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登录 企业用户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登录即创建广告门账号

综合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AI 胖东来 京东 蒙牛 百年品牌广49告设计 茅台 群邑 母亲节 财报 泡泡玛特 adidas 五月天 京东外卖 认养一头牛
清除历史

广告门评分

请在下方评分
1星
0%
2星
0%
3星
0%
4星
0%
5星
0%
暂无
我的评分
收藏
评论
微信分享

播客首发|在中国做酒品牌,隐形成本最高的地方在哪儿?

发布时间:2025-04-30 11:51


品牌 情怀 案例 内容营销

image.png


欢迎大家关注喜鹊头子齐树伟的播客,我们将陆续入驻喜马拉雅、微博音频、苹果podcast、小宇宙平台,搜索「老齐示野」即可同步收听完整版本期内容。


我是齐树伟,一个服务了很多大牌的江湖派设计师,在这里我将站在我的立场分享行业观点。

今天第一期我邀请到的是喜鹊的内容负责人 蒋倩倩,过去几年大家读到的喜鹊的文案基本都是由她来完成的,为什么第一期是我们的同事呢?

因为近期将推出我们的白酒新案例,万缕金是我自主研发的一款高端白酒,我们的老朋友应该已经对这款酒有所了解,我想关于中国的白酒目前遇到的问题,站在我的职业和经验来看,今天很多行业观点无法解决酒业发展的核心问题,那么我希望就把这个思考过程直接呈现给大家。


【内容速览】

“今天中国酒的设计是没有细节的”;

“文化的东西很难同频,很难共识,反而是隐形成本最高的部分”;

“中国的烟酒茶糖,绝对是要重文化的”;

“国潮的本质就是抄袭复制老祖宗,因为复制祖宗的成本最低”;

“你找的供应商的技法不够,他才会不停给你出大字报”;

“好的餐厅是声香味触法,多位一体讲故事”;

“现在这帮做咨询的,人人以为自己是刘三姐儿”;

“企业找设计师,就像宝妈离不开育儿嫂,一起养大品牌”;

……

本期播客真的辛辣又有趣,一个有25年跨行业服务大牌的江湖派,在这里直抒胸臆,用设计师的视角解读当代商业的变迁和阻滞。这一次我们直接把本期对话整理在这里啦!虽然有点长,但是原汁原味!


喜鹊头子齐树伟

Shuwei Qi


1745985242681343.png


“当我决定把万缕金酒推出来时,我特别确定的是它需要传承中国古典趣味和审美,延续文化根脉,而不能是尴尬的、没底蕴的、脱离群众欲望的创作,真正被大众共同喜爱的主题在这个时代等于被抛弃了,所以越做越没劲,创新也是舍本求末,丢了本土文化的精气神儿。万缕金系列的特别,就在于它找回了中国酒器最动人的东西,在我的时代继续创作下去,这是我的喜爱的事,也是我的创作里的不竭源泉所在。”


【同期发布】

著名设计师齐树伟Shuwei Qi

奢华白酒品牌·万缕金

联袂呈现「财神發發」主题白酒


3-1.gif



小宇宙App扫码听本期完整版


image.png


“传统瓷瓶千篇一律,但是设计百家争鸣”

蒋倩倩:

其实最近这十年,涌现了很多的新酒,看起来好像创新了不少,但是也有网友痛批中国品牌的审美畸形,那一方面是设计师说自己动用了多少文化,用了很多重工艺材料,一方面是网友说的装饰元素的过度堆砌和密集排列,还不如过去的瓷瓶子了,其实过去各个品牌的瓷瓶子外形也是很千篇一律的。

齐树伟:

但是设计百家争鸣啊!现在看起来,瓶子虽然有胖有瘦,有高有矮,但是千篇一律,没有品牌个性。不过我认为工艺材质的雷同,还不是核心问题。现在最要命的是设计手法,思想、思路、思维都是千篇一律的。

蒋倩倩:

可是你只是放一个财神,你怎么判定它就不是表层的文化细节?

齐树伟:

你发现没有?中国酒没有细节。

蒋倩倩:

你是说现在的?

