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广告门评分
汉仪字库联合国家宝藏,打造“手可摘星辰”中秋礼盒!
发布时间:2021-08-18 13:44 浏览量:44247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每年过了端午,就意味着上半年的法定假日已经没有了。
在7月、8月无假可休的情况下,中秋作为下半年的第一个法定假日,虽然只有一天,也足够大家早早开始期盼、规划的了。
焚香祭月
于两汉之间。但在当时只代表月令时间,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中秋节还没什么关系。
如今我们都知道过中秋要赏圆月、吃月饼,但是在古代,这只是其中一项,中秋节当天还有不少有意思的习俗。
焚香拜月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
南宋金盈之所著《醉翁谈录》中有这样的记载:“中秋。京城赏月之会,异于他郡……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清代胡纫荪所作词《念奴娇·中秋坐月,和姑大人韵》中同样有这样的描述:“小院香烧,高堂酒酌,笑语生欢喜。”
北宋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放假一天,举国欢庆。清朝时,中秋已经成为与春节、清明、端午并重的传统节日,节俗活动也越来越丰富。
中秋是个团圆的节日,呼朋唤友,彻夜豪饮不失为一种表达喜悦的方式。但是赏月这种风雅之事似乎还是和品茗更为相配。
虽然我们不能穿越回古代亲身参与一场中秋雅宴,但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古人的风雅。
汉仪字库与国家宝藏携手打造“月涌天心·茶色添香”中秋礼盒,将中秋习俗与祝福汇聚其中,为团圆佳节再添雅趣。
试想,在中秋之夜,焚香品茗、赏月观星,该是多美的情景!
手可摘星
如果说观星赏月是中秋不变的主题,那摘星揽月就是中国人美好的向往。
中国人对星辰大海的探索从古代开始便已有之,对日月星辰的不断观察激发了人类对宇宙天体的好奇与思考。几千年发展历程中,杰出的天文学家与精密的天文仪器相继涌现。
清乾隆年间打造的“金嵌珍珠天球仪”便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发展历程中的回眸之器。
为了便于观测,古人将天上的星星进行分组,称为星官,每个星官都以地上的一种事物命名。
全天星官被划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又按东南西北将二十八宿分作四组,对应四象。
“金嵌珍珠天球仪”上以三千多颗不同大小的珍珠对应不同星等,将三垣、四象、二十八宿纳于其上,漫天星斗,触手可及。
精湛工艺的背后,不仅是科学与浪漫的完美结合,更是古代中西方天文学融合创新的代表。
月涌天心·茶色添香
“月涌天心·茶色添香”中秋礼盒装饰便以“金嵌珍珠天球仪”纹样为灵感,取星宿元素缀于其上,抬头可赏月,伸手可“摘星”。
礼盒内选取汝瓷青盏、黄铜盏托、茉莉线香与星空香插,将中秋雅俗汇聚其中。
如玉天青金菊盏,沿用北宋古法烧制。盏口似碧波涟漪,莹润灵动;盏身如花瓣绽放,简洁雅致。造型恰似仲秋之菊,象征吉祥长寿,团圆喜乐。
茉莉线香,香味清幽淡雅。缥缈烟雾与星空香插相互呼应,为节日增添一抹清雅气息,给繁冗生活带来片刻宁静。
黄铜茶盏,形如圆月,取星宿元素缀于其上,星月辉映、相得益彰。
文字则采用汉仪金陵刻经,端正庄重、清净庄严,将传承了1300多年的中国传统雕版印刷技艺数字化,与国家宝藏、传统习俗的内核融于一处,一盒团圆礼,尽显相思情!
案例信息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
最近看了你是我的荣耀 手可摘星辰 这句话真的很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