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别只知道CGI广告与地标特效,99%的人搞错了!一文读懂其“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5-04-14 10:54
最近你的社交媒体,是不是也被各种“大场面”刷屏了?一会儿是巨型口红变成地铁在城市里跑,一会儿是奢侈品包包大到可以当汽车开,还有各种奇奇怪怪的“不明物体”空降城市地标…… 这些视频以假乱真,视觉效果拉满,很多人惊呼“特效太牛了”、“这地标广告绝了”,并习惯性地称之为“CGI广告”或“地标特效”。但事实是,
让我们厘清一下:
CGI广告 (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 Advertising): 这是一个非常广泛 的概念。它指的是任何 使用了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的广告。这可以是一个完全由CGI构建的动画短片,可以是在实拍广告中加入CGI制作的产品模型或特效(如展示手机内部结构、模拟洗发水柔顺效果),也可以是创造一个虚拟的品牌代言人等等。CGI是一种技术手段,几乎可以应用于任何类型的广告创意中。 FOOH (Fake Out-Of-Home) : 这是CGI广告的一个特定子类别或一种新兴的创意策略 。它的核心特征是:
运用CGI技术。 专门模拟、艺术化伪造(Fake)那些看起来像是发生在户外(Out-Of-Home)的大型广告牌、实体装置、公共艺术或事件;因此,大攀创新的团队将它翻译为虚拟户外广告,这个中文名称更贴切,更符合中国国情。 追求高度逼真的视觉效果,往往让观众初看时难以分辨真伪。 主要发布和传播阵地是社交媒体平台(尤其是短视频平台)。 其核心营销目标通常是制造社交话题、引发病毒式传播和提升品牌讨论度。
清晰沟通: 在与客户、团队或供应商讨论时,能准确表达我们想要的是哪种类型的创意。策略聚焦: 明确区分我们是在做一个需要精细产品渲染的常规CGI广告,还是在策划一个以社交传播为核心的FOOH事件营销。理解趋势: 更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像FOOH这样的新兴策略,而不是将其与使用了几十年的基础CGI技术混为一谈。
FOOH的“前世”:从银幕魔法到广告常态
电影工业的开拓: 想想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当逼真的恐龙第一次出现在大银幕上,与真人演员互动时,全世界都为之震惊。正是电影工业几十年来在CGI合成技术上的不懈追求与突破,才让虚拟影像融入现实世界变得如此“理所当然”。这背后,是特效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像大攀创新这类专业视觉创意机构 在技术应用上的长期积累,他们掌握着让想象变为“现实”的关键密码。传统广告的多元应用: 进入21世纪,CGI合成技术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电视广告和早期网络广告的常用手法。可口可乐“快乐工厂”打造的奇幻微观世界、依云“滚轴宝宝”病毒式传播的超现实萌感、汽车广告里对引擎内部结构的透视、洗发水广告中对发丝光泽的细腻模拟……这些都是CGI与实拍结合的产物。它们服务于不同的创意目标,比如讲故事、秀功能、塑形象,为后来FOOH的出现铺就了技术和认知的道路。
平台的游戏规则: 在社交媒体平台,用户习惯快速消费内容,注意力稀缺。算法更青睐那些能瞬间抓住眼球、引发“卧槽”式惊叹、刺激用户评论(尤其是讨论真假)、点赞和分享的内容。FOOH的精准打击: FOOH策略恰好完美迎合了这套规则。它利用人们对熟悉地标的好奇,结合脑洞大开的超现实CGI(巨物化、拟人化、反物理等),制造出强烈的视觉反差和“这是P的吧?但看着好真!”的话题点。用户的疑问、惊叹、转发求证,都成了FOOH病毒式传播的最佳燃料。引爆案例的示范效应: Jacquemus的巨型包包(约2022-2023初)小试牛刀,成功吸引眼球;紧接着Maybelline的睫毛膏地铁(2023年7月)一炮而红,彻底引爆了全球品牌对FOOH的模仿热情。从奢侈品到快消,从科技到娱乐,大家纷纷入局,将FOOH推向了高潮。

大攀创新,自2015年起持续深耕三维CGI技术与数字内容创意领域。依托跨领域专家团队(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影视导演、AIGC、市场营销等),为企业和品牌提供视觉创意到制片一体化的服务。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