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登录 企业用户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登录即创建广告门账号

综合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e生活营销 impact.com持续推进服务商体系战略升级,完善中国本地合作 汽车 麦当劳 华为 宝马 母亲节 泡泡玛特 NIKE 京东 金瞳奖 肯德基 中秋 AI 德芙
清除历史

辱女又辱军,笑果文化被全网封杀?!

发布时间:2023-05-18 16:36     浏览量:8942


笑果文化 脱口秀 冒犯营销 公关 热点

今天先分享一句来自网友的评论:

 
所谓“笑果文化”,既不好笑也没有文化,将来也不会有好果子,只有不得house!

不知道笑果文化的演员看到之后,会不会觉得好笑?
 
要是不好笑,就对了。

笑果变毒果、恶果,恐怕是今年最大的笑话。

512刚过去没多久,我才刷到“汶川敬礼娃娃最大梦想是当兵,没想到又看到笑果文化的辱军事件,今天相关部门终于判了,罚了1335万!
 

图源:新华网/新华社

靠脱口秀搞笑的笑果,这一刻被全网看笑话!

但怎么说呢,对于市值40亿、荣获8轮融资的笑果而言,罚得实在太轻,网友建议封杀。

图源:微博网友



01


恕我直言,事情严重程度可不是用梗来形容。

图源:微博网友

最近有看完house脱口秀的网友,表示house提到一句“作风优良,能打胜仗”,质疑其用野狗影射和侮辱人民子弟兵。

图源:微博网友


侮辱可爱可敬的子弟兵,简直是在大众雷点上蹦迪。
 
这样的脱口秀段子,恐怕多数人都笑不出来,脱口秀成脱轨秀,网友直接怒了。

house道歉了,笑果也回应了,却关了评论。
 

图源:house个人微博/笑果文化bot

对此还有人举一反三调侃关评论操作:
 
笑果,
你们做了违法的事,我能艺术性地冒犯你吗?
不能,老子开了评论精选。
 

图源:笑果官微

哪怕做下历史功课,也不会讲这样的段子。
 
从初稿到定稿,但凡是认真走一下文案审核流程,也不至于翻车。

难道这个过程,没有一个人觉得文案有不妥?
 
笑果文化对此的回应是:文案事前审核过的,翻车的文案是临时加的。
 

图源:新浪娱乐

不可否认脱口秀演员除了背稿,有时候也考验临场发挥,更容易爆梗。

但公关这么“夸”演员临场表演真的合适吗?

毕竟有人考古到老电影《上甘岭》,里面出现了一幕,就有志愿军战士追逐松鼠的情节。

图源:真养猫的哈士奇节

 
更何况哪怕事实如回应一样,是临时加进去的。当问题出现时,演出方应该及时禁止叫停,当天就出来道歉。
 
更有部分网友帮忙公关:
 
脱口秀本就是一门冒犯的艺术。

图源:微信网友评论

冒犯感觉到了,但艺术呢?
 
面对如此严肃的话题,艺术不是开脱责任的说辞。三观不能跟着笑话走,各行各业都有不可触碰的底线。

没想到关键时刻,“艺术”也能当临时工。

这届公关除了临时工还有临时加,只能说“临时”两个字太好用。


02


这两天随着事情愈演愈烈,大家开始讨论笑果该不该被封杀,笑果文化被罚的“黑历史”也被疯狂考古。
 
首当其冲的就是李诞,和黑尾酱离婚之前,被曝家里摆着“东亚病夫”牌匾。

图源:娱乐热综剧


接广告说“让女性轻松躺赢职场的装备”,被罚没款87万。这已经不是冒犯的艺术,而是妥妥冒犯的营销。

图源:澎湃新闻


李诞黑尾酱直播带货效果不好,因为18.5万人观看直播只有5000人下单,李诞怼剩下的人是垃圾。

图源:追星课代表


原来真有李诞带不了的货,也有他洗不掉的黑历史。

house凭一己之力,让笑果文化成为众矢之的,黑历史被扒了个光:
 

2020年5月,卡姆和其他脱口秀演员因为吸毒被抓;

2023年2月,孟川个人社媒被封禁,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2023年5月,house又因为辱军言论让笑果被罚。


