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登录 企业用户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登录即创建广告门账号

综合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e生活营销 奥美 群邑 宝马 ADIDAS 德芙 美团 泡泡玛特 中秋 金瞳奖 京东 肯德基 麦当劳 AI 刘亦菲
清除历史

揭秘上亿人被骗的「燃油宝」骗局,我来聊聊我是怎么被骗的丨营销观察-23年5月

发布时间:2023-06-01 11:37     浏览量:18343


营销 观点 元气森林 案例

每个月都有零碎的营销思考和有趣发现,难以单独成文,于是我把这些碎片整理成一篇,在每个月底发出。

希望你也能从这些简单日常中,获得启发与灵感。


1、上个月签约爱玛后,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你能给爱玛做品牌服务?没有比你更牛逼的团队吗?爱玛为什么不找他们?
我说当然有,而且大有人在。
这就好比你问有没有比星巴克便宜、更好喝的咖啡?当然有,不过有没有除星巴克外,开在很多商场、找到很方便、价格便宜、口感还不错、愿意带朋友去坐坐的咖啡?那就屈指可数了。因为能做到的不多,要找到的成本也很大。
很多品牌咨询公司没有官网,甚至没有自己的任何对外介绍,除了百度出来的工商信息外,了解不到任何信息。那么即便你再有能力,也找不到你。
我在行业网站写文章,客户看到了,认为写得不错,然后找到我。再一聊发现合作价格、过往案例都不错,那就合作了。
产品、能力当然重要,但如果别人知道你、找到你都很费劲,那就是闭门造车,只能孤芳自赏了。

2、跟一个做私域的朋友聊,他说他们操盘的案例,都做成了课程,如果想看都是付费的,为什么咨询公司会公开自己的方法、案例过程,如华与华那样,不怕别人学会吗?
当然不怕,第一你得去练习,好比告诉你增肌方法,你虽然知道了,但要想练出来肌肉需要时间和不断的练习,时间成本在这儿,你跨不过去。
第二很多方法和案例是结果,中间有很多踩的坑和尝试没有公开。比如告诉你怎么开车,然后把你放到路况复杂的闹市,你即便知道路线,中间也会碰到各种问题。没有解决过这些问题,其实也不算真的理解和学会。
公司内每天开分享会、做案例总结,仍然有人会理解偏差,更别说外部了。
再一个,公开案例和方法,也是对外亮肌肉的形式:我能把他服务好,有这个实力,同样也能把你服务好,没准获得合作客户。
要知道,咨询公司最好的背书,不是什么牛人、大咖,就是自己的出品案例,这是对外打广告很重要的方式之一。

3、4月从唐山开车回北京,在加油站加油时被推销「燃油宝」的东西,说是能除积碳、提高燃油效率。当时虽然对此怀疑,但还是买了,因为那个场景下,我被打动了。
回北京一查才发现果然被骗,但我觉得这个骗局很高明,试图拆解下我这种防备心这么强的人,是怎么被骗的:

我在购买环节中的所有心理顾虑,对方都有应对方案,不断降低我的购买风险,到最后我自己都没拒绝的理由。

4、学习要看案例,但不要迷信。因为案例呈现出来的更多是结果和线性总结,就像人生大道理一样,你没有经历过,是无法深刻体会的,也根本不知道其中哪个要素、环节份量更大。
江小白的文案被人们津津乐道,但江小白成功的更大原因,在于线下200多万个终端网点的铺设。简而言之,酒类的成功核心是渠道。只是这点没有人说,没有媒体报道,看不到,大家更喜欢看他的文案而已,于是就说他的成功是因为文案。
之前大肆鼓吹的下沉市场,吸引了一大批一线连锁餐饮去下沉,结果能渗透进去的很少。因为只看到了互联网玩法、降维打击、市场空白红利、小镇青年嗷嗷待哺的眼神,没看到被流氓、竞品、城管欺负,没看到本地人排外,因为这些不会被报道。
商业就是如此,看到的都是表象。所以学案例可以,要学习的是分析和思考方法,但不要太迷信。还是要自己去做落地,用一线实践去验证,验证出来的体感,是看多少书、多少案例都学不出来的。

5、商业交易最核心的环节是什么?是把握需求。谁抓住需求,谁就有话语权,谁把握需求,谁就能创造市场。
唐山做餐饮的朋友跟我说:别看乐亭这小县城,只要人还得吃穿住用玩,你就能赚钱。比如:
  • 唐山重工业发达,有非常多的大卡车,一辆大卡车一年的保险费将近一万,几千辆就是几千万,你能不能从中分一杯羹?
  • 乐亭近海,有那么多沙子,免费的,你能不能把沙子卖给建筑工程?
  • 海边还能养鱼,能不能自己圈一块儿,养点海鱼、出海打鱼?
  • 很多北京高消费人群来海边旅游度假,能不能给他们安排吃喝、住宿、游玩?
  • 唐山的烧烤店永远不嫌少,你能不能做一家自己的特色烧烤?
  • ……

核心是你要发现需求,发现足够大的需求,然后通过产品方案去满足,可以交给别人做,自己只要做好对接管理工作就行。
当然,如果你提供的方案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那你的胜率就更大。

