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登录 企业用户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登录即创建广告门账号

综合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无印良品 母亲节 京东外卖 五月天 数字营销5.0 财报 adidas AI 华为 认养一头牛 美团闪购 泡泡玛特 京东 播客
清除历史

续航1200公里的电动车,正在制造韭菜陷阱!

发布时间:2025-03-11 00:00



当一辆电动车充一次电就能从北京开到上海,就能够跨越1200公里的距离,电动车主还会有里程焦虑吗?

         

即使续航超1000公里,相信还是有不少车主从保值,损耗方面提出怀疑。

         

2025年的电动汽车市场,正上演着一场没有硝烟的“千里续航争夺战”。


图片

续航竞赛的领跑者们


有人靠电池容量堆出惊人数据,有人用增程式结构迂回,更有品牌押注固态电池试图弯道超车。

 

在这场混战中,普通消费者看到的不仅是续航里程的竞争,这也是一场决定未来十年行业格局的技术革命。


特斯拉用第三方高密度电池将Model S Plaid的续航推至1210公里,这个数字背后是203.7千瓦时的巨无霸电池组,能量密度高达416瓦时/升的硬核参数。


相当于背着两台五菱宏光MINI EV的重量在狂奔。


图片

图源:微博


即便以88公里/小时匀速行驶的测试条件略显理想化,但也在行业内首屈一指。   

 

而中国新势力代表蔚来ET7则亮出固态电池底牌。

         

150kWh电池包搭配360Wh/kg的能量密度,在标称1055公里续航的光环下,实测低温环境仍能保持680公里的扎实表现。

         

更让传统车企焦虑的是极氪001,以26.9万元起售的价格塞进140kWh电池包,CLTC续航1032公里的成绩单直接击穿高端电动车的价格壁垒;

         

实测750公里的真实续航甚至比一些豪华品牌的标称数据更实在。


这场竞赛中,传统车企的转身显得尤为有趣。

 

宝马祭出800V高压平台和大圆柱电芯的“组合拳”,充电10分钟增加300公里的数据看似惊艳,实则暗藏玄机。    

 

要享受这个速度,就必须得找到超充桩。

 

比亚迪将二代刀片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至190Wh/kg,在保持磷酸铁锂安全性的同时,直逼三元锂电池的性能天花板。

 

在把成本压到每瓦时0.5元的同时,代价是电池包厚度增加了15毫米,后排乘客的腿都快顶到前排座椅。

 

最魔幻的当属广汽埃安LX Plus,为了塞进144.4kWh的巨量电池,后备箱空间缩水到只能放下两个登机箱,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续航有了,生活没了”。


这种“既要又要”的技术路线,恰恰击中了家庭用户的核心痛点。



图片

技术路线的明争暗斗


当消费者为续航数字眼花缭乱时,工程师们正在实验室里进行着更残酷的博弈。

         

广汽埃安LX Plus的硅负极电池、上汽智己的掺硅补锂技术、吉利神盾短刀电池,这些拗口的名词背后是材料科学的巅峰对决。

          

掺入5%硅元素的负极材料能让电池容量提升20%,但随之而来的膨胀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极氪金砖电池16C的脉冲放电倍率,让百公里加速杀入3秒俱乐部的背后,是电芯能在1秒钟内释放出30%电量的惊人能力。


图片

图源:豆包AI


而当4C快充逐渐成为高端车型标配,5C技术已在实验室蓄势待发,800V高压平台从豪华车下放到20万级市场的速度,比人们预想的更快。         

 

这种“充电比加油快”的体验革新,正在悄悄改写用户对续航焦虑的认知。         

 

不过当长安汽车放出金钟罩固态电池1500公里续航的卫星时,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的冷水泼得及时:

         

“现在行业的固态电池成熟度,就像小学生做高考数学卷。”

         

这话直指行业痛点。


丰田手握全球68%的硫化物电解质专利却按兵不动,非要等到2027年才量产;

         

奔驰拉着美国初创公司Factorial在EQS上测试固态电池,结果续航只比现款多25%,还没解决充电时电解质膨胀的致命缺陷。

         

更黑色幽默的是,某些车企把半固态电池包装成全固态,就像把速溶咖啡说成现磨蓝山,消费者开回家才发现被“技术诈骗”。


当某款车型的续航达成率比标称值更重要,当电池衰减承诺比续航数字更实在,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已进入新的维度。

         

站在2025年的春天回望,续航突破1000公里不再是天方夜谭,但这场竞赛的终局远未到来。



图片

续航背后的商业密码


东风岚图将半固态电池率先装车,蔚来ET7的150kWh固态电池包虽未大规模交付,但已收获大量订单。   

         

反观奔驰与初创公司Factorial合作的固态电池测试车,选择在EQS这样的旗舰车型上试水,透露着德系品牌“不求先发、但求稳妥”的市场策略。

         

当2026年这个关键节点逼近,谁能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率先突破成本壁垒,谁就能掌握定义下一代电动车的权力。

         

当续航突破1000公里成为标配,焦虑却开始七十二变。

         

二手市场里,三年车龄的Model Y续航表显缩水5.5%,残值率直接腰斩,比前任分手后掉价还快。

         

更扎心的是,所谓的“三电终身质保”条款里藏着7大陷阱:不能跑网约车、不能跨省过户、每年里程不能超过3万公里……

         

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买电池送车”。

         

而当你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看着充电桩前排队的长龙,才发现所谓的“充电自由”就像减肥者的甜品柜,看得见,摸不着。


图片

图源:小红书

         

表面上看,电动车跑1000公里电费不到油费的1/7,但隐性成本能让精算师崩溃。

         

某网约车司机晒出账单:5年省下8万油费,结果换电池花了12万,还倒贴4万。

         

更绝的是保险公司的“杀熟”套路,20万的电动车年保费比同价位燃油车贵2000元,相当于每年白交40次快充费。

         

在惊人的续航数字背后,隐藏着更深刻的商业逻辑。

         

特斯拉坚持大容量电池路线,看似笨重的解决方案实则为FSD自动驾驶系统预留了充足的能耗冗余;

         

蔚来用可充可换可升级的体系,将150kWh固态电池包变成用户生命周期中的增值服务;   

         

而比亚迪将二代刀片电池的成本控制在每瓦时0.5元以内,证明长续航不一定与高价划等号。

         

这种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的耦合,正在重塑消费者的价值判断。


图片


当宝马工程师说出“真正的创新不在于参数登顶,而在于全局最优”时,或许道破了行业天机。

         

把续航做到1200公里不难,难的是让每一公里都真实可靠。

         

就像智能手机不再比拼待机时长,电动车终将跨过续航焦虑的门槛。

         

到那时,决定胜负的或许是比电池更性感的黑科技:

         

或许是蔚来的换电网络5分钟满血复活,或是小鹏的800V超充让服务区厕所排队时间比充电时间还长。

         

而作为消费者,我们要做的或许只是记住:所有命运馈赠的续航里程,早已在暗处标好了价格。

注:本文系作者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关闭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