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登录 企业用户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登录即创建广告门账号

综合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e生活营销 adidas 母亲节 戛纳 德芙 宝马 美团 中秋 泡泡玛特 京东 金瞳奖 肯德基 麦当劳 AI 奥美
清除历史

品牌如何“出海”?

发布时间:2021-01-27 12:29     浏览量:17891


品牌出海
2016年我在纽约租了个 Airbnb,被其 Nest 的全屋智能温控系统所吸引,但没过几年,小米的智能控制中心就已经可以实现 Nest 的功能。5年前的我还在那个 Airbnb 里发现,屋子里的冰箱竟然是海尔的,对于初到美帝的我,莫名多了一丝骄傲,Nest 早已没什么值得我们眼红的地方,但国货这些年伴随着第一批走出国门的品牌的不断发展,正在全球范围内闪耀着光芒。

“出海”这个词算是近年来新的用法,但意义却是一直存在的。长期以来,有哪个企业不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横行四海,遍布全球呢?

每个人的愿望都可以美好,但最终的实践到落地是需要战术和策略的。中国目前的大环境,尤其是消费领域的市场环境,对于国外的产品还是会多一分的好感。以前可能是多十分,现在也就多一两分的样子。毕竟差距正在被不断缩小,加上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崛起,他们对于产品的选择有了比较理性的认知。这早已经不是那个买电饭锅、买马桶盖要跑去日本的年代了。环顾四周,国货已经有很多非常不错的产品选择。



当然除了国货以外,目前国内的消费市场环境依然充斥着一波假洋鬼子品牌,即把自己包装成国外品牌的样子来到中国市场进行销售。这个现象其实近二十年来一直存在,存在必有其原因,而“原因“我也在上面说了,目前国内消费者看国外品牌还是有多一两分好感的。但针对”假洋鬼子”产品,消费者真的需要练就一双火眼,甚至还要掌握在 google 搜索的基本搜索习惯,才能让自己彻底远离这样的产品。举个例子,市场上如此多的看起来像 Dyson 的吸尘器,我认为大部分消费者宁可买任意一个国产品牌,也不会选择一个仿造国外背景的山寨货。模仿本身也还是可以建立在尊严之上的,made in china 的出生有什么问题?



我认为关于 Made in China 这个概念需要重新定义一下,毕竟 iPhone 这样的产品也是 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Assembled in China。所以当未来我们再去定义国货时,应该是这样的:Designed in China。




跑题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出海,但出海的前提是什么?过硬的产品,最好是具有性价比的。毕竟高价产品需要的不仅仅是出色的品质,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欠缺的是时间和工艺的长期累积。品牌的价值离不开时间的发酵。对于这一点,我在服务意大利顶级的家具品牌时,感触颇深。单从功能和外型上来讲,国产的一些优秀家具品牌已经足够优秀了,但优秀不代表可以卖高价。想想华为的手机是如何实现高定价的?离不开与 Leica 的合作,以及和 Porsche Design 之间的合作。不过全屏智能手机这个产品拢共不过十四年历史,即便行业老大也是十四年前首次干起手机,所以大家对于出身和从业时间并不是特别的在意,在这个行业里,黑马杀出重围的案例不少见。

出海前,你的品牌应该解决哪些必要问题呢?我给大家准备了四项。

1. 匹配目标市场文化的名字


关于如何取一个英文名,我之前的文章里有非常详细的分析和讲解。假如你的品牌中文名已经确定,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用英文给它命名?常见的做法是选择中文品牌名的音译来作为英文名。于是就会出现这个思维模式下产生的英文名没有实意,缺乏在西方市场环境里的必要文化沟通属性。所以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在命名上是绝对值得的。毕竟与产品或营销策略相比,名字是最无法修正的品牌资产。


