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广告门评分
写一篇城市情书,赴一场亚洲盛会
发布时间:2023-09-25 10:15 浏览量:20756
“体育能够造就人的品质,体育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桥梁。”——Pierre de Coubertin
9月23日,亚运会顺利在杭州举办,开幕式的主题短片《相约杭州》收获了大量的好评,让无数国人印象深刻。短短不到三分钟的短片浓缩了杭州的千年历史,也凝聚着深圳点维三年日夜的长跑。
与奋力拼搏、超越极限、协同攻坚等亚运精神高度同频的特质也让点维交出了这份完美的答卷,不仅为亚运会增了色,也为点维赢得了好评。
体育之缘
三年前,点维就参与了冬奥会开幕式短片的创作,协调深圳各部门配合拍摄了《冬奥会24节气》中无人机组成的水滴落下镜头。出动了上千架无人机,不惜成本用了3个通宵,最终拍摄出了美如画的镜头,短片的高度评价也向外界证明了点维的专业能力。
2022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24 节气倒计时短片
千架无人机“雨滴”起飞镜头(点维文化协助拍摄)
史诗的开篇
就在冬奥短片拍摄刚刚结束,点维团队就连夜奔赴北京,参加第19届亚运会开闭幕式主题视频的比稿,在一众国内顶尖的创意公司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了亚运会开闭幕式主题视频的唯一合作伙伴。在此也特别感谢锋尚文化和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总制作人沙晓岚提供了这个让点维发光发热的舞台。
由于亚运会是一个跨国的赛事,制作宣传片需要考虑到多种文化和观众群体,这为点维提供了一个扩展国际视野、学习与不同文化背景观众沟通的机会。
“作为本土的创意机构,有幸能参加这样的项目,我们非常的荣幸。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去和整个团队一起努力,能够去为整个亚洲呈现一场视觉盛宴,也同时呈现中国的创意能力。”
——点维文化总经理、项目总制片人:狄文达
这份殊荣让公司上下都很振奋。振奋之余,大家也都在尽可能地为项目多做准备。以创意合伙人吴志钦为首的创作团队花了大量时间,针对杭州历史文化乃至亚洲文明历史做了全面的调研,收集各种相关资料。前期团队们也早早入驻杭州开展工作,大家都是希望这些事能为未来的每一步夯实基础。
点维文化创意总监吴志钦带领团队探讨创意
点维文化亚运会项目创意组
砥砺前行
“点维在从业20多年的时间里,从事过大大小小非常多的项目,也有比亚运会体量大得多的项目。但是亚运会的项目比我们过往所有执行的项目都复杂,这点超出了当初的预期。从项目开始就碰到了非常多的坎坷和意外。”
——点维文化总经理、项目总制片人:狄文达
在前后三年的漫漫长路中,从在北京深圳讨论创意、杭州前期筹备、现场拍摄、后期特效制作,点维团队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制作亚运会宣传片需要高度的团队协作和各种技能的结合。在团队的能力得到大幅锻炼与增强的同时,也充满了坎坷的、深刻的、令人感动的回忆。
1.创意阶段
当第一次汇报结束创意被推翻,团队就意识到了将会面对的坎坷。在项目初期创意方案就出了超过10版,这对团队的创意能力、知识储备、阅片量构成极大的挑战。不仅如此,陆川导演对电影感的叙事要求也是新的挑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创意团队一直保持着极大的热情与高速运转的大脑。团队走遍了杭州大街小巷实地调研,为了能确保最直观清晰的创意呈现,团队在出方案的同时也要亲手绘制大量分镜画稿并翻阅大量参考剪辑出合适的demo。
导演团队赴北京打磨调整创意