齐树伟:

现在的。就是因为沿海城市开放搞活了,技术引进得比北方早,印刷技术变好了,材质进口很容易了,要什么材质都有。那相当于说:我有先进的技术、相对低廉的工艺和材料,谁还会去在思想性上去下功夫?在思想上下功夫,那是最难的。这就是中国酒品牌没有细节的核心本质。

因为文化细节上深挖,很难让参与的各方达成共识,这样的话成本很高。所以就导致现在只做文化的表层,都用工艺和材质去堆效果,这样效率最高,满足对效益的追求。


5.jpg





“文化的部分很难共识,很难同频,它也是隐性成本最高的地方”

蒋倩倩:

你放的元素也很多,为什么不能算堆砌呢?

齐树伟:

一个财神,你告诉我画了多久?这里面有多少细节?财神身上的龙和凤,每一个都是重工原创,他的表情,他传递的情绪,他帽子上的工艺质感,都在体现那个年代的正宗的华贵感。包括他穿的官服、官帽到底是不是符合应有的品味,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深挖的。


9.jpg


为什么现在的酒不靠谱?是因为都在用材料表达价值,只有这种单一的方法。

假如说我的瓶子成本10元,我作为一个设计师,用一些看起来金光闪闪的工艺,这个东西是跟客户沟通起来是最容易的,谁看到都感觉它是值钱的,价值感这个部分就不用探讨了。

但是品牌需要个性啊,所以文化是必须要探讨的,但这个部分很难同频,很难共识,所以大家都是在偷懒——设计师用这个概念,品牌能不能理解?品牌说的那个概念,消费者能不能理解?设计师能不能按照品牌方需求,把这个文化深挖出来?就导致技术越来越发达,但是实际上品牌的个性没有了,这种发展不是可持续的。

这些隐形成本最高的部分,恰恰还就是中国酒本来最该存在的文化的厚度,深度和广度,现在它就没有了。今天大家都在做嫁接,嫁接得很生硬,不考虑深层的逻辑关联性,只是为了追求华丽而刻意去华丽,比如:一个瓶子上边,盘了一条龙,就代表这是中国文化了。龙的符号是中国文化,但是它和品牌的嫁接点是没有的。


10.jpg


11.jpg


12.jpg


蒋倩倩:

你现在是觉着,按现在的操作办法,品牌之间拉不开距离?

齐树伟:

春季糖酒会有几万瓶酒,琳琅满目,但是底层逻辑:设计逻辑都是一模一样的。

就是我刚才提到的,都是用工艺和材料堆砌的,所以这瓶酒的高矮胖瘦都不重要了。

哪个酒企里边没有上百种酒,越做越多,为什么越做越没文化?

我又不得不提到汾酒,早年的汾酒、杏花村的品牌形象都很棒!用的竹子、梅花,用的字体,跟现在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当年老工匠有很强审美底蕴,他的日常就会研究美术字、装饰画,一切装饰元素都是服务于品牌精神的。但是现在的设计师美术师有互联网了,不需要研究,拿到什么东西都很容易,都是表象的东西。


13.jpg

14-1.jpg14-2.jpg

蒋倩倩:

等于是这个老工匠,他把他对这瓶酒的理解,他再用他的技法给(表现出来)。

齐树伟:

没错,他在给这瓶酒上做美术的时候,这里渗透了他的理解,这是多维度的。所以不管老匠人呈现的是哪种风格,都带着一种韵味,我没法去特别把它解释清楚,但是摆上去就是对的,那个年代的工艺水平可能不够,但是我告诉你,那种文化魅力就是很纯粹的。


“做深度和高度,就需要更高的成本”

蒋倩倩:

所以你的意思是,用工艺其实也可以做出价值感,但是如果品牌间要拉开差距,各家还得在文化细节上再抠下去。

齐树伟:

我告诉你工艺为什么拉不开差距,因为我们是用的同一大批做酒的设计师,同一大批做酒的插画师,找的是同样的原材料的工厂,用的都是同样的技工来生产这个瓶子,大家基本都是一样的。所以单凭技术和材料是拉不开任何距离的。

