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小红书上的独立女性,排队打高潮针……
发布时间:2025-04-28 10:19
现在的热搜越来越看不懂了。
本以为内娱剧靠假段子搞“诈骗式”推广的热搜已经够离谱了,结果好家伙,直接整出花活,各种“造词术”疯狂上分。
就说那榜单上突然蹦出来的“高潮针”,我盯着屏幕,瞳孔地震三秒,满脑子都是——这是我能免费看到的词?!
离如谱,竟然有如此高速运转的开放性话题进入我们的生活了。
01
高潮针爆火,
掀起排队热潮?
先来看看啥是“高潮针”。
是的,没错,就是你理解的那种意思,听名字就足够吸引眼球。
“高潮针”爆火于小红书,它号称能够“一针唤醒敏感度”,让女性在亲密关系中更容易达到高潮,功效就是“无中生有”。

图源:小红书网友
简单来说,“高潮针”有三个特点,其一,注射部位比较特殊,直接打进阴道,让阴道变得更加紧致,湿润。
其二,它不是打某种药物,而是打一种“血浆”,叫“富血小板血浆”,提取自使用者自身血液,规避了药物过敏风险,看起来相对安全。
其三,功能很明确,适合天生敏感度较低或存在性冷淡困扰的女性,助力实现性高潮体验。
为啥需要这东西呢?
商家po出了扎心数据,“全球有25%的女性从来没有体验过高潮感受”。
言外之意是,“别人都有的,你确定你不想有吗?”,疯狂撩拨女性消费者的心。
尤其在小红书上,各种博主们“亲测有效”、“性福大爆发”、“高潮科挤爆了”、“现代医美新科技”的分享,看得人眼花缭乱。

图源:小红书网友
霎时间,北京、杭州、成都、广州、珠海等各大医美机构人满为患,女性们纷纷排队,只为体验这神奇的一针。
不少机构都说,最近关于高潮针的咨询电话都快被打爆了,预约已经排到了好几个月之后,五一假期更是爆满。
按这个趋势下去,大有变成抢演唱会门票的既视感,估计黄牛也会进来分一杯羹。
据了解,这种针价格不便宜,可以说十分昂贵。
一针的价格在2000到8000元之间,但要打三次,甚至倡导长期维护。
由于涉及到私密部位,一般都不会选最便宜的价格档位,基本上三针打完,至少花费上万元。
那么这个所谓的“高潮针”都是谁在打呢?
前面提到过,“高潮针”是在小红书上走红,因此它的受众群体构成也蛮有意思:
分别为中年少妇,以30岁到45岁为主。
这类人群购买力强,两性经验丰富,追求更高质量的性体验。
另外,很多女人由于生育带来的后遗症,增加了女性的不安全感。
打“高潮针”,既是取悦自己,也是为了取悦家里的男人。
还有独立女性。
不少小红书博主将打高潮针与独立觉醒强行捆绑,把“性福”标榜成了独立女性的标配 。
而高潮针这种高价项目,就成了身份的象征。
必须拥有完美性体验,才是“爱自己”的终极答案。
在医美机构和商家们的“饥饿营销”宣传下,“高潮针”爆火出圈了。
02
伪科学陷阱,
拉爆医美概念股
那么,“高潮针”真的有如此神效吗?
先给大家浇盆凉水,高潮针这事儿,虽然商家吹得天花乱坠,但背后藏着不少的争议。
高潮针的学名叫做“性高潮刺激注射”,也被称为“O点注射” 。
从原理上来说,高潮针主要是通过注射如富血小板血浆(PRP)、透明质酸等特定生物活性物质来刺激阴道前庭、阴蒂等区域的组织再生与神经修复。
试图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润滑度,从而提升性唤起和高潮的敏感度。
从医学角度看,高潮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没有充分的临床验证支撑。
有网友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网查询发现,虽然确实有这个东西,但定义为需要严格管控采取非常措施才能保证安全的【第三类医疗器械】。

图源:轻爱研习社
而且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国家只批准了它可以用来制备富血小板血浆,至于制备出来的东西怎么用、有什么效果、安不安全,都一概没说。。。。。。
还有网友科普,医学界用富血小板血浆(PRP)主要是骨科救场(骨折修复)和皮肤科填坑(创面愈合),至于说用来往私处打,简直离谱到家了。
尽管充满“伪科学”味道,但高潮针背后的资本推手已经赚疯了。
它的毛利率超过80%,成本大约1000多块,打一针,普遍收费五到八千。
在这个内卷的时代,“高潮针”变成了一个蓝海市场。
像A股,就有德美化工、天原股份、春立医疗、芭薇股份等,入局高潮针市场。
光是小红书上,就有10万多篇笔记,利用社媒的信息茧房,营造“不尝试即落后”的群体焦虑,攻破女性的心理防线。
但是高潮针铺天盖地的宣传,也让网友看出了端倪,多数是商业软文推广,根本不是消费者自发推荐。


值得一提的是,当用户识破软广陷阱,揭露“五一假期高潮针约满”的营销噱头后,小红书平台也启动了紧急行动,再搜“高潮针”,弹出来的是平台风险提示文案。

这个“楚门世界”的崩塌,比预想中早了些。
03
消费主义的高潮,
才是真正的高潮
事实上,高潮针只是消费主义浪潮中的一个缩影。
在当下社会,消费主义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围绕两性话题的消费主义套路更是层出不穷。
男的壮阳,女的丰胸,似乎成了消费主义的两大主题。
Blueglass 推出的 “Superboy 男友力扳回一局” 酸奶,添加了玛咖、肉苁蓉、黄精、人参、鹿鞭、牡蛎肽、蛹虫草、牛磺酸等所谓的 “猛料”。

图源:微博
号称能够提升男性的 “男友力”,成功点燃了中年男人心底埋藏已久的购买欲。
可实际上,所谓的壮阳功效不过是商家搞擦边营销的幌子,最终惨遭翻车。
被315点名的听花酒,更是将消费主义的套路玩到了极致。
这款售价高达5万多元的白酒,居然宣称具有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保障男性勃起功能多种功效。
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明确规定,酒类广告不得含有明示或暗示饮酒有消除紧张和焦虑、增加体力等功效。
听花酒的宣传,明显违反了这些法规。
燕之屋请74岁的王石代言燕窝,推出 “全球首款男人的燕窝”,开辟男性市场。
产品介绍文案写着“益精气,补肾助阳”,将燕窝与男性职场成就绑定,试图让男总裁们为了所谓的健康和成功买单。
可从实际销售情况来看,这款天价燕窝的销量并不理想。
再看看椰树,那句“用椰汁擦乳,没有飞机场” 的广告语可谓是雷人至极。
虽然因此多次被罚,但椰树似乎乐此不疲,销量也节节高升。
就如罗振宇说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知识付费’,只不过有人付给养生舱,有人付给玻尿酸,有人付给塑料玩偶。”
从壮阳酸奶到男性燕窝,从擦边营销到概念诈骗,消费者在信息茧房里反复横跳,最终发现所谓“人生必体验清单”不过是商业剧本的标准化台词。
消费主义的狂欢看似让人们拥抱了“更完美”的生活,实则是精心编织的欲望牢笼。
最后只想说,真正的自我关爱,不应建立在外界虚构的标准之上。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