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登录 企业用户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登录即创建广告门账号

综合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e生活营销 母亲节 茅台 德芙 宝马 adidas 美团 中秋 京东 金瞳奖 泡泡玛特 肯德基 麦当劳 AI 群邑
清除历史

果壳举办跨年“科学漫谈”,讲述中国科技发展故事

发布时间:2021-12-31 14:06     浏览量:5692


果壳

2021年接近尾声,你会选择以怎样的方式总结和告别这一年,迎接新年的到来?

 

12月29日晚,由果壳主办的“2021年度科学漫谈”活动在京举行,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别样的跨年方式。果壳CEO姬十三作为活动发起人,邀请了来自天体物理、古生物、植物、食品、营养、文学创作等诸多领域的科学家、作家和科普达人,一起分享自己在2021年的收获和感悟。

 

这一活动由果壳与视频号联合发起,通过果壳视频号进行直播,共吸引近50万网友在线观看和讨论。不少网友在线花式表白嘉宾,表达自己的敬佩、喜爱和共鸣。

 

那么,这个夜晚,果壳和朋友们都唠了些什么“科”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中科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双南是果壳的忠实粉丝和朋友,他关于自己2021年“十最”的分享,让我们见识了科学家“凡尔赛”的一面。对他来说,今年虽然是旅行“最少”的一年,却是自己的学术论文被引用“最多“的一年。随后,张主任道出了论文引用创纪录的原因。他是我国第一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的首席专家,在1500多次对他的论文的引用中,有1200多次都是引用了关于“慧眼”卫星的研究成果。在过去几年里,“慧眼”卫星的研究成果卓然,也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可。


张双南.jpeg

左:果壳CEO 姬十三

右:中科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双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陈宇翱,则带来了关于量子信息的最新动态。量子信息科学作为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将带来一场对传统信息处理科学的技术革命。经过多年的努力,中科大已经组建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多个研究领域协同的创新性团队,集中开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重大科技创新任务,推进基础前沿科学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和系统集成创新。在2021年初,中科大相关研究团队成功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为未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科学与技术基础。


陈宇翱.PNG

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陈宇翱


对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卢静老师来说,2021年也是收获的一年。在中科院古脊椎所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关于“有颌类”脊椎动物的研究有了重大发现,她作为研究人员,能够参与其中,深感幸运。虽然因为疫情,少了出野外的机会,但同时也给了她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室做实验和写论文,仍然收获颇丰,因此今年她的关键词是“完美”。

 

卢老师及同事们还尝试了通过短视频做科普,打造的社交媒体账号“玩骨头的卢老师”已有近40万粉丝。他们用日常生活场景讲解生物演化,有时为了10秒钟的内容连续拍摄数个小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新颖的表达方式,让大众平时较难接触到的科普知识成功破圈,得以广泛传播。


卢静.jpeg

左: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 卢静

右:芝加哥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 桔子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顾有容的研究领域是植物和生态学,他分享了自己所感受到的一个趋势——生物多样性的“主流化”。2021年是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大年,这一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大会在中国昆明举行,发布了共建全球生态文明、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倡议。

 

同年,我国还正式发布了《中国植物物种名录2021版》,顾有容分享了作为评审参与其中的经历。新的名录将更多濒危物种纳入其中,为研究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有效支撑了我国的植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顾有容.jpeg

左: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顾有容


此外,著名科幻作家韩松、科普作家河森堡、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顾中一、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知名作家马伯庸、知名自媒体人六神磊磊等嘉宾也带来了精彩的分享,从读书的意义到科幻创作的灵感,从食品安全到营养饮食,从个人感悟到趋势解读,呈现了一场思想碰撞的盛宴。


韩松.jpeg

左:著名科幻作家 韩松


河森堡.jpeg

右:科普作家 河森堡



顾中一.jpeg

左: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 顾中一


云无心.jpeg

左:食品工程博士 云无心


马伯庸&六神磊磊.jpeg

左上:知名作家 马伯庸

右下:知名自媒体人 六神磊磊

 

思考,坚持,充满探索的跃动生命力,这是参与活动的科学、科普从业者的2021年,也是中国科学和科技发展的一角缩影。

 

一直以来,我国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随着中国科技不断取得重大进步,科技创新正在释放巨大能量。同时,国民素质全面提升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科学素质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科学普及也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作为具有影响力的泛科普科学文化平台,果壳也正努力承担起自己的使命和担当,探索如何做好新时代的科学普及,讲好中国的科技发展故事,助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

 

为此,果壳一直坚持传达科学、准确、负责任的内容,传递科学价值观。同时以更积极、更开放的姿态探索创新,在多元化场景下呈现高品质的文化产品。

 

目前,果壳已有自媒体矩阵、科学传播视频团队、数据可视化团队、文创团队、策展团队、科普游戏开发等团队,聚合了超过3000位内容创作者、300多位科学家和其他行业人员,共同通过图文、视频、演讲活动、数据可视化作品、图书、文创、展馆项目等多种形式传播科学内容,并孵化出“果壳病人”、“物种日历”、“我是科学家”、“有意思博物馆”、“物种奇境”等多个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和产品,让科普知识覆盖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国家重点科技的发展与成果一直是果壳关注的重点。例如,围绕2021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打造《沉浸式上太空》、《2021中国航天高光时刻大盘点》等内容,浏览量近200万,收获众多网友的转发和点赞。

 

在做好科普内容传播的同时,果壳也希望运用自己的科普资源和影响,践行社会责任。2021年7月,河南多地因极端强降雨致灾,果壳向河南捐赠100万元人民币,定向用于特大暴雨防汛救灾、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同时,联合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员会发起“灾情应对科普行动”,推出在线文档《灾情应对科普指南》。为确保指南的准确性和可读性,果壳邀请行业专家参与,与果壳编辑共同把控内容专业性,并征集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志愿者根据国内权威资料进行编写整理。文档汇总了洪涝灾害和灾后重建的科普信息,涵盖自救与施救、生活、防疫、房屋安全、心理疏导等多个方面,以简洁易懂的表述,解答公众关于灾情的各类问题,为受灾读者的灾情应对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参考。

 

2021年9月,果壳捐赠50万元,设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果壳奖学金”,用于科普人才的培养工作。未来五年还将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道,建设研究生科普人才基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科普后备人才。

 

初心如磐,笃行致远。新的一年开启,果壳将继续携手众多朋友和伙伴,共同做好中国科技进程的见证者、参与者和传播者。

点赞 6
收藏
微信分享
关闭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