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登录 企业用户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登录即创建广告门账号

综合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AI Adobe 母亲节 刘亦菲 adidas 茅台 520 蒙牛 华为 财报 中秋 宝马 金瞳奖 趋势 脱口秀
清除历史

内容战争下的效率破局与制胜之道

发布时间:2025-02-19 11:09     浏览量:4713


内容营销 人工智能 内容人工智能 数字资产管理 内容数字化

在信息如汹涌浪潮般奔涌的当下,用户注意力被无情裹挟,一场关乎 “内容战争” 的效率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势爆发。对于品牌方而言,传统 “高举高打” 的品牌策略逐渐式微,以 “内容颗粒度” 为核心的全新生存法则强势崛起 —— 谁能以更低成本、更频繁频次触达用户,谁就能在这场激烈的注意力争夺战中抢占先机。而这一变革,对于身处内容创作前线的广告人来说,无疑意义重大。

从 “创意至上” 到 “效率优先”:内容生产逻辑的颠覆重塑


“往昔,一支 TVC 广告就能让品牌称霸央视黄金档,如今却需每日产出上千条短视频,才勉强维持品牌声量。” 一位头部消费品 CMO 的感慨,道出了当下内容产业的残酷现实。如今,用户日均刷屏 6 小时,内容已从单纯 “文化载体” 演变为驱动营销的 “数据燃料”,传统创意驱动的内容生产模式在新环境下举步维艰。


这种矛盾源于 “创造力与生产力的倒挂”。优质内容制作周期长、成本高,而碎片化传播却要求企业以 “工业化” 规模持续输出。2023 年,头部电商品牌年均内容生产量超 10 万条,人力成本占比超 40%,且 60% 的内容因质量或时效问题未实现有效转化。


好在 AI 介入改写这一局面。以领先的 “内容 + 人工智能” 产品服务提供商特赞科技 Tezign 为例,行业对内容的认知已发生转变:广告人负责从 0 到 1 的创意孵化,AI 承担从 1 到 N 的无限延展。如某美妆品牌借助特赞 AI 品牌图生成工具,单日新增上百条电商图,人力投入降低 70%,内容上线周期从 2 周缩至 48 小时。这表明,广告人在保留核心创意优势的同时,借助 AI 实现后续内容高效延展,将成未来内容生产重要模式。

内容中台:创意成果的转化与护盾


“内容既是进攻的矛,也是防守的盾。” 近年来的实践不断印证这一观点。进攻层面,AI 驱动的动态内容生成能实时匹配用户偏好。例如,某零食品牌运用地域化文案模型,在北方推 “冬日暖锅必备”,南方主打 “追剧伴侣”,转化率提升 3 倍。这就要求广告人创作时,借助 AI 工具,充分考虑地域、用户群体偏好差异,实现精准定制。


防守层面,智能标签系统能秒级筛查违规内容。某车企借助 AI 识别并下架 5000 多条涉及争议代言人的素材,避免千万级品牌损失。广告人在创作时,不仅要关注创新性和吸引力,更要利用智能标签等 AI 工具确保内容合规,规避潜在风险。


更深层次看,内容正从 “消耗品” 升级为 “数字资产”。传统模式下,海量图文、视频散落各部门,复用率不足 15%。而通过 AI 构建的标签体系,企业可对色彩、场景、关键词等内容元素进行结构化存储。某家居品牌导入 10 年积累的 50 万张产品图后,新品设计素材调用效率提升 90%,还能反向指导产品研发。广告人可参与构建内容中台体系,更好地整理、存储和复用创意成果,从数据反馈获取灵感,为后续创作指明方向。

矩阵革命:创意传播的新征途


2024 年堪称 “矩阵号元年”,头部品牌在抖音、快手等平台账号数量从个位数扩展至数百个,通过细分品类、场景、人设,以 “蚂蚁雄兵” 战术覆盖长尾流量。正如所言:“用户并非不看广告,而是只看‘像内容的广告’。”


然而,这背后存在内容数量与成本线性增长的矛盾。某新消费品牌运营 300 个账号,每日需生产 900 条原创内容,若全靠人力,单月成本超 500 万元。AI 解决方案是 “降本到一杯咖啡价格”—— 基础图文生成成本 5 元 / 条,视频混剪不超 30 元 / 条,并通过 A/B 测试筛选最优版本。实践证明,AI 辅助的矩阵号内容曝光效率提升 8 倍,成本仅为人工的 1/20。对广告人而言,这既是挑战,需适应大规模、低成本创作需求,利用 AI 提高效率;也是机遇,可参与矩阵号内容创作,拓展业务,提升创意传播力。

真相:工作流革命>技术军备竞赛


企业常陷入误区,认为买 ChatGPT 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实则 AI 内容革命的关键并非技术本身,而是将其巧妙嵌入业务流程。


理想模式是打造 “端到端的智能工作台”,实现从前端需求分析、内容生成,到渠道分发、效果追踪的全链路自动化。这场变革最终或许是 “人机协作的重构”。设计师无需纠结于 PS 修图,而应专注训练 AI 理解品牌视觉规范;市场团队核心能力从 “内容制作” 转向 “策略校准”。


未来的 CMO 需精通提示词工程,成为数据科学家。当 AI 降低内容生产成本,行业马太效应将更显著:拥有数据资产和智能工作流的企业,能以 “内容复利” 构建护城河;仍停留在人力密集型阶段的企业,恐被海量信息吞没。广告人应积极参与企业工作流变革,与企业携手打造智能工作流,融合创意能力、AI 技术与业务流程,在内容革命中站稳脚跟,实现价值最大化。


在这场 “无限游戏” 中,胜利不属于技术炫酷的公司,而属于深谙 “内容即算法” 的规则重塑者。

注:本文系广告门企业用户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作为该用户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点赞 4
收藏
微信分享
关闭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