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2020315,危机管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17 14:20 浏览量:10216
本来想做一个长文。但是今年的315应对,大家贼套路,感觉贼无语。
这种套路的危机应对,让我根本没有研究和评论的欲望。故此,只简要评论今年品牌声明背后能看到的一些情况。
第一:趣头条的应对,貌似最为深刻
趣头条连发两条微博,一方面快速反应道歉,一方面迅速抛出整改解决方案。
从这一点上,从领导果敢应对的角度,绝对值得夸赞。措施和态度高人一头。
我听过的绝大多数的企业遇到危机,不管是搞电脑的,还是卖牛奶的,或者卖互联网服务的,第一反应就是:有人想害朕。
很多危机的产生,如果身正,谣言自破。就算有人攻击,也要真有可以攻击的地方。所以结果大多数,都是挣扎无效,挨一顿棒子,回去慢慢整改。
所以能主动拿出方案,是危机应对的一个坎,大多数企业都是空谈。过这个坎,要求公司内有人能当家做主。这意味着,企业里战功赫赫的强势业务部门老大,都得闭嘴听指挥。这种闭嘴,很难做到,听指挥,更费劲。为什么大家都知道,功臣常常居功自傲——江山都是我打的,我听你个鬼。
趣头条,拿得出解决方案,说明有人牵头了,这个意义,比有个声明要重要。一旦有了真正改正的措施和方法,才有真正的改正结果。否则就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
可是,大家也注意,“貌似”最为深刻,这个定语。我愿意相信趣头条的故事,但是不能信任它的行动。因为,一个敢于改正错误的人,会刻意关掉评论吗?一个虚心接受批评的人,会捂别人的嘴吗?
在这个社会里,会讲故事的人很多,文笔好的也不少。所谓,观其言知其行,观其行知其德。从关评论这一点来看,我会主观认为,趣头条是做姿态。
不得不说的是,趣头条的声明中,逗号多得令人发指。行间距、字体,让人难受。标题和正文字号看着就闹心。这个行文能力,感觉就像是个没带过的实习生。着急忙慌我能理解,对外输出,得有章法。
第二:嗨学网应该拉出去哒哒哒
嗨学网这声明发的,可以说相当有意思。你仔细对比下,会发现跟趣头条很相似啊。前后差了15分钟。连“针对”这个词的错用,都完全一样。不喜欢句号的习惯,也是一个老师教的。
最最灵异的,就是嗨学网的账号,404了。404了!!!天啊!这是315历史上少有的一个案例了吧?微博出了新功能吗?
第三:大牌操作还是稳
别的不说了。看看汉堡王的点赞太多了,评论也就三万,点赞高了一倍。
这个现象,一方面,说明汉堡王高频进入吃货生活,产品受到认可。一方面,说明外企对品牌的保护,深入人心。就算中国区没啥营销预算,但是吃货仍然被外国汉堡王的品牌动作圈了粉。
再看看评论区,这乌央乌央的指责声。人家外企的格局,你要佩服。关评论了吗?没有吧?面向海量大众的品牌啊,干众口难调的生意的啊,怂了吗?没有。给用户发泄的机会,再难听都受着。这就是服务精神的展现。一出事儿,先关评论的,一句话:根本不懂行。
还有啊,我们当年服务麦当劳,评论区那骂人的也好几万,人家麦当劳高管也不让关评论的。什么水军,没听过的,没有钱干这些没用的。老实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和改善。
这方面,有些互联网企业挺差的,疯狗咬人一嘴毛。而餐饮服务领域都做的有声色。比如咱们家的海底捞啊、西贝啊,也都相当可以的。这两个企业,内力很强的。
以上就是今年315的迟来分析。
这篇文章的最后题外话:搞吃的行业,吃货是惹不起的,汉堡王的汉堡变小了,这个事,可能更忍不了。建议把该杀头的杀完,给汉堡尺寸多点想象空间?
这一句,有认识汉堡王的,是不是能给高管们带个话儿吧?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