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注册 账号登录
企业用户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登录即创建广告门账号

扫描二维码登录

使用广告门APP在我的页面扫码登录

打开广告门APP-“我的”

进入我的页面-扫一扫

蕉下 汽车 教师节 中秋礼盒 黑悟空 TOPic 中秋 郑钦文 巴黎奥运会 黑神话:悟空 国庆
清除历史

他山之石:日本企业“出海经”

汤飞

发布时间:2024-09-02 00:00


日企 出海

有一句话现在在国内很火,叫做“不出海,就出局”。很多朋友问我这句话,如何看?


我的回答是,同意一半。

毕竟这个出海之路,有些是被卷出来的,有些是被逼出来的,有些是闯出来的,这背后是一个时代新旧动能切换的关键时期,传统经济动能或逐渐式微。

对于企业而言,向海外输出产能,有助于开拓新的市场份额,在国内经济面临放缓、停滞,甚至衰退的过程中,有望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量。

但很多企业面对“出海”这个课题,更多出现的是惶恐和茫然。今天借此契机,与大家一起来探讨我们如何看待企业出海以及日本在这方面又有哪些“出海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搜索公众号:汤飞)

01

今天的时空背景:宏观不乐观,微观不悲观

首先来看,今天的中国,#企业出海#这个话题为什么会如此挑动着中国企业的“神经”?

事实是,与今天经济处于怎样的状况息息相关。(搜索公众号:汤飞)

1.宏观不乐观,微观不悲观

这是财经学者吴晓波给出的答案。他认为,宏观经济虽不容乐观,但在微观层面,企业仍有“高韧性成长”的空间。

具体表现为: 

(1)房产政策:二十年来最宽松的刺激。

(2)财税政策:发行超长期国债,政府成为“最后借款人”。新一轮财税改革。

(3)货币政策:利息进入下降通道。

(4)股市政策:加速退市、强制分红、狠抓违规。

(5)消费政策:以旧换新、新基础设施投资。

(6)产业政策:新质生产力,全力解决“卡脖子”。



可以说,我们的房地产政策、货币政策、产业经济政策、资本市场市场政策都已经调整完成。但是,人们的心理状态,还没有完全调整完成。

对于经济的发展,看的是两个维度:一是,企业敢不敢投资,二是,百姓敢不敢消费。

整体而言,这两点仍然有巨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家不敢投资,而老百姓个人不敢消费,尤其是大宗消费。

2024年7月发布的中国向实体经济发放的银行贷款,19年来首次出现环比萎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对未来的预期都将变得更加谨慎。(搜索公众号:汤飞)

2、被追赶的经济体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在其《被追赶的经济体》一书中写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或经过三个阶段,依次是城镇化阶段、黄金时期和被追赶的时代。

当黄金时期增长到一定程度,制造商会发现外国的资本回报率比本国更高,于是企业开始转向海外投资。

今天中国很多企业的出海,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国内的资本回报率低于新兴经济体,企业不再有同样的动力投资国内,从而转向出海。

02

出海为什么成为很多企业的必选项?

总的来说,中国企业向外拓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内在发展需求,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搜索公众号:汤飞)

1、政治端:新一轮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对抗,特别是:关税&政策。

近年来,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全球贸易战阴影时刻笼罩在国际经济的上空。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关税壁垒持续不断增加,以及国家间的政治对立加剧,从而使得全球经济合作面临巨大挑战。

特别是关税敏感型企业,如汽车、消费电子和机械设备,在战略上,迫切突破贸易壁垒,找到第二空间中心。

如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后,苹果等品牌厂商就要求旗下供应商进行全球化布局,保障供应链安全。(搜索公众号:汤飞)

2、市场端:国内市场高度内卷,产能过剩已成为主旋律,寻求新的增长点。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退和互联网流量增速见顶,国内市场普遍趋于饱和。

今天在市场上,普遍接触大部分行业,尤其是跟房地产相关的行业,都会谈及“卷”这个词。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到处看到的是内卷,价格战无处不在,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主旋律。

某种程度上,昨天的玩法,今天找不到出路。

而在我看来,之所以为觉得“卷”,进入到相对封闭的环境。但一旦走出去,机会就无限。

这些企业完全可以凭借着在中国练就的这一身功夫,走出海外,成为企业寻求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部署。(搜索公众号:汤飞)

3、行业端:企业出海是很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必选项。

在制造业领域,专精特新企业高速发展,中国将成为拥有隐形冠军最多的国家。

而在全球制造业的供应链中,某种程度而言,中国企业很难被“脱钩”。在人工智能5.0时代,美国又重新获得了“领跑权”。

因此,对于中国制造企业而言,面临新的挑战和布局。

由此,企业出海是对于制造业和服务业而言,正逐步由“可选项”变为“必选项”。

于他们而言,企业出海是一种对冲,也是一种平衡。

4、技术端:基于中国超大市场、充分竞争形成的创新能力溢出。
国内越红海,国外越蓝海。

因为国内越红海的行业,往往意味着供应链越成熟和高效。中国,也是被互联网改造得最为彻底的国家。

这些行业,可以充分利用中国成熟的产业链优势+一个“管道”(互联网)输出到全球市场,反而更容易在海外开辟一片新的“蓝海”。

这是基于中国超大市场、充分竞争形成的创新能力溢出,如我们熟知的希音、蜜雪冰城、OPPO们,他们都是企业出海的典范。


5、政策端:国策力保、新型外贸、A股绿灯等企业出海新动能。

2024年6月,商务部等9部门下发《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鼓励企业出海,优化海外仓布局,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其中提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畅通跨境电商企业融资渠道。

我们也可以从A股上市公司财报中关于海外业务的相关内容,也可以从中窥见中国企业出海的强劲势头与巨大潜力:

