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广告门评分
蓝马甲重阳公益营销,热烈欢迎“老同学”
发布时间:2023-11-03 04:11 浏览量:18684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圈里开始出现一种新型人设——“网络孝子”,他们会在自己父母生日时送上朋友圈里的祝福,会在重阳节的时候在社交媒体上表达对父母的祝愿,但同时他们也会自嘲,很少为父母做些实事。
似乎有太多的年轻人,没有真正关注到自己身边长辈的生活,更不要说与自己毫无关系的陌生老人。似乎大家都认为,至少一二线城市的老人,生活很是滋润。
然而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老人的生活真的如我们所想的那样自在惬意吗?
数字鸿沟,就是老年人面对的一大难题,对于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来说,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字化场景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老年网民在叫车出行、订票(如门票、车票)、使用网上挂号及问诊、使用网上银行等方面能够独立完成的比例分别占比仅34.8%、33.9%、33.0%、32.8%。不难看出,绝大部分的老年人都迷失在数字鸿沟里,他们既无法享受惬意的生活,又缺少获取数字知识的途径。蚂蚁公益基金会观察到了这一社会现象,发起了以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远离诈骗为核心的蓝马甲行动,主要通过面对面的讲座、驻点等方式开展助老防骗服务。
今年的重阳敬老节,蓝马甲为银发群体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开学典礼」,邀请他们来到「重YOUNG校区」,以富有创意的体验式公益新玩法,为老人打造专属他们的学习空间,帮助他们掌握更多数字化生活技能,找回年轻状态。
同时,蓝马甲希望唤醒更多年轻人关注银发群体的困境,通过创意H5发出成为「数字蓝马甲」的邀请,传递出"为老人做的每一件小事,对老人都是一件大事”的价值主张。
01 一场都是“老同学”的开学典礼
一把岁数了,谁还上学啊?
蓝马甲不这样认为。
正因为老年人缺乏获取数字化知识的途径,同时还存在"不敢学、学不会"的问题,才要把这堂数字化知识讲座面对面的搬到老年人面前。
蓝马甲以一场「开学典礼」开启了今年的重阳敬老月。众多蓝马甲志愿者、合作伙伴齐聚一堂,分享助老志愿服务故事、交流经验。蓝马甲志愿者中,有不少是银发老人,他们退休后还在持续发挥余热,投身于数字助老的公益事业。上海的蓝马甲银发宣讲团对AI、大模型如数家珍;西湖阿姐服务队在亚运期间热情服务;摇滚奶奶志愿团带着作品来到了现场,“我想再活出我的青春,让音乐传递我的心声。不服输,也不服老,依旧迈着步伐大步向前。我想要跟上这个时代,哪怕脚步会慢一点。”他们在舞台放声歌唱,唱出了老年人蓬勃的生命力。
这场开学典礼还向优秀蓝马甲志愿者、优秀合作伙伴、最具影响力团体进行了致敬,激发志愿者荣誉感和参与感。
02 一本写给银发老人的助老防骗书
有了课堂,便少不了教材。
考虑到老年人的阅读习惯,蓝马甲为老人专门制作了一本实体的“助老防骗书”。
这本名为《一件蓝马甲——关注数字时代的银发群体》的新书,分为助老防骗志愿者故事、数字生活工具书两大册。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和阅读习惯,手册以漫画读图的方式为主,辅以必要通俗文字,采用较大号字体,选用护眼轻型纸张。
这既是一本记录了蓝马甲志愿者故事的书,也是一本凝结了所有蓝马甲志愿者心力和脑力的书。许多银发志愿者也参与了这本工具书的编写,他们从日常服务中,能更懂老人需求。比如,“WIFI”这个词,老人就听不懂,要说连接网络。另外,每一个功能都配套了视频讲解,方便老年人反复扫码观看。
“现在有了这本书,就有了保护更多人不再上当受骗的武器。”在开学典礼新书发布的现场,蓝马甲北京大妈巡讲团海峰阿姨说,“我要好好研究书中提到的防骗招数,把书本里的帮助老年人学用智能手机的知识练习的更熟,去教给社区里更多的老人。”
图:蓝马甲北京大妈巡讲团展示助老书