为什么现在所有做水的品牌,都做不出农夫山泉的生肖瓶,那个瓶子是在欧洲烧的,废品率极高,国内的技术目前达不到。如果我有充裕的预算,我想拉开跟国内酒的距离,我就去欧洲生产,或者我就去日本找那里的某一个工匠去生产,你换了一批人,可能你做出的东西就不一样了,物理上造就的客观差距就拉开了。

中国酒现在就是思想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文化认知的问题,找不准那个魂儿在哪儿。

一个7分的插画师,大可以从互联网上扒一个龙的造型,卖出去就回本了。你要想要更好的,价格就贵了,7分的插画师做不了,成本就高了。

你用一个龙,我用一条龙,你的龙是盘着的,我的龙是飞舞的,造型是不一样,但是技术手段上没有任何区别,最核心的是这条龙跟今天找我的品牌有什么关系?毫无关系。


16.jpg


蒋倩倩:

现在企业都想“蹭”龙的价值,给自己的方案直接上附加值,谁也不想慢工出细活,没人想凭手艺熬煮一锅高汤,都想说服别人:“我这里头有黑松露,你就应该付给我更高的价格。”

齐树伟:

对,错不在龙身上。我们中华民族的品牌,从基础逻辑上,用龙做装饰是没错的,但是你没有做深层的文化探究,产品和龙之间没有做深层的一个嫁接,你能不能明白?

蒋倩倩:

因为做深层的它就需要更高的成本,要有更长的时间。

齐树伟:

没错,如果再往深挖,一条龙仅凭造型和色彩就解决不了问题了,你要根据他的受众、定位、口感、场景,一直想办法给品牌一条专属的龙。

蒋倩倩:

可能过去这几十年,发展太快了,酒企没有这样的经验,说“我的文化细腻度做得好,我这个产品会卖得更好”,现在是做到一个阶段的时候,就已经得到好的回报了,酒企就觉得挺细腻了,到这里就可以了。

齐树伟:

对,就不应该再做下去了。

蒋倩倩:

如果再做下去就完全是傻了。

齐树伟:

对,如果再做下去,酒企要付更高的成本,设计公司要找到有文化理解力的手艺人,能把这个事情说圆了。然后设计公司还要再说服客户,这条龙跟其他品牌的龙有什么区别……层层壁垒,所以现在就是每个人都做到60分,70分就够了。

如果哪个品牌想要70分以外的价值,那就靠工艺材质去堆砌,或者就靠设计公司的名气,也许名气大的设计师做的龙,能比寂寂无闻的设计师做的让品牌方放心一些。但是实际是真的是这样吗?

至少目前我看,根本没拉开差距。一条龙卖给茅台,也可以给五粮液,这条龙色彩不一样,形态不一样,但是内核思想性是一模一样的。

如果茅台这种量级的想让地位更高一点,用个镀金的龙,换一家小酒企,没有钱,那找一个公版,做个铝龙,或者用一个塑料的喷上金漆。现在的解决方案就是这样,非常工业化。

你是足金,我是镀金,这个壁垒是靠材料价值拉开的。但是真正隐含的那种成本最难部分,就是我说的文化内涵完全没有了。

就是这个原因导致出来的东西基本就是一套逻辑嘛。 


17.jpg


18.jpg


19.jpg


“国潮的本质就是复制抄袭老祖宗,因为复制祖宗的成本最低。”

蒋倩倩:

刚才咱们开始前,也提到现在的酒有点像小罐茶的感觉,今天小罐茶也是遇到了文化细腻度和工业标准化的平衡问题,你感觉这种困境的真实根源在哪儿?

齐树伟:

我觉得你这个我觉得你这个问题特别对,小罐茶的问题在于跟酒的问题是一模一样的。

蒋倩倩:

我的意思是:我们就创造一形态,我就不做文化细节,我的品牌就绕开你说的这些,只做形态创新,引领行业行不行?

齐树伟:

很难。这么多年不也就出了一小罐茶吗?

