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实习嘛,不用一直“装大人”
发布时间:2025-02-18 00:00
文|许佳怡
编辑|帽子
新生自我介绍
Hihi,我是+1,一位复旦大学大三读广告的小朋友,一位测了十几次都没改过的超典型isfj。
2024年下半旬,我在一家4A广告公司havas创意部门完成了第一份实习,然后来到了互联网大厂,目前正在小红书的商业部摸爬滚打中。
回想起这两段实习经历,似乎一直在“大人”和“小孩”之间反复切换,经常发的小号(编辑备注:竟然还有小号…)朋友圈文案便是:“慢慢学做一个大人..!”、“不做大人的时候才最开心了…”。
刚好帽子姐询问我关于实习的感受,于是,我想在这篇日记里,回顾一下我短暂但丰富的实习生活,同时也为接下来的继续上班的自己打打气。
01
小红书热贴实习要“转变学生思维”
但凡在小红书上搜过“实习”两个字的人,一定会看到过类似“摆脱学生思维”这样的“经验帖”,里面说了各种第一次当实习生的大学学子会犯的职场错误,职场应该怎么办——从工作到社交等等,而且一旦点进去看一次,一定会不断给你推送。
我在找第一份实习的时候,真是深受小红书这些帖子的迫害。
或许是受到广告学专业特质——实习要趁早的影响,也有可能是因为身边有同学从大一的暑假就开始进行实习,我从大二的寒假就开始焦虑实习这个事情。
其实在进入havas之前,我曾短暂地去过一家医疗外企,进行了为期两周甚至可能算不上实习的实习生活,而仅仅维持了两周的原因也是——我觉得装大人太累了,且没有什么收获。每天在工位上假装自己很忙,实际无事可干。偶尔和正职同事开会,说话前也需要先想想语气合不合适,总而言之,那时候我每天都陷在无限的内耗中。
我的第一份正式实习,进入havas是很机缘巧合的事情。
2024年5月底,我参加了华釜青年奖的比赛,拿到了还不错的成绩,后来通过学校老师认识了实习的leader美美,加入了创意组,当了两个月的文案实习生。
当然,也会有不少“装大人”的时刻。没活干的时候纠结要不要主动问,要怎么问;会想要怎么更好和同组哥姐们多多聊天;和部门同事以及客户开会的时候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在初期,在微信群或者私聊发消息的时候甚至都要斟酌五分钟。
我的第二份实习,也就是几个月前,我来到了小红书,面对更加庞大和复杂的部门体系,这种时刻就更多了。刚开始的时候边上学边实习,白天上班晚上回学校开小组作业的会,身份切换到累得想死。前不久因为自己的工作失误,内耗到没忍住第一次在工位上掉了几颗眼泪。我个人的习惯是,遇到困难没到不问不行的时候,我会先把能想到的解决方式全试一遍,然后自己再做五分钟心理准备才敢站起来拿着电脑去问Mentor。
总的来说,每时每刻都试图做一个自以为状态最佳的理想大人,真的是最内耗的事情。
02
在广告公司实习,可以“做回小孩”
相比较而言,暑期在havas实习,是很开心的一段时光。
那些一下子浮现出来的开心瞬间,好像也就是那些“做回自己、做回小孩”的瞬间:第一次拿到工牌、装饰工位;可以不用多加考虑地自由提出、和大家一起讨论idea;写出来的文字被mt小小夸奖;自己花了几天做的创意能够被看到;和同事一起吃饭开心聊八卦、玩梗的时候……简单回顾一下,也试试用文字定格这些时刻吧~
第一天到公司,通勤包里除了电脑,特意带上了两个玩偶,路西法和乌萨奇。每每看到大家装饰得特好的工位,都会幻想自己装修后的温馨画面,于是先用两个玩偶宝宝增添活人感。以及,后来工位上再放上了一盒糖和一本小笔记本,用来摘抄/记录idea,两个月后写完了整整一本,大学上课写的字都没这么多。
(编辑备注:我们广告新生的「新生下午茶」栏目已经开通了,将会陆续去到各个公司进行线下采访,观察新生们的状态,欢迎持续关注!)