最终在众多出彩的创意中敲定了这版以小见大、充满江南诗情画意的创意,同时又勾连过去与现在,用几分钟内穿越千年展示杭州这座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风景秀丽的生态文明之城、勇立潮头的创新活力之城,表达出中国的开放、包容、进取与薪火相传。
团队赴杭州打磨脚本
在陆川导演对高品质的要求下,方案的打磨一直持续到了开拍的前一天。当导演团队看到了横店的片场后又有了新的想法,那个时候团队已经完成了所有的拍摄执行筹备准备开机了。但是为了更好的创意,团队彻底重新开始,并以每晚一版脚本的速度追赶进度。到正式开机时单分镜画稿就有千张之多,目的是希望能够追求一个更好的创意来服务亚运会。
拍摄前夜的对齐会
深夜团队在酒店走廊开会
2.执行筹备
“团结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同团队是很有挑战性的。大家都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很开心的是大家都像战友一样,彼此推着彼此前进,最终交付了这张满意的答卷。”
——点维文化前期制片总监:谭晗冰
点维文化前期制片总监:谭晗冰
由于项目的特殊性,团队集结了电影、纪录片、广告等多种不同属性的成员,短期内快速搭建了一个适合项目的组合,专业的电影设备、拍摄及后期制作流程,辅助以灵活应变的团队风格。
团队大会
尤其是美术团队,在筹备期间做了大量的功课。例如在横店的戏份是男主穿越到临安夜市,美术指导唐老师针对夜市如何展现符合历史考据的南宋风采做了大量的功课。包括诸如龙灯盛会、灯谜会、竹马表演、香饮子铺等杭州传统的夜市文化元素,并跟当地民间艺术团队进行了多轮沟通,最终确定了美术方案,并以鳌鱼灯作为画龙点睛的视觉元素呈现。
美术指导团队在拍摄现场
细致考究的美术方案
鳌鱼灯
而良渚时代距今久远,且历史考证相对较少,团队也大量参考有据可循的各种资料,并且请教了良渚博物馆的专家老师,结合历史考据和高要求的美学设计,输出了最终的服装方案。
女主良渚服饰设计图
作为亚运会的开场短片,运动主题是非常重要的呈现。男主角以跑酷作为动作线索贯穿全片,团队也邀请了国内顶级的跑酷运动员作为动作指导及替身来辅助完成影片拍摄,确保呈现出的效果在炫酷的同时也经得起推敲。
男主角演练跑酷动作
执行过程中,整个创作团队从团队、设备再到流程都是完全按照电影的标准来执行这个项目。在陆川导演的高要求与专业态度下,一个镜头也会翻来覆去拍了几十遍,只为了追究细节的极致。项目如果用广告的方式拍,四天就可以拍完。但为了追求影片的质量,实际用了四倍的工作量前前后后拍了12天。
良渚拍摄现场
拍摄现场
拍摄现场
拍摄现场陆川导演对演员的说戏往往都会细致到演员对脚本烂熟于心。在他的引导下,从主演到素人演员都有很好的镜头表现。
陆川导演现场指导
专业的拍摄团队
就算是遇到了杭州的台风暴雨、外景完全无法拍摄的情况下,团队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与极灵活的应变能力现场改戏,拍出了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镜头。
台风天气团队迅速改戏
而令团队十分感动的是杭州从官方到民间对亚运会的热情与大力支持。除了亚组委的高度配合、吉利汽车提供全程接送的曹操专车服务,影片演员70%以上都来自本地报名的志愿者。场地上也得到了很多民间场馆的支持,高校给到场地、演员、专业老师等很多支持,官方歌舞剧团、民间体育/艺术团体、甚至个人包括拍摄过程中的群众配合,大家都为项目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热情的群演
踊跃报名的大学生志愿者
3.后期阶段
“亚运会短片后期特效最大的挑战是在于这个项目有大量的配合环节,需要在不同的彩排和前期准备阶段快速地产出修改的内容。因为在每个审片的环节都会有大量补充的新想法,而修改的时间又非常短,对我们的挑战是要快速的把每次的修改做到位,并能够马上呈现。”
——点维文化后期导演Jazz
点维文化后期导演Jazz
