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登录 企业用户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登录即创建广告门账号

综合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李奥贝纳 十三邀 Jellycat 春节 新年 汽车 脱口秀 麦当劳 TikTok 年终盘点 贾冰 小红书 年度案例 情人节
清除历史

吴柳芳能“改命”,主要靠这3笔“情绪资产”

发布时间:2024-12-03 00:00


吴柳芳



网友“杀疯”了。


随着吴柳芳抖音账号解封,短短24小时,其抖音粉丝已突破600万!



你一定也在想:


从被指“擦边”到“被封”,再到舆情反转和解封,吴柳芳是如何实现的?


你一定又想到了那句话: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话是好话,但放在“危机公关”视角里,该怎么解释呢?


大叔想到一个词,叫:


情绪资产!


这个词,来自今年8月,大叔对吴声老师的一次采访。


我问他:


“您怎么看过去两年“舆情井喷”这个现象?该怎么应对?”


吴声提到:


从策略上,叫做:预则立,不预则废。


现在的舆情基本都是一个特点:没有是非,只有情绪。当情绪洪流冲到你这儿来了,只能够顺势而为,不能够逆流,跟“互联网情绪”杠。


怎么办?就需要有“预案”,啥意思呢?


就是企业要长期积累“好事”,当企业出现舆情危机的时候,过去做的那些无心插柳的好事,就是你的“子弹”。我称之为“互联网情绪资产”,这个需要细水长流,提前储存。



大叔认为,吴柳芳的反转,就是因为她在此前储存了足够的“互联网情绪资产”。


一个事,一旦引爆全网,就会自动启用一个“动作”,即:


全民探案!


所有网友都开始寻找和这个热点相关的信息,讲得好听点叫“蹭热点”,难听的就是“扒粪”。


吴柳芳也不例外!


当全网开始扒她的料时,竟然发现,几乎很难找到她的负面信息,而全是有些“悲惨”的故事。


她的情绪资产,主要有三个:


第一是“参加公益”。


一个关键反转节点来自“浙江共工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其官方微信发布了一条题为《吴柳芳“擦边”视频号外的生活,我们来讲一讲》的文章。



你能看到的后来写有关吴柳芳反转的文章,其参加公益的照片,基本都来自这篇文章。


第二个是“猪队友”。


为这股情绪资产增加“投资”的,则来自当初“酸”吴的奥运体操冠军管晨辰。


后者被扒出来的“擦边”视频,以及实在找不到什么公益活动,与吴柳芳形成了鲜明对比!


‍‍


第三个是两条“直播切片”。


注意,这是吴柳芳此前的直播视频,被别人翻出来,二次发布。


这里再补充一个知识点:全网引爆后,你之前讲过的话,公开的视频,都会被二次剪辑。


两条视频,一条讲述了自己的“倒霉”经历:


吴柳芳讲述退役开始直播没有人气,每天需要播6个小时保底3000,没有人看然后去当了2年老师,结果老板拖欠工资,不干了。去浙江嘉兴当教练,说是给编制,但是2年了编制先给了别人,又不干了。


另一条更直接:


互联网美女千千万,我算啥。因为我想改命,我的命不好。我训练老受伤,确实没有拿到很好的成绩,但是为了生活,我就是想改命,我只能做互联网。真正出来工作的人都知道,赚点钱是真的很难!


这两条视频被翻出来,反绝杀,因为太共情我们这些打工的“牛马”了。


再配上吴柳芳当初从平衡木摔下来,颈部无法动弹的照片和报道,彻底反转!



有人提到,吴柳芳签约了MCN,这会不会是MCN的公关高手在操盘?


大叔的看法是:MCN里没有公关高手,最多是巧合。



当然,上述提到的公益机构是反转的关键。换位思考,如果当时处于风口浪尖,你如果是公益机构的负责人,你敢发那条微信吗?


大叔看到,吴柳芳这次还开通了微博,这是很聪明的做法,多平台运营,而微博更具备舆论属性。


‍‍

说完吴柳芳,再谈钟睒睒。


大叔先做个更新。


我此前点评钟睒睒的一篇文章。当时看可能还凑合。但再过一周看,可能浅了。


我当时的结论是:钟睒睒炮轰张一鸣,想通过首富撕首富,转移矛盾,这个矛盾并没有转移,所以不成功。


但现在看,钟睒睒炮轰张一鸣,可能并不是想转移矛盾,只想实现一波“脉冲传播”。


他要干嘛呢?其实还是想自证清白,澄清自己。


第一轮的“农夫与蛇”的负面舆情,虽然钟睒睒也回应啊,也辟谣啊,但都没有能超越第一轮负面舆情点燃的那波“脉冲传播”。


且那波舆情在3月发生,8月的央视《对话》也没实现对冲,现在10月底了,怎么办?


在去中心化传播时代,钟睒睒需要自己制造一次“脉冲传播”,来获取全网关注度,然后再把这波流量导向自我澄清,不然,钟说的话和所有的危机公关“动作”,都是散弹。


从微信指数可以看出,与同期也陷入危机的“胖东来”相比,农夫山泉仅在11月23日超越了胖东来,到达了脉冲式传播的“山顶”,这个节点就是钟睒睒炮轰张一鸣的第三天。



虽然,钟睒睒儿子美国籍这个事,依旧是个硬伤,但农夫山泉确实通过这波“钟睒睒喊话张一鸣”,收割了一波流量,来为自己辟谣。



“现在的传播,都是脉冲式传播。”


大叔记忆非常深刻,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2013年,从一位曾经非常牛逼的媒体公关人嘴里,我当时只是个公关主管。


那年是“微信朋友圈”功能上线的第二年,而那位牛人早就去搞投资了。


没想到,11年过去了,我在钟睒睒这次危机公关上,又对这个词的理解才深了一点。


最后,稍微做个总结。如何才能实现反转呢?大叔谈3点。


1、提前储蓄“互联网情绪资产”。


在你没有遇到危机的时候,就要多做好事,留痕迹,把这些情绪资产储存在互联网上。吴柳芳主动或者被动地给自己留下了很多“互联网情绪资产”,在自己遭遇危机,被全网扒料的时候,这些“情绪资产”就被激活了。


所谓“坏事里做好事”,比如赈灾,也是这个逻辑。但现在已经过了“发个微博说捐多少钱”的时代,去一线更能打动人。


2、反转要制造“脉冲式传播”。


所谓“坏事传千里,好事不出门”,负面舆情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总是要高于企业的回应和辟谣。怎么办?危机公关想要反转,就必须要制造一次“脉冲式传播”,就和危机舆情造成的“脉冲式传播”一样,才有可能实现广度和深度的覆盖,最终改变心智。


怎么制造呢?钟睒睒主动制造了一次“危机”,可以模仿,就是有点费老板。


3、重视“公关价值”。


虽然吴柳芳大逆转,但她大概率是没有公关团队的。反过来,农夫山泉肯定有公关团队,但在第一波“农夫与蛇”的危机应对中,并没有实现反转,甚至有点糟糕。


大叔想说的是,不管有无公关团队,希望你通过这两件事,能看到公关的价值,即:你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时候,一定有一个基于事实和研判,更符合传播规律和更能与大众共情的应对路径,这就是“重视公关价值”的路,这也就是大叔最近两年都在强调的“公关价值重塑”。


最后的最后,大叔特别感谢吴声老师和另一个老师的指点。


你怎么看吴柳芳的反转?欢迎你在留言区聊聊。

注:本文系作者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关闭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