从0到1我认为是可以的,但是中国的烟酒糖茶绝对是要重文化的,这个是我的理解,我喝一杯酒,我品一杯茶,除了生理上的滋味体验以外,我需要背后的这种想象,场景化的情感附着,但现在这个东西就没有。

因为小罐茶是做消费电子起来的,小罐茶在我眼里跟8848没区别,一个超级理性的产品,他们做前端0到1有巨大的优势,建立品牌营销认真的打磨产品,打磨供应链,这都是一个生意思维该有的。

蒋倩倩:

可以这样理解,小罐茶作为一家信奉定位的企业,他都是要找一个市场上没有的东西,他只能创造一市场上没有的东西(齐树伟:没错。)但是他很难在市场上已经有的东西里边做高端体验。

齐树伟:

你看,如果市场上他在做小罐茶之前,市场上小罐茶的这种形态,(各家)品牌已经诸侯割据,已经做的很好了,他再去做,就没有机会。小罐茶的优势是从市场上找到一个缺口,这个得是别人没有的。他创造一个别人没有的东西,瞬间就跳出来了,在大家都认为茶长什么样子的时候,他做了一个不太一样的茶,又满足了“便捷”,还满足了大家对价格模糊的恐慌,就做对这个事儿,他就起来了,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如果从1到10的话,除了基础条件以外,往上拔高体验,就需要细腻的文化质感。

我问你一个问题,当我提到小罐茶的话,你告诉我,你能想到什么?

蒋倩倩:

我就能想到杜国楹一个人。

齐树伟:

对吧?那是个人ip嘛。

蒋倩倩:

我现在明白,如果你要是想让这品牌再往上走,需要的是软实力,需要的是一群人对这个文化的认同感。

这个企业里边每一个人对文化有认同,然后再去管理供应商的时候,可以把他的文化渗透给供应商,还能管控供应商的呈现还是他的文化。

齐树伟:

那肯定,软实力就是文化。你看现在比较流行的雪茄,我跟你说,如果这个茄套放上高希霸(雪茄名牌)、大卫杜夫,或者放上一个另外的一些牌子,体验都不一样,文化这东西是特别玄妙的,会影响到人的从心理到生理的一个反应。

中国的酒老是无法跟年轻人找到连接点,不是的白酒度数太高,就是情绪价值做不起来。

蒋倩倩:

现在的白酒跟小罐茶遇到的问题一样,就想做一个市场上没有过的东西。假如说这家酒企在1.0阶段取得了小成功,还想再往下做,那就又遇到了从1.0到1.1的问题。就是你再往上加一点,就加不上去了这个产品就到这儿了,像这样不可能沉淀出新的品牌文化,就等于在这个阶段就卡住了。

齐树伟:

对。咱们说回酒,不是说所有的东西都适合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但是烟酒茶糖,尤其是茶跟酒,这个必须要强文化属性的。

现在各种技术发展都挺好,恰恰把文化落下了,你把最难的东西落下了,你把那个最核心的强大基本盘落下了。

蒋倩倩:

可能设计公司要把这个劲头儿做出来,也是要付出很多成本,他也很难找到这个人-既有手艺又有文化理解力的人。

齐树伟:

对,没有这个人,文化断层很严重,没有这个衔接点了。

国潮是典型的是文化断层。大家民族自信了,想做点不一样的东西,但是回到文化很仓促,从想做文化的人跟产出文化的人,大家都不太懂文化。

所以做出(一模一样的)亭台楼阁,乍一看仙气飘飘,基本都是流于表层的复制品。

蒋倩倩:

国潮是大家本来应该往前走,但是往前走有点走不动,有点太难了,还不如就回去找找去。

在国潮出现之前,如果你的品牌再往上发展,你就要做更精致、更细腻的东西,那个东西必然就不好弄,国潮是个折中的办法。

齐树伟:

国潮其实是很肤浅的、一个科技味儿很浓的一股风儿,我觉得不是不懂文化的内容,是不懂文化魅力的真正的魂儿在哪?这是最大的一个问题,你看国潮几年之后,现在被人唾弃了吧,谁还敢再提国潮的事儿?

