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对话吴凡 : 六年account , 她想明白了
发布时间:2023-02-24 10:12 浏览量:52330
和吴凡的对话横跨了整个太平洋,时差16小时。
在这场接近三个小时的对谈里,关于“account 是个什么样的角色”的话题之外,我門从吴凡身上捕捉到让她散发人格魅力的n个侧面。
网络综艺纵有几十个机位,也无法百分百用镜头语言和艺术传达身处不同位置的人凭什么会坐在那儿。
电话拨通后,她用几句话就把人拉入她的世界,不刻意,也不老套。有些瞬间你能一下子把对面这个人和第一期节目就贡献了戏剧性表现的人联系在一起,但更多时候,一种极致的真诚和热血会突然戳到人心里的某个地方,它是专业,但也不全是。
1
Q:你从业多久了?具体从事什么岗位?
吴凡:六年,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开始第一份工作的时候非常兴奋。刚入行的岗位是AE,在万博宣伟的社交媒体传播部门,做数字营销的campaign以及日常运营,还是在 2015、2016 年双微一抖火起来的时候,做到后面就是整合营销传播了。
工作第一年的时候,我就连升了两级,在客户那儿的口碑还不错,哈哈哈。我在万博宣伟工作了两年半,是时候出去读书了。我是这么思考GAP去读书这件事情的,如果学历早晚会成为卡在你职场生涯一个天花板,那就早点把这个天花板打破。
2021 年 3 月份,和我第一份工作同一个月份,也是机缘巧合入职了赞意,在赞意服务了一年零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说起来工作经历还挺神奇的,我的人生好像一直在做新业务。

Q:刚刚你有提到,自己一直在做新业务,在赞意也接触了新的岗位或者业务吗?
吴凡:可以这么说,在赞意,我做的工作我们称为客户成功,一般说项目负责人,工作内容比 account 复杂很多。我们是做的新业务,也就是增长业务,它牵扯的范围很广,可以把赞意增长理解为一个小型的互联网公司,我们有内部的开发团队,内部的数据团队,内部的创意团队,内部的运营团队,是这样的结构和模式。
Q:你怎么理解 account 这个角色呢?
吴凡:其实很简单,account 本身就是三件事情,管理钱、管理需求、管理时间。对外对接客户,对内协调内部,包括创意、策略、媒介、三方技术等等,具体要参考公司架构。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在执行过程中随时处理各类突发情况。
Q:你热爱广告这个行业吗?
吴凡:坦白说,我挺热爱这个行业。但是我更多的兴奋剂来源于“ being a professional ” ,成为一个专业人士会让我很有满足感。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很多人说“我不是爱你,我是爱我爱着你的时候我的样子”。回到广告行业,我更爱的是那个在行业中,自己逐渐成为一个更专业的人才的感觉,个人不断地成长历练可能是最让我着迷的。而且我也会常用广告思维反哺自己的生活。
2
Q:参加节目之前你是 free 状态吗?现在呢?
吴凡:参加节目之前是带领 17 个组员的负责人。
现在我的状态是休息中,为什么呢?我工作这六年,从开始到现在没有休息过,不敢休息、不敢停下来,一直都是背靠背的工作。比如说今天我 last day 明天我就 first day 了,这种连轴转太久了。
Q:节目中的工作模式和实际工作中哪些方面差别比较大?
吴凡:节目里的任务跟实际做 case 还是区别很大的,尤其是日常执行的细节方面。并且在广告公司里,我目前还没见过哪个带团队的广告人一次只做一个项目的。小北姐(节目选手江小北)最多的时候十个项目一起飞,我也是。
节目虽然叫高阶,但可能呈现出来的效果会让观众有落差,里面的任务实际上是在考察广告人的基础能力。
Q:你会很在意镜头吗?
吴凡:一开始还是会。谁都会在意, 20 多个摄像头对着,你又是没有经验的素人,能做自己吗?我不信,哈哈哈。
Q:是哪个节点让你开始不在意镜头的?
吴凡:老实讲是三水老师,他来的那一集在我心里是高光时刻。最后选表现最好的选手的环节,三水老师选了我。你知道在一群创意人里,他唯独看到了一个 account 的感觉吗?那一刻心想自己终于被看到了,他后来也跟我发信息说我是闪闪发光的。
Q:可以具体说说当时的表现和三水老师看到的闪光点吗?
吴凡:当时室外气温很高,我们的车空调管又坏了,所以上车之后是更闷热的,更别说坐在里面等了很久的马姐和三水老师。那种环境下人是非常紧张的。但我还是沉着冷静的上车,看到队友明显紧张、状态不好的时候,我深呼吸一口,第一个开始讲。后来三水老师跟大家说,“能看出来凡凡是紧张的,但她知道怎么从容应对,且知道给队友递眼神,意思就是‘我有什么没说好,你们记得补充’,这才是一个 team,这个开头给团队增加分很多”。
“猫尾巴”成员
Q:节目录到后期,会不会因为表现 account 这个角色的机会比较少,挫伤你的激情?
吴凡:不会。因为有猫尾巴。我和八月姐、刘权三个人适配的点在于对人的合作是非常看重的。看起来最不相关的三个人在一起,总是能碰撞出很多笑料。而且节目里的几次任务,我们组都很顺利,过程也开心,所以可能没什么镜头,哈哈哈。
3
Q:你怎么理解广告人的“高阶”?
吴凡:关于什么是“高阶”这件事儿,舆论场的声音很嘈杂,我特别理解,而且坦白说我到现在也没有确切的定义。但有一天我去见了一位前辈,她的概念让我很受用。她说,高阶职场考验的不是基础能力,不是创意文案会写几句文案就是高阶了,更考验的是 “how to” 的能力,是基本功背后的思考和统筹等等能力。到所谓“高阶”的阶段,执行工作大多不在你手里,但可能需要处理棘手问题。我们更多精力会聚焦在团队的建设、业务的发展、 SOP 的搭建等等,很多时候只要告诉大家 how to 就可以了。
其实节目没有把前端的account岗或者策略岗的职能完全呈现出来,观众也会产生对“高阶职场”的质疑,确实是环节的设置不大好展现所谓“高阶”,可能做到这点只能把我们整个团队拉过去。
Q:工作这么长时间,你的成就感来自哪里?
吴凡:每个时间段的成就感来源是很不一样的。刚刚开始做项目的时候,一个项目做完做好对我而言就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但现在项目做久了,某个项目的结束和成功已经不像第一次做项目那样成为我的嗨点了。
如果你到了要带团队的时候,成就感可能会来源于团队的成长。在我带过的小朋友里,总有让我特别骄傲的,比如我也跟节目组讲过的一位,当时差点要放弃她了,但在最后一个月的时候,她厚积薄发,给了我惊喜,看到她的成长是让我非常满足的事情。