亚运会的执行对后期团队的要求非常高。点维文化作为创意到拍摄执行到后期视效制作一体的团队,从创意阶段后期团队就深度介入评估执行性,一起构思更好的呈现方案,拍摄阶段更是深度参与,与导演共创更好的镜头。
杭州的台风天气使得拍摄进度受到了严重影响,需要推迟半个月才能补拍,这导致整个后期制作时间紧迫。因此团队采取了大量措施来应对紧张的时间。例如把拍完的镜头先行推进,判断完整工作量后,及时协调内外部制作团队,增加三倍的人力,日夜连轴转地推进项目才保证了最终按时完成。
后期团队打磨镜头特效
由于审核人员的众多,几乎每两天就要按照成品标准进行一次汇报审片。汇报后都需要调整剪辑,剪辑一旦调整,后期制作量也会相应增加,因为担心需求的理解存在一些差异,避免制作团队在一定程度上内耗,陆川导演带领整个导演组和团队每晚10点会定期召开后期制作会议,以保证制作进度、质量可以及时同步。
影片中还有一组特殊的镜头,采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技术,这对于视频制作来说是相对新的技术。为此,点维后期部门专门成立了AIGC生成小组,针对指定的镜头进行反复测试。由于生成内容很不稳定,经常在渲染3-4个小时后达不到所需的要求。但好在亚组委给了很大的自由,在不断更新迭代输出了十几版后终于拿到了理想的镜头,而最终的结果也得到了导演的肯定。
AIGC 技术生成镜头
“在成片的60个左右的后期镜头背后,实际是有2倍之多的镜头制作量,很遗憾有很多精彩的视觉奇观镜头被拿掉,但是也幸好最终成片的质量大家都很满意。”
——点维文化后期制片主任:亚玲
点维文化后期制片主任亚玲
前路漫漫亦灿灿 点维仍在前行
“点维文化是这次亚运会开闭幕式短片的合作伙伴,也是我们之间的第一次合作。大型项目很看重快速响应的能力,团队从创意阶段到后期制作一直在给我惊喜,对出品要求很高。感谢他们和我们一起完成这封给杭州的情书,希望很快我们能再次合作!”
——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陆川
点维文化是全球创意制作百强企业,有着创意与制作的全流程团队,从深圳全球招募人才宣传片《深圳脚步》,到如今的冬奥会、亚运会,二十多年来点维团队一直在潜入深渊捕大鱼,这一次很荣幸承接这样的国家级战略项目。
开幕式的成功为点维的三年长跑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也为点维的下一征程开启了帷幕。
杀青合照
能解决多大的问题,便有多大的舞台。屡经大项目的历练,相信点维会持续用行动夯实自己的远景所言,为时代发展注入更多创意的力量。
我们仍在路上,未来会继续努力做出更多优秀项目,我们仍时刻准备着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点维文化祝亚运会圆满成功!请一起期待10月8日的闭幕式短片。
在此献上网络完整版视频和幕后制作花絮:
亚运会开幕式短片《相约杭州》主创人员名单
总导演:陆川
总监制:狄文达、赵冰、谷雨
导演:李志伟 张子杰
制片人:肖聪
【导演组】
副导演/分镜师:张振铎
副导演:穆春江、才仁卓玛、王雨桐
执行导演:曹青青、付煜、鲍云皓
导演助理:于睿男
选角导演:王晶
选角导演助理:张达、何牧瑶
【项目管理组】
前期监制:谭晗冰
项目群总监:吕慧敏
项目总监:陈逸群
项目经理:罗婉婷、洪頔
项目助理:肖君杰
监制助理:陈铖、郑轶
【创意组】
创意总监:吴志钦
策划/制作:陈亚茹
创意编剧:李三水、魏文昭、张振铎、徐家浩、徐晶晶、刘翛然
创意策划:石苑
分镜画稿:谢汝林
【制片组】
制片主任:田用
执行制片:郑克、杨耀诚、董雨奇
制片协调:杨琪、刘轶、唐吉娜、何力强、华敏、
现场制片:郑泆伶、陈天生、赵哲宇
DIT&Qtake:唐沐帆
制片助理:曹檬、姜博文
【美术组】
美术指导:唐本达
执行美术:高云燕、杨洁、余豪
美术助理:田金玉、虞伟华
【道具组】
道具组长(杭州):陈敏、郭县委
道具组长(横店):贾高垒
【摄影组】
摄影指导:张桥、蔡霁远、胡真源(B组)
斯坦尼康:于清涛
摄影大助:李方剑
无人机&穿越机:邵毅斌、林立瑜、王钰霖、汤正勋、戴泽鋆、李奥