出海的品牌一般在国内有了市场和受众基础后,才会有进一步走出国门的想法。此时,它们的英文名或早已由中文名确定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希望这些品牌在当初定下中文名的时候,也同样重视英文名的构思。如果没有,那么在出海之前,不妨考虑重新定义英文名,你可以根据中文的含义,能结合中文发音那是最好不过,但这并不是一件易事。我的英文命名专题文章能给你一些这方面的启发。除非你是华为,哪怕顶着一个 Huawei 的拼音名造成西方消费者发音混淆,但无奈华为有的是预算投入到各种品牌露出上。所以,钱的确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毕竟谁都缺钱,这才有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补充一句,取个好名字是为你省钱的。这是我过去写过的一篇关于英文命名的专题文章,供大家参考。外国人念得准 DJI,但 HUAWEI 太难了。

我会在接下来制作专门的视频内容进一步启发大家尝试依靠自己来解决命名问题。


2.克制且经得起推敲的产品设计


如果可以,尽量邀请优秀的设计团队。不论你属于哪个行业,只要是涉及到实体产品的,那就肯定需要产品设计,优秀的设计团队可以让你得到满意的结果。


当然也有不少创业者本身就是产品设计出身,这里就有一个观点分享给你们了,尽量用好的外形设计来实现产品的识别,而不是光用 logo,我记得迪特·拉姆斯早年给博朗设计产品的时候,为了一个 logo 的尽可能缩小还跟博朗高层有过一番争论,记住拉姆斯的设计十诫吧,“好的设计是含蓄的”。不要认为 logo 是产品唯一的身份识别。说实话,除非你的 logo 如苹果一般惹人爱,否则就尽可能用含蓄隐形一些的方式放置在你的产品上吧。

 

3. 足以温暖人心的价格


出海的众多产品中,多数以较高的性价比打开西方市场。目前这一现状似乎很难改变,但也有例外,比如 DJI 可以凭借其独树一帜的无人机产品掌握定价权。但大多数准备出海的品牌需要考虑的路径是:建立起不错的品牌形象,配合优秀的产品设计并且在功能上也需要有亮点,最终以一个足以撬动消费者购买的定价入市。目前看来,中国品牌出海的多数产品还集中在电子产品、家电及工业产品等领域。


另外补充一点,暂时忘了高定价的产品出海,因为这个特殊的领域需要的是底蕴和文化累积。至少现在,中国品牌还不具备这一条件。

以石头科技的扫地机器人为例,2019 年石头科技在美国市场的定价为,即便与 iRobot 同等配置或更好的配置,产品售价也只能定在 iRobot 的 5 折水平。当然去年石头科技凭借侧面带摄像头、可以规避障碍物的新品,售价能够达到 iRobot 高端产品的7-8折。



4. 针对目标市场的文化属性来营销


出海的品牌,靠微信和国内电商是完全不行的,国外品牌如果进入国内市场,不用微信和电商平台也是一样行不通的,能想明白这个道理的外国人越来越多,那么我们自己面对出海的时候就不能再想不明白这个最基础的道理。


Youtube/Instagram/Snapchat/Tiktok/Twitter,样样都得学,都得花时间去运营,并且掌握各个平台的运营技法。当地的营销渠道和线下触点尽可能的都要考虑周全。

这里有一个很具代表性的案例,也是我近几年与国外品牌服务时经常引用的案例,2006 年底,我在伦敦的地铁里看到 Mac vs PC 的系列广告,我惊讶地发现在英国本土,选用全新的本土演员来替代美国原版的演员。没想到当时这无心一瞥的广告,直到今天还深受启发,这就是目标市场本土化策略的贯彻,虽然美国和英国在基本的语言理解上没有障碍,但当苹果进入英国市场时还是启用了本土化的演员阵容。

Mac vs PC 

英美两地投放的不同版本相同内容的广告



一起来感受下,英美两地的这则广告的区别吧,是不是差别非常细微呢?这个例子也是希望大家在进入到国际市场后,要分门别类地去研究每一个目标市场的差异,然后针对性地展开营销工作。

以上作为品牌出海的一些建议基于我的主观感受和客观分析,这是一个品牌出海的好时代,毕竟中国制造和创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强。


文:鲍张羽 David Bao  公众号:DBBC


注:本文系作者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点赞 6
收藏
微信分享
关闭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