蒋倩倩:

我知道!因为什么呀,因为你真抄别人的东西难,人家也不让你抄,你不能那么干,但是你抄祖宗的东西呢,祖宗又不能管你。

齐树伟:

那是公用的全民财富。

原则上你可以随便用,但是用的人不懂文化,也不想增加成本,也不想去走心,抄了一个皮毛,画国潮的插画师,年纪大的,年纪小的,资历深的,资历浅的都有,为什么画出东西都是一个德行呢?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模仿老祖宗,模仿一个表层,后续的人模仿第一个吃螃蟹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定义了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本身就不准,抄这个标准的人,再有自己的发挥,就会越抄越差。


“我就百分百告诉你,极简就是做不了中国酒”

蒋倩倩:

就是你怎么能确定这个中国酒未来发展方向,就是这样的呢?

齐树伟:

金融属性有了,巧克力冰淇淋什么各种联名都做了,已经不新鲜了。

蒋倩倩:

有(品牌)资产的已经把自己资产变卖完了。现在没有资产的,还落不下资产了。

齐树伟:

你就默认为说所有的事儿都试完之后,这事儿就不行,根基不牢就是一股风,那你经过这一诊断,你说是不是文化的问题?


20.jpg


21.jpg


蒋倩倩:

其实按照现在这个讨论的进展来看,那也就是说很多风格都没有文化细节,比如说现在流行的极简风格,这种极简风格到底做不做得了中国酒?

齐树伟:

我就百分百告诉你,极简的酒就是做不了中国酒。极简是什么?极简是因为信息少吗?不是。极简不是元素多少的问题,是内容深度联想力的问题,如果我元素很少,但是我又有能力把它做的非常有想象力,(倩仔:韵味)对,韵味是复杂的。

蒋倩倩:

现在是匮乏。

齐树伟:

是匮乏,而且是千篇一律。

蒋倩倩:

现在的极简是给你一个板儿砖,雕花儿的板砖。

齐树伟:

雕花的板砖,也是板砖,没有内容。你品不出什么味道来。

现在酒企的思路是什么呢?就是快速用工艺材质,做出一瓶看起来档次还可以的酒,文化内容很浅薄,其他的背书都靠后续的市场行为,教育消费者,但是你的品牌氛围不够,你的品牌没有铺设这样的土壤,活动公司不可能凭空盖楼。

所有的威士忌没有哪个是特别简单,简单到什么都没有,简单到就是一个立体工艺,很难。

技术是什么?所有我要讲的故事:创始人,酿酒师,酒庄风光,传承工艺,用各种方法呈现,可以直接文字说明-但要排的很高级,也可以是酒瓶的造型,让你感觉到它是有时间感,也可以是色彩,让你感觉到你很熟悉,或者我加一个什么图案,这个图案并不是为了纯粹为了装饰,而是为了让你增加一种联想,对品牌产生一种美好的向往。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蒋倩倩:

就是动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解决你的信任问题。

齐树伟:

我可以有几十种的方式,让你对这瓶酒产生一个非常立体的想象。

我英文不好,但是我为什么还老买威士忌?它的感受符合我的审美,我买了之后就算不喝,但是我就很愉悦。

中国白酒买了之后,送礼没问题,喝酒的过程中没有人看酒瓶子,因为重心是在酒上,在价格上,在撑面子上。

没有一个部分在塑造感受:这个酒我怎么品,品起来是什么味道,要不就是讲述手法很单一,年轻人对于白酒没有瘾,你又给不了情绪价值,白酒这样怎么打出去?


齐树伟打造的中国酒品牌


酒轮播图-修改后.JPG


蒋倩倩:

酒倒是不像茶似的,搞包装创新去争取年轻人,比如说放到就胶囊里头,然后走着走着我就“咔”,我就撕开跟果冻似的,我喝一个。(好像)没有那种。

茶就爱搞什么茶粉,茶胶囊,茶膏,茶棒。

齐树伟:

你这就典型是不喝酒的人的创意,茶在任何时刻都可以喝,所以它只要改了形态就改了体验。酒太依赖于场景了。

蒋倩倩:

不过我感觉,一个酒品牌不管从哪种创新形式出发,做到一个程度,它还得绕回来,你比如说做一个酒胶囊,假如卖爆了,之后一年,两年,到第三年新鲜劲过去了,你还得重新回过头再找这个。

齐树伟:

那肯定本质上还是得绕回来。

蒋倩倩:

大家都喝过了之后,你那酒能比别人的酒好喝多少,让人欲罢不能地选择,你怎么长期去和巨头、模仿者竞争?

