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登录 企业用户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登录即创建广告门账号

综合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e生活营销 母亲节 茅台 德芙 宝马 adidas 美团 中秋 京东 金瞳奖 泡泡玛特 肯德基 麦当劳 AI 群邑
清除历史

选iPhone还是选华为会显得更Pro?

发布时间:2019-09-27 13:57     浏览量:8683


电子产品 品牌 粉丝营销 粉丝经济 iPhone 11 pro 华为

1  货架化的苹果产品正在给品牌去魅


苹果公司过去常常自诩,说一张桌子就可以放得下他们所有的产品。因为苹果产品设计风格的极简主义美学和很少的SKU,苹果曾被商业界认为其更像是一个日本公司,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真正的日本公司索尼,被认为像一家美国公司,大量的产品offering数都数不清,逐渐让Sony从靠产品惊艳变成靠机海战术获得增长的公司。


而9月10号让我的负责科技频道的同事凌晨还要守在公司加班的那场新版iPhone发布盛会上则清楚的显示,需要有一个会议中心那么大的地方,才能摆得下苹果的全部产品了。


苹果正在变得越来越像索尼了。


至少在产品的种类增量上来说。乔布斯时代,一句one more thing之后,只会带来一部手机一个型号,就足以惊艳全球。


《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揭示了一个被创新者忽略的真相,被标榜的创新可能成为创新公司的“诅咒”,因为一旦创新停滞,创新性不再,公司的品牌形象也将受损。


所以,iPhone这么一次三个款型的出,让苹果和把手机分为苹果和其(安)他(卓)的iPhone变得货架化了,它不再是那个让人仰视,拿了让人晒,周围众人争相“传阅”的神奇“物件儿”了。



2  来自中国可替代产品的竞争


虽然在手机世界里,手机还分为iPhone和安卓,但能够和iPhone并称在一起的从曾经的三星,已经变成了华为,甚至还要算上步步高宇宙的OPPO 和Vivo。


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已经把自己的安卓机升级换代,注入匠心和技术,变成了iPhone之外的一个替代选择。


这是巨大的进步。



站苹果还是站华为,会变成像选甜豆花还是咸豆花的命题


据苹果的朋友透露,原本苹果不仅要在iPhone 11上做三摄,还想尝试类似华为等国产手机那样,在相机上加“美颜”,但是遭到欧美用户的强烈反对而作罢。


这无疑伤了那些活在美颜相机里面mm的心,但对如我一样的摄影爱好者和摄影师而言却是个好消息。


很难想象iPhone的原生拍照功能自动加美颜。这不仅涉及审美的取向,比如欧美人拍照更喜欢写实一些,保留面部的特征,如雀斑什么的,而东亚不少女性用户却更喜欢磨皮以后的效果。而对于喜欢拍照的人来说,更愿意拍照的还原度高一些,留给后期更多空间。


我所在的几个群里,就见有mm吐槽说为什么iPhone就不能加上美颜功能呢?自己在iPhone镜头里就没有在华为镜头里漂亮。


感谢苹果的坚持,让我们可以自主的选择美还是不美。


我在一个iPhone 11 Pro测评贴下面看到有高赞留言,那么请问华为呢?


我想这可能会成为一个就像你喜欢甜豆花还是咸豆花一样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问题。


4 粉丝用户对苹果的品牌偏见犹在



我看了苹果发布会iPhone 11 Pro的样张,也看了不少测评文章,真机也拿到拍了拍,啧啧,怎么说呢,三摄给手机拍照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就像什么感觉呢?


就像有了一部不用换镜头的“微单”,轻触屏幕就完成了广角、标头和长焦的切换。


因为镜头的升级,因为算法的应用,使得11 Pro及Pro Max成为iPhone11三个系列里面的必选项,iPhone11沦为鸡肋。


iPhone11 Pro系列的发布,我觉得代表着中国手机厂商开始引领世界潮流的开始。


虽然齐刘海是iPhone首创,但是多摄却来自中国。


手机在5G即将到来的前夜,从移动通讯工具在向智能相机又迈出了一步。


图为发布会上苹果展示的Pro拍摄的样张,和我的体验一样,对细节包括如同发丝这样的细微之处的还原度是非常高。

1569156608_66.png



以往被饱受诟病的不如华为的夜摄能力,这次通过镜头组和算法的升级,也变得不是问题。如图通过不同曝光的几张照片的合成,可以完成一张兼顾明暗关系和细节刻画的明亮的照片。



1569162182_95.png

从iPhone 11 Pro主打摄影开始,体现出全球几家主流厂商都把手机带入到镜头和算法的竞争。


那么苹果的独特性在哪?


我觉得已经不在硬件本身了,而真正构筑苹果生态护城河的正是乔帮主当年为苹果打造的封闭的iOS生态和APP Store这种模式。


比如我作为用户,我依然固执的选择站苹果,因为我更喜欢一个清爽的应用市场,一套完整的、一致性的用户体验。


构成苹果魅力的还包括它的品牌。


那么,品牌的是什么?创造品牌识别,然后是品牌认知,程度更深是品牌偏好,我觉得像某些图腾品牌已经进化到至高境界就是形成了同品类的“品牌偏见”。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可以无视产品好坏,我就喜欢你。


那么,粉丝用户对苹果的品牌偏见还能保持多久?


作者:局长

来自微信公号:失控情报局 ID:Ctrllab


封面:来自网络


注:本文系作者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点赞 13
收藏
微信分享
关闭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