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这次,乐高玩具玩出了天际
发布时间:2021-06-01 21:55 浏览量:12177
每个大人,都曾是个孩子
最近在B站看到一条这样的评论:小时候总是在想,章鱼哥为什么老是在生气,长大了却想不通派大星为什么总是那么开心。
感觉一下子就直击灵魂了,人怎么一下子就长大了呢,小时候那个单纯快乐的小孩是从什么时候消失的呢?
小时候可以一个人看猫和老鼠,可以拿着玩具上演一出变形金刚和霸王龙打架最后拯救了芭比公主的故事,乐不思蜀。
现在有空了只会玩手机,一不小心刷到易立竞的连环追问还有可能得抑郁个两三天。
在静下来的时间里,我们最想去找寻的还是童年那段单纯快乐的时光,有一部分人把这样一份情怀寄托在玩具上,在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积木中尽情施展自己的创造力,洗去生活里的疲惫,找回心底的热爱。
所有人都曾经是孩子,可是只有少数人记得。
今天六一,我们试着去找回那个被困在成年人身躯里的孩子,舔着奶盖,追着日漫,或者点一份儿童套餐,日常的生活有了特别的仪式感,但 “玩性大发”的我们不止于此。
在这个六一,乐高®品牌启动#怎么玩才对#活动,收集创意和超能“粒”,不分大小,无论年龄,或许能给你有关“玩”的创意。
让创意遨游太空
#怎么玩才对#
随着教育相关电视剧的热播,“鸡娃”引发全网热议共鸣,无论是升学压力还是“隔壁家的孩子”,亦或是每一次家长群的消息通知,焦虑成为了广大父母的共同标签,他们迫切地为孩子做出各种选择,被安排的学校,被安排的课外班,被安排的兴趣班。
当我们在调侃“小孩才做选择,大人全都要”时,往往大人无法全都要,小孩也难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大人们感慨儿时的无忧无虑时,此时的孩子们正在接受“快乐是附属品”的事实,孩子们打破常规的玩法,成为了父母口中的“瞎玩”。
但在“玩”这件事情上,父母真地比孩子更有发言权吗?大人理解的“玩”的意义、方法和对错,是正确还是束缚?或许在乐高玩具的六一主题广告中,你能重新理解孩子在“玩”上的自由创意。
将手伸进鱼缸,是体会鱼划水的姿势,穿着芭蕾服,也可以生动地表达外语,那支恶作剧的口红,是临摹着孙大圣的脸谱,用尤克里里的姿势弹奏小提琴,也能合奏出快乐的曲调,不按照既定的规则拼凑积木,却映射出了一座迪士尼城堡……

在乐高品牌儿童节主题广告中,父母有关#怎么玩才对#的疑惑,与孩子#玩就对了#的天马行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递出相较于父母给孩子做决定,不如看看孩子怎么玩的品牌诉求。
与其解答这个问题,父母不如把发言权还给孩子。因为在孩子眼里,每一次的玩乐,都是一次自由的创作。
而在广告短片出街前,乐高品牌以街访的形式,探讨家长和孩子对玩乐的态度,直面父母的焦虑与孩子的玩法,结果不能说完全一致,只能说毫不相关。。。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