Q:开始你提到自己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出去读书,会面临一些压力吗?
吴凡:peer pressure 肯定是在的,但如果学历早晚会成为问题,还是得早点解决他,所以我毅然决然去读书了。但我不想失去职场竞争力,所以几乎同时我又去了朋友的一家做互联网金融的创业公司。
这样来看,我也在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待过,哈哈哈。当时我带着团队跨过五个时区,创造了很多留学圈,包括整个留学生市场倾慕的10+内容。很骄傲的一次是,《中国留学生白皮书》那篇爆款文章很多人都以为是新东方的作品,但其实是我带着团队做出来的。
Q:在广告这个迭代迅速的行业,现在的你会产生年龄焦虑吗?
吴凡:我的焦虑不来源于年龄,来源于自己还不够好,我对自己有非常苛刻的要求,也对自己变好的感觉很着迷。可能有时候要求没有尽头,得到了这个还会想得到更好的,虽然这些追求没有办法完全满足,但看着自己不断进步是非常开心的事情。
Q:你觉得自己是个通透或者说清醒的人吗?
吴凡:不是。但是好在不管什么处境,我都一直在向上。从小就习惯了从鸡头到凤尾,从凤尾再到凤头的过程,我永远会优先选一条比较难的路,此后一直在挑战自己。

Q:录完节目之后,你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吴凡:我有一个感受,很多你之前不知道要努力多久,也只能隔着屏幕看见的人,现在可以面对面的感受,近距离地接触更能发现他们的魅力。有了一些流量之后,一些势能是一种加速器,你有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就会很享受跟不同的人交流。另外,也有一些媒体开始采访我们,听我们和广告圈的故事,对话的过程中鼓励了我很多。
Q:对广告这个行业,现在的你有些新的思考吗?
吴凡:首先,广告应该是一个很有魅力的行业。其次,也确实要正视行业的现状,不逃避。热爱广告的广告人“不当逃兵”,行业才能变得越来越好。我认为这个行业一定能把人培养成战士,我就是这么跟我带的小朋友说的。
Q:休整好后,你还会选择回到广告公司继续做广告吗?
吴凡:广告更像是我的快乐老家,但下一个想攀登的山峰我确实还没想好。人生活到这个阶段,还是会有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也挺难受的,哈哈哈。但是,至少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比如我不喜欢数字。关于未来的选择,我还得再想想,再给我点时间。
——————————————
采访进行到尾声,吴凡和我門分享了一段话,出自她敬佩的一位创意文案前辈:你想要做成什么事、得到什么东西,按部就班认真去做就好,过程中用心,渴求别那么强烈,一段时间之后成果会如约而至的。
吴凡的心里像是装着一颗炙热的太阳,决定去做就永远有能量,在冒险的路上,她自洽且越来越从容,像前辈说的那样,一切都将如约而至。
*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
挺佩服凡凡的
我不知道她多大年纪了,小朋友这个词对年轻人来说真是SHIT,什么水平叽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