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为什么品牌总把创意公司,咨询公司,公关公司,自媒体一起叫来比稿?
发布时间:2023-11-08 09:43 浏览量:17739
“为什么很多广告公司看不上咨询公司?”
因为这些广告公司和咨询公司做的不是同一类型的生意。前者做不了后者的活,后者也抢不了前者的生意。
这是几年前,知乎上一条讨论度很高的行业话题。这背后折射着传播公司和传播公司间骨子里还是不一样的,擅长做的事也不同。与之相应,五年前,行业里的传播公司碎片化明显,公司类型很多,定位也很精准,大家都在自己所擅长的一亩三分地上干得有声有色,也不在乎被挂上某种特定的标签。因为有标签代表有特点,好接活。
可到了2023年,传播公司的业务涉猎面越来越广,功能越来越多,大家的能力看起来都差不多,对外都说自己是「整合」公司。
这看似减轻了品牌管理不同供应商的难度,可实际却增加了很多风险。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前段时间,某品牌召集一次创意类的项目比稿,出现创意公司、媒介公司、整合公司、传播集团、公关公司、自媒体都参与的情况。因为在绝大多数采购看来,这些公司都有创意代表作,或者有名气,或者本身实力很强,做个创意项目没问题。
结果就是业务部门所期待的创意、想法、解决方案,少之又少。
“我其实就需要一个想法,告诉我可以怎么玩,结果收到了一堆ppt方案,每个都上百页,前20页的策略推导还都差不多。”
另一面,参与比稿的这些公司,坐在一起,自己也很尴尬。甚至有的公司老板直接表示,早知道有某某类型的公司一起比稿,可能就直接弃稿了。因为他知道比稿结果只能是沦为比价,自己完全是陪跑。
但采购有自己的困难,他们不了解行业,不了解传播公司,更不可能了解公司实际的情况。比如,某家传播公司一直以创意出名,但现在内部已经转型整合业务,核心创意人员早就离开或者不在一线了,类似这些信息,一般采购几乎不可能知道。而市场部和业务部日常所能接触的传播公司也有限。最后还得靠比稿。
“除了一些金额很小的项目直接走框架,我一个部门,一年比稿怎么也得有40-50场。”一位平台传播负责人说道。
劳民伤财,效率低下,而且大概率找不到,甚至找错传播公司。这就是当下品牌比稿找供应商背后的痛点。
一旦走上比稿流程,品牌就必须给代理公司一个交代,骑虎难下的合作伴随着极大的试错成本。除了比稿,品牌应该寻找更轻量的发掘志同道合供应商的方式。
在「有单圆桌」
找代理商可以更轻松
作为综合性营销需求撮合平台,有单iBrief 一直致力于帮助品牌方以最低成本发掘优质供应商。
「有单圆桌」聚焦于中大型品牌“忠诚型代理公司难找”的问题,为品牌方和代理公司搭建面对面沟通的非正式空间,设身处地从品牌方营销处境出发设置议题,帮助品牌方找到灵魂契合的长期合作伙伴。
· 在「有单圆桌」,高效低成本认识广告公司
一场失败的大型比稿,可能让几成全年营销预算付之东流。但在「有单圆桌」,小费用也能找到现有资源之外的契合供应商。
有赖于入驻有单的超3000家优质供应商,「有单圆桌」能快速匹配符合品牌方营销需求的供应商,让品牌方、采购、广告代理公司坐在同一房间“面对面群聊”,减少信息损耗,达到最大程度的高效沟通。
· 在「有单圆桌」,和广告公司创始人面对面
信息以视、听、微表情等多种形式同步传播时,磨损最小。「有单圆桌」的邀请嘉宾均为广告公司创始人、核心创意负责人级。品牌方抛出议题,直接和各广告公司“灵魂人物”面对面沟通,在非正式、平等的交流氛围中,深度了解广告公司整体实力。
· 在「有单圆桌」,更容易找到长期合作伙伴
通过比稿找到的供应商,仅对招标书中的单次项目负责,深度沟通过的供应商,才有可能站在品牌战略高度,为长远营销出谋划策。
就像大型企业为了吸纳广才开展的对校宣讲一样,品牌也应当有面对广告公司的非正式宣讲,全面透彻讲解品牌故事和营销背景,找到与自身更契合的营销伙伴。


「有单圆桌」现场
找代理,上有单!
靠人脉认识不到的优质供应商,在有单。
满分执行你的Brief的供应商,在有单。
让你中意的下一家供应商,在有单。
扫码咨询「有单圆桌」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