目前,首批一万册将在重阳节期间陆续送到图书馆、老年食堂等地,赠阅给老年朋友。
03 一个帮老人重返年轻的重YOUNG校区
学习这件事,不能“纸上谈兵”而不去实践。为此,蓝马甲打造了一个专属老人的“重YOUNG校区”,让老人看得懂、听得进、学得会,以体验式适老化带领老人融入数字生活,收获重阳节的独特记忆。
整个“校区”配备丰富多样的互动装置、互动游戏以及宣传展览,模拟大学校区设置了“防骗模拟教室”、“数字图书馆”、“数字生活训练场”、“知识便利店”等区块,同时为老年人打造了智能手机课、反诈识骗课、手机摄影课等5节“数字生活必修课”。
“防骗模拟教室”堪称老年反诈版密室逃脱,营造老年人就医、理财、社交等日常生活场景,嵌入骗局。老人通过沉浸式观察诈骗套路,提升反诈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图:蓝马甲志愿者在给老人讲解骗局背后的套路
图:防骗模拟教室展示了近期高发的蟹卡骗局
「数字图书馆」陈列了专为银发群体设计的大字版数字生活指南,基于老人的常见问题整理成了五个“书架”,分别是“手机软件科普”、“常见谣言大全”、“网络语言冲浪”、“投资理财防骗”、“未来数字生活”。活动现场,一位老人对最新流行语乐在其中,“我带我的老伴儿去Citywalk,您看我这样说对么?”
图:蓝马甲志愿者在科普智能手机功能
「知识便利店」是一个特别的带有“科普功能”的便利店,店内有肥皂、纸巾、公交卡包、水果盘、杯子等老人喜爱的实用生活必备品,蓝马甲结合了产品特性,设计了独特的创意科普包装,让老人在使用这些必需品的过程中,还能把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
整个展区设计都结合“适老化”规则,例如放大字体、明显色彩标识、易于理解的文案表达、合适的阅读高度等,体验互动也都遵循了简单易懂,动静结合,让老人在活动中玩得舒服,学得开心。
为期两天的线下公益展览,吸引了上千名银发老人线下参与。活动还得到了新华社、央视新闻、央视财经、新京报、北京日报、北京新闻广播、南方都市报等30余家权威媒体矩阵报道。
图:蓝马甲志愿者给老人拍摄重阳纪念照
图:乒乓球反诈填词活动
04 一封给年轻人的助老邀请函
“你为身边的老人做过多少事?我做过25件!”
“我32件,看来我比我想的要孝顺,不过如果不做这个H5测试,我想不起来。”
这是很多年轻人在参加过「数字蓝马甲」互动后的真实反馈。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能看到老年人的真实数字化生活困境,蓝马甲向年轻人发出了邀请,上线了「数字蓝马甲」互动。
通过50件敬老爱老的小事,蓝马甲让年轻人意识到,对老人的关爱无需付出多少成本,我们眼里的小事,其实是他们心中的大事。活动吸引了上万名用户的积极参与,新媒体侧传播获得了百万级曝光,引发了深刻共鸣和广泛讨论,参与用户中选择最多的三件小事是“教老人发朋友圈”、“教老人手机支付”、“给老人做一顿饭”。
图:扫码参与互动,人人都是蓝马甲
结语
人生,就是一场体验之旅,我们从体验中来,到体验中去。
过去,助老体验,更多呈现的是在拍照打卡,游戏互动等内容环节,游戏性普遍大于实质内容。而蓝马甲在这个重阳节,却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把适老化玩出新花样,从“开学典礼”到“重YOUNG校区”,再到“数字蓝马甲”互动,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对老人能落地到生活的具体帮助,同时又能唤醒年轻人关爱老人的深刻共鸣与讨论,最后上升到价值主张,让每个老年人的困境都能被看见。
未来,希望越来越多人加入蓝马甲志愿者,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畅享数字时代新生活。
自2020年启动以来,蓝马甲不断创新“为老”志愿服务思路,在“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政策下,为推动涉老志愿服务发展、加强“智慧助老”建设注入新动力。截至目前,4万多名蓝马甲志愿者已开展5万余次社区服务、反诈宣传等活动,服务老年人超135万人次。
案例信息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