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或许不知道,便利贴的发明者3M,最初是一家靠砂纸起家的工业公司,后来制造出了著名的N95口罩;凭借婴儿润肤油而闻名的强生集团,最早靠手术缝线、无菌敷料打下江山,它生产的泰诺感冒药至今都是家庭药箱常备。
这些看起来“不务正业”的巨头,总是在关键时刻亮出底牌,而这些藏在消费品背后的技术成果,才是它们真正的护城河。
你或许听说过靠医用敷料、次抛精华火出圈的巨子生物,却未曾留意它背后的底牌。在大众视野中似乎属于“化妆品”赛道的巨子生物,最近宣布了旗下品牌“可预”的战略升级,将依托一系列医疗器械类产品重点布局OTC渠道。
一个因“重组胶原蛋白”而被熟知的企业,手握“可复美胶原棒”等爆款护肤品的公司,为什么突然“不务正业”了?
翻开财报就会发现,2024年巨子生物研发成本同比增长42.1%,截至2024年12月,手握专利数量达167项,研发团队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
原来,护肤品只是巨子生物面向C端的第一层表达形式,而非全部实力。可预的焕新升级,恰恰是巨子生物科技护城河的又一显性表达。
针对这次品牌升级,《DT商业观察》想要探讨:升级后的可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牌?为什么可预要重点布局OTC渠道?这一品牌升级对巨子生物来说意味着什么?
细数巨子生物旗下品牌,每个品牌都有自己专攻的赛道。
可复美的slogan是 “皮肤有问题,就找可复美”,可丽金主打“专研重组胶原抗老”,最近升级的可预,则将自己定位为“健康生活陪伴者”。
前两者解决的是“皮肤护理”的专业任务,后者则选择了一条为普通人解决“生活健康小问题”的路线,基于一站式健康生活工具箱,成为健康生活里的陪伴者。这正是可预的差异性亮点所在——不是简单的扩品类,而是更换场景。
不同于可复美“械妆协同”的产品布局思路,可预旗下产品以医疗器械类为主,并关注更广泛的健康场景,涵盖了个人美护、五官护理、伤口护理等多个日用型需求。比如口腔溃疡、鼻涕堵塞、疤痕增生等,这些看似琐碎却常见的“微痛点”,正在成为中国家庭的消费新刚需。
这套打法让人联想到日本的小林制药,一个靠解决“说不出口的生活难题”崛起的药妆巨头。如今的可预,也正在用同样的方式,建立对用户日常健康生活的全场景响应。
如果用MBTI来形容可预这个品牌,很可能是INFJ——I是内倾型人格,低调务实;N是预感型人格,具有敏锐的洞察力;F人格具备超强共情心,时刻关注周围人的需求;J人格计划性和组织性强,能够有条不紊地解决问题。
就像人格测试里,那个总能在关键时刻递上创可贴的“绿老头”,虽然性格低调,但每当人们需要它的时候,总是在一旁提供关怀和陪伴,成为消费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品牌战略升级发布会介绍,可预将作为巨子生物在OTC渠道的重点布局品牌,承担起巨子生物在零售药店的增长抓手,向大健康产业积极拓展。
我们好奇,在电商直播、线上零售如火如荼的当下,巨子生物为什么选择打入OTC渠道?
可预将OTC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渠道,这其实是品牌与药店之间的双向奔赴,也是一次战略级的前置抢位。零售药店,不止是销售渠道,更是“医疗消费的信任锚点”。
全新升级后可预的加入,也将为当前药店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有机会成为药店经济新的增长点。
目前,我国药店市场仍处于增长态势,根据医药大数据服务平台“医药魔方”的数据,2024年,我国实体零售药房全年销售规模达4527亿元,同比增长5.9%。
这个增速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中西药品类3.6%的涨幅,还要高出2.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国内药店在销售药品之外,还可以在其他品类上找到增长空间。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4年下半年,我国实体药店医疗器械零售规模连续六个月同比增长,12月医疗器械零售规模达到27亿元,环比增长10%,同比增长9%。
医美人群开始囤械字号敷料,动态血糖仪成为减肥人群的控糖搭子,动态血压记录仪酷似“智能手表”,可以随时随地测血压,被年轻人收入囊中,这些都显示出医疗器械市场的消费潜力。
当医疗器械市场成长起来,药店就不仅仅是一个销售药品的场所,更是引导人们体验健康生活方式的场域。
这种趋势和日韩的药店经济有相似之处,和国内药店相比,日本和韩国的药店更像是一个小型生活超市,消费者在日韩药店采购液体创可贴、眼药水、止鼾喷雾、鼻炎喷雾等产品,身体上出现的各类琐碎的小问题,几乎都能在药店里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
因此,对于可预而言,重点布局OTC渠道,率先抢占这个还没有充分开发的市场,很可能开辟出新的增长路径。
过去十年间,可预在公立医院临床应用中获得了很多认可,为儿童湿疹、异位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等病症的治疗提供了专业的解决方案。其医疗器械产品已经在医院、药店广泛使用,积累了专业医疗资源。
