时间。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