实习的时候同组的哥姐们都是特别可爱有趣且包容的人,会带我们一起开会,很愿意听我们讲简陋的idea,常说很需要我们年轻人、还没被打磨的想法。作为isfj,真的很需要鼓励式教育,才能慢慢地建立起自信和表达的勇气。
到现在也能清晰地如数家珍地说出实习期间参与的每个项目,因为就算是只要写一句话或是一个词,只要参与过,就会很珍惜。很幸运能参与且独立产出创意,被老板们看到并肯定。
尤其是杜蕾斯的项目,不管回想多少次都觉得太幸运,自封为实习高光时刻(编辑备注:在现场,是真的,的确很NB了)。一是这个机会特别难得。Leader能够让我们两个实习生去独立地从0到1产出idea,给予我们充足的准备时间,最后独立汇报给老板听。二是想idea的过程也有好运加持。这个项目是需要帮助杜蕾斯品牌实现在印度市场的传播,是一个很新鲜的题目,有关性教育,又是在印度做传播。当时在前期找资料的时候,查了很多印度市场性相关的报道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次揪心的时刻,这也让我对这次策划投入了更多的感情。
到后来很巧合地在一个报道里看到了ai相关的内容,于是放进了我的第一个idea。也是借着这个项目,很难得地和cco有了两次交流的机会,第二个idea也是在交流后慢慢改出来的。最后又在同组art哥姐们的帮助下,产出了两张美美的caseboard,也是第一次拥有自己的caseboard。
更加幸运和惊喜的是,这两个idea能被选中并提给印度客户。(编辑备注:大家不要觉得实习就是拿咖啡、水时间和绩点,其实认真学习和付出,尤其是用心或者天赋玩家,是会被大家很快看见并记住的哦!)后来在面试小红书的时候,两轮都被反复问到做这个项目的过程,我也能很自信地说起那些细节。
特别爱的两张board!

当然,还有很多约饭的轻松时刻!尤其开心的是,八月底去釜山比赛的时候,和帽子&甲鱼(公司前往釜山参赛的正职组)一起吃饭逛街拍照。到现在都还记得那顿颁奖典礼之后的和牛,吃超大杯BR冰激凌,一起拍人生四格,临走前还和newstar们一起吃了好吃的饭~~以及在釜山自己小逛的时候给哥姐们买了不一样的小礼物,给每个人写贺卡的时候,真的会觉得不舍,想在havas多做很久的小孩,多去做有意思的东西。
美美的拍立得和饭


03
在互联网大厂实习,开始学着“装大人”
再说到现在的小红书工作,艰难度过了“半工半读”的适应期,现在更加熟悉了手头的工作,也慢慢地在学着如何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
这次的实习岗位是广告销售,和之前文案岗位最大的不同,或许就是现在更多基于数据逻辑,再去想怎么做好小红书里的“人matters”——在小红书强调以用户为中心,而之前我往往会先从“人”出发,再试图找数据策略辅佐。日常的工作也就是最基础的拉数,去看品牌在小红书的站内投放效果,再基于数去找洞察,看怎么让品牌拓人群、拓场景。
最近一个觉得很奇妙的时刻,是参与了一个品牌的新品IP策划环节,看到里面的创意概念、slogan真的很有之前在广告公司写文案的感觉,而这次是在为这些概念的提出找数据支撑,仿佛这两次实习也巧妙地形成了闭环。
大厂的实习和4A还是有很大不同,因为接触的东西更杂更散,同时也是学校里从未接触过的更商业化的东西,需要从零搭建起一个认知链条,而在慢慢搭建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欣喜的时刻。比如越来越熟悉拉数逻辑后,能真的找到想要的数据,再挖出一个就算很小的洞察点。在枯燥的工作之余,小小加入一些自主性,或许是在大厂实习最幸福的点。
当然也少不了午休自己戴上耳机在冬天散步晒太阳,本i人真的很爱。

04
偶尔装装大人,别忘了做自己
回顾完了这些时刻,给自己,也给其他可能在内耗着的实习伙伴们灌点小鸡汤。
装大人,就好像在给自己戴上一层面具,不断模仿着自己认为“好”的处事方式,但很有可能在自己的圈子里反复徘徊,走不出来。实习,还是做小孩好一点,勇敢发问总是好的,也不用总是被文字讨好症困扰着,小红书的帖子点点不感兴趣就好了,毕竟不管怎么样,自己开心才是正经事!!(虽然我暂时还做不到但是努力中…)
我的朋友圈背景,也是我的人生态度

编辑有话说:
我们是谁
一家由两位女性创作者发起的泛广告营销类青年媒体
联系我们
393114480@qq.com
微信号:wuxiaobao2233
“我们周末不爱追热点”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