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为什么广告都是先从地铁“火”起来?
发布时间:2025-03-11 11:13
这几天,北京大望路地铁站的一组海报在小红书引发热议:“这广告马龙看过了吗?” “精神状态很妙。” “这么抽象的宣传竟然不是P的。”



用梗造势,将地铁作为首发媒介,催化真实路人在社媒平台的讨论和围观。我们发现,这种“地铁空间强曝光 → 线上圈层自传播”的路径,成为了近几年很多出圈广告的通用公式。
饿了么的“祝你过年不用饿了么”,BOSS直聘的打工人抽象文案,三九胃泰的怀旧抽象风格设计,迪士尼“祝你拥有神奇的一天”的感染力海报。为什么这些广告都是先从地铁“火”起来?
有单作为众多地铁资源方入驻的营销业务撮合平台,邀请了大望路地铁站的媒体运营商三木国际的徐总,一起展开聊聊。

有单iBrief:地铁越来越成为出圈广告的首发媒介,您认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1、精准覆盖高价值人群: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的地铁广告,往往覆盖高消费力、高活跃度的职场人群,容易引发职场、生活类话题共鸣。像舒化奶和马龙合作的这支广告,投放在北京大望路地铁站,是个日均客流量超50万的核心站点,能够形成规模化曝光。
2、场景化传播具有天然优势:地铁作为一个真实可交互的场景,是消费者每日必经的封闭空间,广告强制触达率高。足够有梗、有创意的广告,或制造意外感的互动装置很容易引发用户的自发传播,他们会把地铁站里见到的有趣广告,当作日常的惊喜见闻,分享给朋友或社交平台。
3、技术创新赋能创意形式:随着AR互动、裸眼3D、近景触发等技术的成熟,地铁广告能玩起来的形式越来越多了,比如去年疯狂动物城在上海地铁站扶梯点位投放的互动广告。这种即时互动带来的意料之外的情绪价值,非常容易引发消费者的打卡和自传播。

有单iBrief:线上流量性价比逐渐饱和,注意力竞争内卷的当下,地铁媒介的优势是什么?
三木国际:1、更有“真实感”的场景:地铁广告和社媒平台的信息流广告不同,它有更严格的审核标准,准入门槛更高,信任背书更强。其次地铁并不像线上那样信息密度大、用户停留时间低,数百平米的 LED 屏对比手机小屏,更有感官冲击力,品牌记忆度可以提升 40% 以上。
2、去算法化:社交媒体的精准算法推送,容易使用户陷入“信息茧房”,重复推荐易引起用户反感。地铁广告覆盖随机人群,更容易触达潜在新客。

有单iBrief:什么样的地铁广告最容易“火”?
三木国际:根据我们的经验,主要是以下 3 种类型传播效果最好。
1、自带大流量的代言人:流量明星带来的传播效果往往是超出想象的。代言人背后的粉丝群体经常有自发的组织,会成规模地集结到线下点位打卡,以此支持自己喜欢的明星,为他造势。
2、击中大众情绪的走心广告:还有很多广告没用流量明星,却也能出圈,因为他们用心地回应了大众情绪。
比如迪士尼去年的“祝你拥有神奇的一天”,全部素人出镜,真实且充满感染力,线上线下的效果都很好。在上海徐家汇地铁站投放的关注阿尔兹海默症的《迷失钟表展》,从最微观的洞察出发,发人深省,在戛纳创意节拿了铜奖。
3、新技术下的创新广告:全息投影、8K分辨率、隧道影像系统... 越来越成熟的视觉呈现技术给新的创意提供了可能,好玩的东西大家都愿意体验。

三木国际:主要分两类:
1、生命力长远的品牌:我们发现客户中成熟长久的品牌,比近两年成立的品牌,占比大得多。比如华为、农夫山泉、天猫、海尔等,无论是耐消、快消还是互联网,已经拥有大众知名度,用户心智护城河维护得坚实的品牌,越容易在地铁投放中传递品牌文化,和用户建立情感联结。
2、“愿意成为品牌”的品牌 :起步得晚,从电商时代崛起的品牌,在它们想要扩大品牌版图的时候,往往也会选择增加地铁投放的支出。对它们来说,地铁投放是一种品牌力的确权,因为线上投放越来越种草化、隐蔽化,消费者很难看出来“这是个愿意花大钱做品牌的品牌”。地铁广告则不然,好的内容呈现加上大规模投放,能很快打造声量。

“地铁广告的魅力在于它既是媒介,也是场景;既是传播,也是体验。”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地铁广告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重新定义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连接方式。
如果你是正在寻找优质地铁资源的品牌方,我们为你准备了「有单×三木国际限时资源礼包」,助你抢占核心流量,引爆品牌声量!





部分核心站点资源展示

扫码获取限时资源礼包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