齐树伟:

对于绝大部分的普通人,对酒的口感品鉴没有评判力。

蒋倩倩:

差别只是你是在创造品牌第一年,就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说你第三年,你撞到了这个问题,被迫必须回过头来想这个问题。就像小罐茶做到第十年了,还是要回头想这个问题。

齐树伟:

做文化是必须的,绕不开的。


27.jpg


28.jpg


29.jpg


“你的供应商的技法不够,他才会只给你写大字报”

蒋倩倩:

做大字报的,我把产品文化背景全都写上去,这样你说行不行?

齐树伟:

我就不想听说教的东西,你还要放大,你排版又不是很牛逼,你放在我眼前,你是让我去看,我觉得你是在取笑我的智商。

蒋倩倩:

现在这个事就是这样,一方面是咨询师告诉这个市场说设计师谈审美,是在侮辱客户的智商,一方面设计师在说咨询师直接把字写上去,在侮辱客户的智商。双方没有办法中和,其实是有办法中和(但是成本就会高)。

齐树伟:

为什么我说中国酒做内容的深度不够,如果按我说这个逻辑,一瓶酒摆在这儿,一套内容体系可以不停地挖。


齐树伟打造的万缕金世界


image.png


30.jpg


蒋倩倩:

就像咱们去湖南,那位客户的餐厅,其实不是所有信息必须用大字呈现,我才能看到,只是因为你选择的供应商技法不够,他才会只给你写大字报。

齐树伟:

你说得太对了。

你看咱们去那个土家族的餐厅,他晾晒的腊肉干干净净的,摆到这儿,你进去那一刻你就会产生信任感。

蒋倩倩:

其实人家也是在给你介绍,只是不是粗暴的大字形式。

齐树伟:

那肯定是这样的,你看咱们进了店之后,所有的腊肉,这个干菜。所有的食材摆在这,瞬间让你好像进入到了一个土家族的原生态氛围里,所有它的天然、自然、美味,在你脑子里边都是一个正向的情绪。

蒋倩倩:

他没有苛求我要进去学习,学习肉是什么肉?用的多少多少天的猪。

齐树伟:

没强调猪怎么跑什么的,你告诉我这个100天的猪吃什么饲料什么东西,我就不想吃了,不美好。


31.jpg


“好的餐厅是声香味触法,多位一体讲故事”

蒋倩倩:

你像汪小菲,他就说我们店不要像那个餐饮店,说你看星巴克进去之后没有那么多字,其实你的感觉还是是好的。

齐树伟:

你看现在做咨询这帮人,把干干净净的一个门店(蒋倩倩:社区店还好一点)社区店,大家是为了追求性价比的,可能就好一点。

一个吃早点的店,所有信息都放特别大,四处都是贴的纸条,写的内容都是卖点,消费者是看到了,但是这个品牌变得很嘈杂,变得没有魅力了,这点是最可怕的。

就这样还在强调这方法非常好,你看我们多有用户思维。


32.jpg


33.jpg


34.jpg


蒋倩倩:

进到好的餐厅,感觉人家是声、香、味、触、法,多位一体讲这家餐厅的品牌故事。

你进到这个社区店,尤其是有的餐厅也是这种大字报方案,技术手法单一,看着没文化,像一群电子喇叭在对着你喊。

齐树伟:

你发现问题没有?其实港式茶餐厅也是大字报,但是技术手段上就是有区别,港式茶餐厅写的是今天有什么菜,红色纸条,黑色毛笔,写下来那个东西不讨厌,为什么?手作的字天然就有欣欣向荣的烟火气,和大黑体的文字暴力不一样,就像人的嘈杂和电子喇叭的嘈杂不一样。他的烟火气跟人情味儿还在,有人情味儿,他的嘈杂就是优势。