目前,可预品牌旗下产品已经进入1000+家公立医院,包括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九院等知名医院,137个连锁药房品牌和超过20000家零售药房门店,线下专业渠道覆盖率在行业内领先。
这种深厚的医疗背景,使得可预在OTC渠道具备先发优势,能够通过已有的资源,快速渗透药房网络。
可以说,巨子生物正在通过可预,将更多前沿生物医疗的成果,衍生到普通人的健康消费中。
现当下,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商业领域到处都是一片红海,品牌要写出动人的商业故事,就需要把目光投向那些常常被忽略的“缝隙市场”。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重要却常被忽略的现象是,许多健康小问题缺乏有效解决途径,比如口腔溃疡如何处理,伤口恢复后的疤痕如何淡化,新手父母如何处理儿童口水疹等等。
有些问题没有严重到需要就医问诊,却实实在在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虽然看起来很琐碎,却反映出同一个需求——消费者需要一个能够解决“小病小痛” 的靠谱搭子。
巨子生物敏锐地看到了这一趋势,希望在小场景中抢先满足真实需求。在“没有就医必要,却又影响生活”的微小需求中建立连接——这或许将成为巨子生物下一阶段的增长引擎。
此外,可预品牌升级的本质,也是对健康需求和趋势的精准预判和落地。
一方面,人们需要一个专业全面的健康问题解决方案,在身体出现状况时,能够迅速获得确定性回应。
另一方面,健康消费已经从“治病” 转向“治未病”阶段,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对健康的前置管理,主动监测身体状况。
这种转变促使着医疗产品从医院等专业场所,逐步渗透到家庭和日常生活之中,重新塑造着“健康消费”的底层逻辑。
这次可预品牌升级,也是洞察到这一趋势,通过持续挖掘消费者细分的真实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医疗产品,解决人们在健康方面“没有被满足的微小需求”,成为一站式解决生活健康小问题的工具箱品牌,让消费者轻松实现健康管理。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过,可预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挖掘,和日本的小林制药有相似之处。小林制药董事长小林一雅曾在《小池大鱼》中提到,我们不是“领导者”,也不是“挑战者”或“追随者”,而是“利基者”。
所谓“利基者”,就是在需求尚未充分满足的“利基市场”中,推出创新产品,抢占市场先机,就像在其他垂钓者没有涉足的小池塘里,率先垂下鱼线,同样能够钓到大鱼。
而可预通过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健康小问题,也可能发掘出一个个潜在的“利基市场”,进而成为巨子生物新的增长点。
此次可预的战略升级,对巨子生物而言,不仅仅是单一品牌的突破,还可以和巨子生物旗下其他品牌更好地互补,为公司建立全方位的品牌矩阵,触达不同类型的消费者。
可复美专注于各类皮肤问题,是巨子生物在皮肤科学领域的支点;可丽金聚焦于抗老护肤,延伸皮肤管理的内涵;可预则从生活中的健康小问题为切入点,进一步将应用场景延展至健康管理领域。
三者以各自的技术能力与目标人群互补构成生态闭环,支撑起巨子生物“生物科技服务美丽与健康”的长期战略主线,打造出一个从皮肤科学到健康管理的全新品牌矩阵。
未来,这家公司不只是护肤品领域的“巨子”,更将覆盖全生命周期需求,成为中国本土生命科学领域中,少见的多品牌、多场景矩阵化创新者。
从在家拔火罐、刮痧、针灸,到购买动态血糖仪、智能筋膜枪,再到悉心构建家庭常备药箱,为生活中遇到的健康小问题未雨绸缪,全方位守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中国人对于家用医疗健康的关注,可以说刻进了DNA。如今,医疗器械正在进行一场升级,升级的不是价格,而是功能。市场上涌现出一批创新型医疗器械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切实帮助,并得到了消费者的积极买单。
就连其他领域的科技品牌,也在“跨界”布局大健康赛道。比如,华为推出的WATCH D2腕部动态血压记录仪,在表带上涉及了气囊装置,可以随时随地测血压,进行健康管理。
在越来越拥挤的C端消费市场,单点爆款已难以支撑品牌的长期发展,只有那些有着深厚技术护城河的品牌,才能穿越周期,在市场上屹立不倒。
观研天下数据显示,预计2026年,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超3000亿元,同比增长9.1%,这意味着医疗器械有巨大的市场红利,并且使用场景不在医院,而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
可预的焕新,是巨子生物技术资产的一次“产业表达”。通过它,我们或许更能理解巨子生物的真实形态:一个正在以成分、场景与渠道为支点,重构中国美丽与健康消费品格局的先锋力量。
注:本文系作者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