6、自己创业后,发现老板确实应该分更多钱。
不单单是因为公司是他说的算,他来分配,而是不可替代性的大小。
员工干了再多活儿,如果替代性很强,那么他也要不上价,老板会考虑用更低成本的员工来替代,前提是替换成本低的话。
雇佣关系也是一种博弈,关键就看谁手里的筹码多。
而老板是公司的1,没了这个1,后边所有的0都没意义,所以老板最不可替代,也有最大的话语权。
创业顺了,的确赚的多,但要不断谈新业务、做业务,承担公司运营不下去倒闭的风险。
承担更多风险,损失最大,对应的也必然回报最多。

7、接触很多从业者、行业专家,聊他们操盘的案例时,讲为客户企业贡献了多大价值,正是用了他们的方案,企业才转亏为盈、做强做大云云。
但企业经营是综合因素的结果,改个口号、改个logo、做个定位、做个活动,都是因素之一。我们很容易放大自己的作用,做了之后企业就增长,有可能只是时间先后关系,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通常我会问对方实际落地的东西、交付物是什么,由此大概判断对方水平,以及对企业的实际帮助作用。
干多少活儿,就说多少话,不要把功劳都表彰到自己身上。
这也提醒我,别成为到处吹牛的专家。

8、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不做短视频?写文章费时间,而且没多少人看,拍短视频发抖音、视频号,马上就有几千上万的播放。
我总结有这几个原因:
第一媒介即信息。在我看来短视频娱乐的成分更大,要想把干货讲好,还得抖机灵、出金句加好的拍摄剪辑效果。而且短视频环境噪音很大,很容易滑到美女、搞笑视频里,专注度不好。
第二是信息密度。你看三分钟文章和看三分钟短视频,获得的信息数量和质量不同,明显前者更高。那假如同样都是500字的信息,为什么不直接看文字,非得听一个人讲出来呢?我觉得如果做短视频,会浪费读者的时间。
第三是视频检索困难。如果想起来一个关键信息,在文章里、网上一搜就能看到,但你不容易找到对应的短视频,因为短视频对应检索的只有标题。即便你找到那个短视频,还得拖进度条,去找具体那句话。在我看来这很麻烦,也很耽误时间。短视频很难形成有效的信息沉淀。
我目前的输出内容还是以行业思考、总结为主,偏深度和干货,做成短视频大概也没多少人会看。而且我也不想刻意去把内容娱乐化,加一些段子在其中。
当然也因为目前精力有限,无法满足整理素材-拍摄-剪辑的要求。这个问题,我也没想着去解决。

9、元气森林出可乐了,除了展现实力,放出向巨头挑战的信号外,做这个产品,我不认为是一个好策略。

首先,跟进方式做出来的可乐,口感像可乐但不是那个味儿,而且我觉得也不好喝,还卖六块,比可口、百事贵两三块,喝完一瓶之后不会再买了。
第二即便是可乐,我也只买可口可乐,不买百事,因为更喜欢可口可乐的品牌理念,和所宣扬的快乐价值。简单说,除了口感外,更喜欢喝「可口可乐=简单快乐」的这种心理认知。那么元气森林的可乐呢?除了口感复刻外,有强调什么精神主张吗?好像没有。
第三是品牌的用户价值,可口可乐始终在传达普世快乐的品牌理念,元气森林除了0糖0脂0卡的减肥暗示外,对年轻人、年轻文化的表达还是稍微弱些,起码我的感触不深。
如果没有明确的用户精神共鸣层面的价值传达,那就不单是可乐,可能自己的气泡水产品未来也会遇到这个问题。

10、广告业有个经典的理论叫USP,独特的销售主张,就是你的独特卖点是什么。
霍普金斯给喜立滋啤酒写过一个广告语——喜立滋啤酒,每一个酒瓶都经过蒸汽消毒。发布后销量大增。虽然别人也都这么干的,但他先说出来,就好像只有他那么干。这是USP理论的经典案例。
元气森林的爆发,也是这个原因,率先传达出0糖0脂0卡。其实很多0糖饮料也是这样的,比如零度可乐和东方树叶不含蔗糖,也能表达0糖0脂0卡。
只因为元气森林把0脂0卡加上,就和减肥、健康搭上了边,大家就都觉得喝元气森林气泡水不长胖,还能减肥。
这其实是很讨巧的说法,因为除了乳制品饮料含牛奶会有少量脂肪外,几乎所有的碳酸、茶饮料都不含脂肪。
说0脂就跟说0酒精一样,是本来就没有往里添加的东西。
广告就是这么神奇的东西,把一个事实巧妙传达出来,就会形成另一种结果,即便产品本质没任何改变。
那么你关注事实,还是关注自己视角的想法呢?
(完)

推荐阅读:
到底是「困了累了喝红牛」好?还是「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好?丨营销观察-23年3月
一个咨询:为什么华与华方法在我们公司不管用?
一个回答:你没做过我们行业,凭什么给我做营销咨询?

了解我们↓
苏佬师品牌营销咨询:从一家靠谱的小公司开始

注:本文系作者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点赞 5
收藏
微信分享
关闭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