焦点员:郑建飞、王兵、常明强(B组)
摄影助理:朱治朋、罗健祥、王祥美、周丽升、宁晨阳、张梓健
【灯光组】
灯光指导:雷永辉
灯光师:王晓峰
【移动组】
移动组长:丁志尧
移动助理:姜鹏、陈园
【演员组】
男主角:董浩然
女主角:陈科润
演员统筹:叶嘉仪、武晓博、罗心羽、刘柯
舞蹈指导:齐飞、施展
演员指导:孙德元
跑酷指导:赵雪强(狮王)
跑酷替身:富思达
小轮车替身:鲍佳富
【造型组】
造型指导:谢燕玉
女主-造型指导:YOYO、若钰
服装造型:温晓婷、谢燕娇、李佳琪、谢雪薇、肖翔
化妆造型:吴嘉欣、徐静、梁冰、张艺
【后期制作组】
后期监制:李思达 张智坚
后期导演:林益进
后期制片主任:陈亚玲
设计总监/Ai艺术家:尹天民
特效跟组艺术家:李守仁
模型总监:黄杰丰
后期合成师:韦洁平、马凯强
剪辑师:马东琳、黄华健
剪辑助理:杨琳琳、吴奕帆
概念设定:陈华轩、麦小余
Ai艺术家:施凯文、关子冲
视效执行总监:孙世钰、刘宇龙
CG执行总监:蔡奕城
后期制片副主任:张宁
后期制片:徐园园、谢小凤
数字艺术家:姬晖、邹卓凡、鲁浩、丰伊辰、孙川棋、祁牧人、李梦兰、张晨、陈干、陈添亮、钱忠利、张忠翔、黄敬云、梁静、童鑫、杨晓龙、叶荣旭、何魏清、陈家、祝佳琪、付会彬、孙亮、杨赵奇
调色指导:黄千
调色制片:阮潇
调色运营总监:翟琳璐
调色执行制片:刘庆
数字工程:周文旭
音乐:刘沙
声音设计:邵航、梁莹莹、张墺宇、唐鉴一、凌小媛、刘雪莹
【宣发组】
宣传总监:刘一涵
侧拍:李洋洋
推文策划/撰稿:郑晓彤
字幕设计:陈煜晖
纪录⽚拍摄:薛杰元、周海强
纪录片剪辑师:温海荣
特别鸣谢合作单位/个人:(排名不分先后)
锋尚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市委宣传部
杭州市上城区委宣传部
杭州市江⼲区委宣传部
杭州市余杭区委宣传部
杭州⻄湖⻛景名胜区管委会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
杭州市城管局
杭州市交警⽀队
杭州市消防救援⽀队
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拱墅区拱宸桥街道办事处
杭州拱墅区⼩河街道办事处
之江实验室
杭州余杭区欧美⾦融城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岳庙管理处(连横纪念馆)
杭州平安⾦融中⼼
杭州市运河⼿⼯艺活态展示馆
杭州余杭鸬⻦鳌⻥灯
浙江传媒学院
杭州师范⼤学
中国传媒⼤学
星海⾳乐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
深圳⼤学
中国美术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浙江⼤学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杭州电⼦科技⼤学国际教育学院
浙江歌舞剧院
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
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
东正光学
《凡⼈修仙传》剧组
《锦绣安宁》剧组
少红导演
横店集团 姚湘盛
横店影视城 杜珊珊
北京宝荣宝衣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森文影业
W
浙江省萧山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深圳市尖果互动营销有限公司
深圳市⼀瞬传媒有限公司
市南区简影影视⼯作室
杭州凰埔舞蹈艺术中⼼
杭州森格摄影基地Think Space
⽼鹰画室
浙江友成棒垒球俱乐部管理有限公司
杭州⻘森排球俱乐部
杭州余杭址享逗你玩宠物乐园
案例信息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