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惊天骗局曝光:“水果第一股”爆雷,多名高管被抓,还有员工打卡等待发工资
发布时间:2025-04-23 11:44
2025年4月,重庆洪九果品总部大楼前围满了人。曾经的“榴莲帝国”办公区被贴上封条,数名员工百无聊赖地蹲守在公司办公室,等待着永远发不出的工资。
而董事长邓洪九和妻子江宗英等6名高管已被集体立案,交代一笔笔流向空壳公司的34亿元巨款。
这家头顶“水果第一股”光环、市值一度逼近500亿港元的企业,在停牌14个月后彻底崩塌,留下一地烂账和仓库里发霉的榴莲。
曾经风光无限,如今为何到了如此地步?

洪九果品的财务警报早在两年前就已拉响。
在2022年那份洪九果品光鲜的年报里,藏着一个令人不安的细节。
公司账上76.67亿应收账款如雪球般越滚越大,竟占到流动资产的92.4%,相当于每10块钱的流动资产里,有9块多是别人欠的货款。
更蹊跷的是,当年公司净利润看似亮眼,经营现金流却净流出18.23亿,利润和现金生生玩起了分身。
纸上富贵、口袋空空,是洪九果品的财务状况的真实写照。
但真正的骚操作还得看2023年。
洪九果品四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突然向一批神秘供应商豪掷34.2亿预付款,直接把全年预付款顶到44.7亿的惊人高位。
审计机构毕马威查账时发现,这些供应商像是从地缝里蹦出来的——注册资本低得可怜,员工社保零参保,甚至连正经办公地址都找不到。
更离谱的是,有15.2亿元预付款在2024年1月仅换来4.05亿元货品,这种"倒贴式采购"让核数师都直呼看不懂。
直到人们发现这些供应商的注册地址竟与洪九分公司高度重合时,这场自导自演的"左手倒右手"大戏终于穿帮。
这场明目张胆的"空转游戏",逼得见惯大场面的毕马威连夜递辞呈,直接引爆了公安机关的刑事调查。

邓洪九的创业史本是一个草莽逆袭的传奇故事。
这个曾扛着扁担在朝天门码头讨生活的"棒棒军",1987年凭着对水果价差的敏锐嗅觉,用500元借款撬动2吨红橘交易,赚到人生第一个千元。
当同行还在盘溪市场摆地摊时,他已带着七大姑八大姨组建起水果批发市场里唯一的公司化战队——妻子江宗英掌财务,外甥杨俊文控渠道,儿子邓浩吉管品牌,硬是把家族作坊做成了"榴莲帝国"。
这种"举贤不避亲"的治理模式,在草创期确实如虎添翼。
九十年代的"南果北运"战略让邓洪九尝到供应链的甜头,广西荔枝闯关东的戏码年赚百万,逐步建立起全国性的水果流通网络。
2006年台湾水果零关税政策甫出,让洪九果品再获先机,把莲雾、凤梨等台湾水果送进重庆超市,当年销售额直冲1.5亿。
2012年豪掷1亿泰铢在泰国自建榴莲加工厂,更加体现家族企业快速决策的优势。4万亩果园、糖度检测仪、智能分级设备,硬是把15%的行业损耗率砍到5%,"端到端"模式让他吃下中国10%的榴莲市场。
可当2022年港股上市的香槟泡沫散去,家族纽带反而成了勒紧脖子的绞索。
邓洪九持股27.7937%,其妻江宗英持股9.4304%,二人子女邓浩吉、邓浩宇分别持股3%。同时,员工激励平台重庆合利、重庆合众分别持股1.8982%和0.9354%。
邓氏家族以46.06%的绝对控股权,将上市公司玩成了家族大院的升级版:员工激励平台成了家族成员的后花园,几乎将公司从上到下的核心岗位悉数掌握在自家人手中,形成了一个极为封闭的权力运行体系,财务审批只需邓洪九手写便签。
但家族企业的基因里埋着定时炸弹。在这次的采取强制措施里面的名单中,江宗英为邓洪九配偶,自2014年1月起担任总经理;杨俊文为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邓洪九系其舅舅。此外,邓洪九子女也在公司中担任重要职位。

但在2019年,没人会怀疑洪九果品的“成功学”。
过去十来年,洪九果品乘上了资本的快车,先后共完成7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天壹资本、CMC资本、顺丰控股、招商资本、北大荒等。
资本加持下,洪九果品开启“速度与激情”模式。依靠泰国的榴莲加工厂,洪九果品把采购价压到每公斤18泰铢(约合3.6元人民币);在国内用“买一送一”血洗商超渠道,硬生生把市占率从8%拉到18%。
但在表面繁荣背后,却是刀尖舔血的财务游戏。
以榴莲为例,可以算一笔细账。
榴莲从泰国果园到中国消费者手中,正常毛利不到10%,但洪九为抢市场,常以低于成本价5%—8%抛货。
洪九果品谋求的是现金流。用投资人的钱补贴亏损,用预付款圈地,再用应付账款拖死中小经销商。
这种“烧钱换规模”的模式在上市后彻底失控。回顾洪九果品2022年财报,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145天拉长到189天,意味着货还没卖掉,钱已欠了半年。
水果行业本质是个“弯腰捡钢镚”的苦差事:损耗率超过20%、物流成本占营收35%、终端定价权掌握在商超手里。
洪九果品却试图用互联网打法改造行业,结果栽了大跟头。更深层的危机在于资本与实业的错配。

2022年,洪九果品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了“水果第一股”,市值一度冲到600亿港元。投资机构看中的是“万店互联”“生鲜新零售”的故事,却选择性忽视行业8%的平均毛利率。
当2024年东南亚榴莲产量暴增30%、进口价下跌10%时,洪九仓库里囤积的高价货瞬间变成“毒资产”。
于是,那些靠PPT吹大的泡沫,最终没有敌得过仓库里一颗颗实实在在发霉的榴莲。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