特征一:海外业务收入增长势头强劲。

A股企业海外收入,自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维持了逐年正增长,从最初的40多亿元增值至如今的8.5万亿元左右,复合增长率高达38%。

特别是在2021年和2022年,在全球疫情背景下,中国供应链的稳定和海外需求的激增,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极佳的发展机遇。

特征二:出海结构不断转型升级

同时,随着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的深入推进,不同行业在出海业务中的表现及收入结构正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


03 

日本企业“出海”启示录

既然出海对于很多企业而言,是个“必选项”,那在企业出海的航上,必须找到确定性的“锚”。(搜索公众号:汤飞)

我理解的“锚”,或许可以从日本企业的“出海经”获得一些启示录。

日本在经历89年末泡沫破灭之后,经济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

但我们仔细研究90年代以来的日本企业的表现,日本制造业并没有失去这二十年,反而以出海扩张为战略,带动了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而截至2023年,日本对外投资规模存量占日本GDP的比重近50%,日本持有的对外净资产约合3万亿美元,连续33年居全球第一。

也就是说,日本在本土之外再造了半个日本(影子日本)。

1.日本企业出海的主要背景

1)日美贸易摩擦升级,为安抚美国,日本政府鼓励海外直接投资,以实现“贸易顺差转移”;

2)内需沉沦,国内陷入通缩,老龄化影响下国内制造业企业成本压力攀升。

2.日本企业出海经历了从“贸易立国”到“对外投资”的变迁

1)地区层面:从欧美转向亚洲,当年8万家出海企业,50%在北美,20%在欧洲,12%在亚洲。

2)行业层面:从制造业转向非制造业。整个投资领域基本在四个领域:25%制造业,25%金融保险,25%不动产,25%其他服务业。

3.日本的基础性研发和核心零部件一直留在本土,到今天日本的制造业没有空心化。

日本企业有三个办法是有效的:

一是,有绝对竞争力的工业产品就不出海;

二是,日本企业抱团出海,核心零部件还是日本企业之间在相互交易;

三是,核心零部件从日本出口,非核心零部件在当地生产。

4、多项配套政策助力企业加快出海。

首先,是对外投资的逐步自由化;

其次,是政府提供税收和金融政策支持,其中包括对出海企业进行税收饶让抵免;

其三,是信息便利和经济合作。

他山之石,哪些日本企业出海的经验可以为中国企业出海所借鉴?

04

中国企业出海的四个建议

日本的大规模企业出海的时间段在1982-1995年,在今天日本在海外有8万+家企业。

相比于早期日本的企业出海,今天中国企业出海,是第一次实验全球化战略。

某种程度上,这或许是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次制造业产能转移。

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同时也会碰到地缘政治极大的挑战。

为此,我斗胆提出了中国企业出海的四个建议:

1.人才、文化与合规是中国企业出海的长期命题,共存共生共美。

各国语言、文化、消费习惯等存在较大差异。

在差异之下,人群定位、产品内容、价格策略、渠道选择、推广问题等成为出海企业容易遭受的困境。

如果无法做到因地制宜,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品牌信任挑战进而影响业绩。

因此,对于出海企业而言,其面临的是:

一方面,是潜力无限的蓝海市场;

一方面,也要看到与国内市场完全不同的文化习俗、营销传播及法律法规等环境。



任何疏漏都可能会使企业陷入信任危机!

一定要适应和融入当地的民俗和习惯,这是中国企业出海的长期课题。
时间和热情比金钱更重要,花点时间参与当地的活动,共存、共生、共美。

2.坚决构建“第二中心”,摆脱母子思维

在打上“Made in Japan”的标签中,有70%是来自于海外,海外市场成为了日本一个非常庞大的稳定器。

而当年日本企业出海基本上母子公司比较多——子公司在海外,母公司在
日本,这也是未来中国企业出海有可能会遇到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制裁。

对于中国企业出海企业而言,首先要在资本层面重新构建,要有独立的资本、独立的团队和独立的运营。

从中长期考虑的话,中国母公司和海外子公司的关系可能是兄弟关系,而非母子关系,坚决构建“第二中心”。(搜索公众号:汤飞)


3.抱团出海,发挥链主效应,供应链服务,提高出海效率。

中国企业要在海外确立自己的地位:

一是,非常需要链主型企业,由一些大企业带头跑出来;

二是,需要充分平台级的合力。


中国制造要合成营出海,如金融、保险、物流等大量配套服务也要跟得上。

只有多兵种合力而为,打集团战、打阵地战,中国制造才能真正在海外扎根,在客场与主场公司实现同台竞技。(搜索公众号:汤飞)


4.抢时间、抢空间,中国企业出海最佳时间窗口只有5-10年。

过去,我们在引进外资时,经常会说“用时间换空间,用市场换技术”。

如今在很多企业出海选择将东南亚作为第一站,今天的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地,也同样在用时间换空间,用市场换你的技术。

但这个时间窗口周期,在AI人工智能技术等加持下,我的判断是,中国企业出海最佳时间窗口并不会很长,有且仅有5-10年。


最后的话

今天中国企业共同面临着:

一是,国际竞争、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

二是,来自国内市场的内卷;

三是,供应链、人才、移动互联网技术等创新溢出。


而这几个方面的合力,让出海变成真正成为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有意义、可行的命题。

对于今天的中国企业而言,正从上半场向下半场过度。

而对于,那些仍然在适应上半场规则或者依赖上半场模式的人,终究会陷入困境。而对于那些已经扬帆出海的中国企业,在此送上祝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搜索公众号:汤飞)

注:本文系作者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关闭

意见反馈

反馈意见: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