图源:新浪新闻


笑果文化这一系列翻车实在不冤:


只有搞事,没有搞笑。
只有笑果,没有文化。
只有冒犯,没有艺术。

正如罗翔老师在节目上说过一句话:毕竟脱口秀也不是法外之地。

图源:腾讯视频



03


笑果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有些恰饭平台和艺人把冒犯营销当流量。

不止是脱口秀圈,在广告圈,有的品牌也在把“冒犯”当创意打广告。

比如冒犯女性的广告。
 
之前有人做过一项研究,过去10年国内出现的冒犯性广告中,有一半跟“物化女性”、“女性敏感议题”、“色情信息”等内容有关。
 
就看最近吵翻的五个博士。

面目狰狞的几位女性,紧握拳头喊话:
 
“老公气我,喝!”“熬夜追剧,喝”“又老一岁,喝”。因为“都是你们逼的!”。
 
图源:互联网品牌官

喧嚣的内容太吵了,而且贩卖容貌性别焦虑的内容,也令人极度不舒适。

还有之前给大家分享过的脱毛广告,营造女性跟猩猩牵手同框画面,内涵多毛女性是大猩猩,制造多毛焦虑

图源:小红书网友


针对男性的秃头现象,有品牌直接来个里应外合的辣眼睛对比,看得头顶一凉。

图源:南宁圈 


品牌一旦冒犯起来,谁都躲不过,这就还有单身族。
 
“爱聊”的电梯广告,找来几只狗打广告,疯狂提醒你“你单身吗你单身吗”

图源:没什么高见 


内涵单身有罪单身就是狗?想要吸引单身群体又瞧不起单身用户,简直恶意满满。

这些品牌不仅在冒犯特定群体,也在冒犯社会的公序良俗。


04


骂都骂了罚都罚了,无数个品牌的血泪史告诉我们,拍广告一定要带脑子。

但为什么冒犯式营销,还是在疯狂刷脸。

首先,这源于部分受众对“冒犯”话题的迟钝。
 
正如这次house录音流出之后,我以为现场观众在台下会沉默,没想到听到的是哈哈笑声和啪啪掌声。

说明冒犯这事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还要考虑被冒犯的、有相关经历的当事人,部分受众确实对冒犯无感,也就当成笑话看。


其次,《乌合之众》告诉我们,意见领袖是特别偏激的。

饱受争议、偏激的观点更具有煽动性,这放在营销方面同样适用。

最后,当然是反击的声音太少,舆论的长期纵容,让冒犯者有了生存的土壤。
 
这可以参考一个正面例子,某内衣品牌曾找来一群身材火辣的模特拍广告,宣传「The Perfect Body」(完美身材)。

后来国外抗议者们在社交平台发起“#iamperfect我是完美的”话题,上传各种身材的照片,为女性多样化的美发声,一度引起热议。

640.jpg

图源:爱范儿

所以,抵制冒犯式营销最好的办法,就是被置于公共讨论之中,以此回击广告背后的品牌方,让它们知道这样的广告不会有市场。

那么无下限的冒犯声音,也就越来越少。


05


无论是做品牌还是做节目,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职业敏感度,前期对创意再三审核,后期宣发也要避开敏感话题。
 
在冒犯这问题上,能不触碰还是不触碰,毕竟随着法律逐步健全和相关部门的重视,留给大家的灰色空间越来越小。

而且所有模棱两可的“擦边”,往往只会造成负面作用,一旦触碰免不了别人质疑,再多的公关也只会百口莫辩。

说到底不是所有的翻车,都可以用“没有冒犯的初衷”挽回,最后伤的是品牌自己 。


品牌与消费者的交流,互相尊重是前提。

当潮水退去时,才知道是谁在裸泳。

当流量的热度消失,才能知道谁将被大浪淘沙淘汰掉,谁是真诚对待用户的品牌,长久沉淀下来。

盲目追求“笑果”,不惜践踏底线不计后果,将会自食恶果。

顶尖广告原创,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顶尖广告(ID:idea1408)

A广告门二维码.jpg


注:本文系作者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点赞 3
收藏
微信分享
关闭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