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上得了CCTV,玩得转VLOG,看方正如何让“书法与计算机字库”的跨时空故事这样红?
发布时间:2019-12-23 17:27 浏览量:13607
随着古风的流行,国潮的深受追捧;从传统文化进校园,到大街小巷屡见不鲜的汉服装……在强调“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搭载着各形各式的创意逐渐复兴,并在社会大众中掀起一轮新的热潮。
2019年8月中旬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指导,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书法家协会、方正集团主办,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等机构承办的“字载中华——中华精品字库工程成果展”,正是这样一场传统文化与当代科技相结合的展览。展览中,王羲之行书、颜真卿楷书、柳公权楷书、苏轼行书、米芾行书、文征明行草、王铎行草、爨宝子楷书、鲁迅行书、沈尹默行书、启功行楷、刘炳森隶书共12款由书法名家经典之作开发成的计算机字库首次亮相,由其衍生的模拟应用作品、沉浸式空间、交互体验装置、文创产品等也随之展出。
12款字体展示
精品字库及沉浸式空间、模拟应用作品、文创产品
自8月22日开展以来,为期近一个月的展览吸引超过30万观众观展,在各年龄层观众中广受好评与热议,在中央级媒体、都市类媒体、专业性媒体中得到重点报道与推荐,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平台上,紧贴展览主题与时下热点,自媒体深度参与和积极互动,吸引大批网友双向参与,进一步扩大了展览和工程的社会影响力。
打造优质素材库 引燃重量级媒体推荐
“中华精品字库工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支持项目,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指导,将精选100款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作品,开发成计算机字库,中国书法家协会负责开发字体的遴选和质量审核,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负责字库的开发工作。
“中华精品字库工程”是书法艺术和信息技术、汉字应用的高度融合,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方正以“字载中华——中华精品字库工程成果展”献礼。契合的时间点,深厚的背景渊源,应景的主题,巧妙的策展,精良的展场实现,充实丰富的展览内容,每一条都是媒体报道的优质“弹药”,让各类媒体有故事可讲。纵观新华社、人民日报、CCTV、BTV、中国新闻周刊、中国书法报等各大媒体的报道,成果展可以说是经住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剧透考验,展现了书法与字库跨时空相遇的惊喜蝶变,吸引广大读者走进国博亲身感受汉字的魅力。
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多家著名媒体报道
CCTV-1 《晚间新闻》(点击可超链到新华社报道文章):“电脑上就能打出书法大家的真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再创新。这些字库将书法艺术和信息技术、汉字应用高度融合,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光明日报(点击可超链到光明日报报道文章):“这是一个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展,也是一个新技术运用的产品展,更是一个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的成果展。”
中国新闻周刊(点击可超链到中国新周刊报道文章):“中华精品字库工程可以说是一次学术研究与日常使用的大碰撞,激发的火花令人激赏。”
汇聚榜样正能量 实现深度触达与转化
如果说传统媒体的报道与推荐给中华精品字库工程成果展“拔了高”,那微博话题“这就是中国字”则是让成果展“接地气”。阅读6亿,讨论16.5万,这组数据足以说明成果展的线上传播覆盖面之广,关注度之高,参与度之热。
成果展传播周期内,围绕“这就是中国字”话题展开的活动持续放出,类型囊括看展VLOG、手写作品分享、转发抽奖等,瞄准当下微博活跃度高号召力强的群体,如VLOG红人、书法达人、明星大V、蓝V等,辐射书法、设计等艺术爱好者、粉丝及广大普通网友。
微博书法置顶微博发起分享看展VLOG、中国字写中国诗活动,微博国画、微博篆刻、微博诗词、微博文房等微博艺术官方账号矩阵转发,知名书法博主苏叶Alexandra、九墨初遇及全国各地网友上传写字图频,幸运涛、Million赵、半步阿森、沙漠玫瑰_等知名VLOG红人纷纷到展览现场打卡参观。
微博达人幸运涛VLOG(点击可链接到微博达人幸运涛VLOG)
王博文、黄英、强东玥、邱志谐等明星也加入了微博话题参与互动,呼吁“写好中国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起网友们热情转发,为传递正能量点赞。
掌阅读书、高德地图、智联招聘等数十家企业蓝V,与展览主办方之一方正集团及旗下企业微博联合进行转发抽奖活动,得到广大网友的热烈响应。
同时,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展览的主办方也在微博多次安利,频频爆料展览亮点,分享展览现场花絮。
同时,“字载中华——中华精品字库工程成果展”也通过与“王左中右”、“觅京城”等有影响力的公众号合作,吸引了数十万级读者与观众的关注与支持。其中,微信公众号“王左中右”推文《你的微信名,出卖了你》(点击可到达文章页)阅读数达“10万+”,并与读者取得了良好的互动效果。
通过以趣味创意赋予品牌新活力,以榜样参与提升活动号召力,以媒体分层聚合文化向心力,线上线下的紧密配合、互动活动搭配合理、传播节奏把握得当,此次展览成功实现了社会影响力和大众参与度的双赢局面,也实现了从传播成果展本身到弘扬中华汉字文化的深度转码,激发了社会大众传承与发扬中华汉字文化的热情。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