完全是只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没法抚慰情绪,当然你说做社区店温饱问题是一个核心基础,我认为没毛病。

蒋倩倩:

像南城香点外卖感觉还可以。

齐树伟:

外卖你这种文字暴力就减弱了,就顶多是他的手提袋,里边放一张那个dm单页,上面有大字显得很嘈杂,我从来都不看。

蒋倩倩:

一进店就感觉特别闹。

齐树伟:

一进店你会觉得你很怎么说呢?你会觉得好像你进入到一种市井,这种市井还不高端,你进入到了一种:你只是在奔波,填饱肚子。

蒋倩倩:

他把我这一刻的不堪给外显化了。

齐树伟:

这话是非常对的,把这一刻的不爽和不堪外显化了,这点就很重要,你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在谈事儿的时候,或者状态不好的时候,都喜欢去找一个环境好点的咖啡馆,不是一杯咖啡,是一种自我疗愈的氛围很重要。

如果糟心的心情还被外显化了,我觉得这个餐厅它只能是“生理餐厅”-这我给起的名,就只能提供我生理的基本的温饱,吃了赶紧跑,其他的什么都提供不了。

蒋倩倩:

让我想起来一个我的亲戚,他文化水平不高,还老对我说顺口溜儿,卖弄完了还在等待我的掌声。店里说顺口溜,就像是他说完了,就在等你多付2块钱,比如说“吃面加个蛋,两块钱更划算”。

齐树伟:

你说太对了,这个我跟你说,现在的这些做咨询的,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刘三姐,看谁这东西押韵。

蒋倩倩:

他还觉得他挺有意思,他卖弄了一下,觉得征服我了。

齐树伟:

所以这就是叫刘三姐嘛,刘三姐式的这种咨询方式。

蒋倩倩:

“今天有豆浆,上班不用慌。”

齐树伟:

对,你看这个东西已经变成很多咨询公司引以为自豪,防身的东西,或者说找一个什么母体,找一段音乐,配上那种文案,然后把它唱出来。

蒋倩倩:

这不是数来宝么?

齐树伟:

你知道现在有一个最大的误区是什么,很多咨询公司给企业做咨询,方案就是:所有内在的体验全部量化写到纸上,贴到你脑门上,你必须得看到。

蒋倩倩:

他是这样的一个感觉,你进了店了,你知道我今天要面临什么问题,然后就来一个店员的感觉,就是他对你说吃饭什么“吃面加个蛋。两块钱更划算”,我说“滚滚滚滚滚”,我这现在我在想什么事儿呢?这样一抬头,好像又一个店员过来了,跟你说“没事添个酒”……

齐树伟:

没事添个酒,天长又地久。

蒋倩倩:

你就想沉思一会儿,他一会儿店员又过来了。“没事来瓣儿蒜,你今天更好看”。

齐树伟:

如果是20年前,没有那么多信息,大家内心相对是安静的,你把信息放大,让我看到,我看到我就会有感受,有感受之后我就会购买,那个时候单一维度的技法就可以达到好的结果。

蒋倩倩:

按照刚才说店的思路,其实我们判定品牌是不能这样做下去,(齐树伟:对)那回到酒本身,现在就说几个点,第一是酒,你觉得是必须要有重文化的——不管酒发展到哪个阶段,他现在的卡位在哪儿,最终还要绕回来,他还要再去找他的文化,而且这个文化的呈现是声香味触法于一体的,不能纯粹靠这个大字去呈现的。

齐树伟:

我刚告诉你说,文化是一定要重工的,这个重工不是说花更多的钱,是一定要深挖的。

深挖是为了让消费者主动去探寻,酒香不怕巷子深,然后一步一步地把它带到一个很更广大,更博大的一种精神范围,让他的情感持续发酵,对这瓶酒也好,对酒背后的品牌也好,产生不一样的情绪,而且是一种持续的情绪。

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龙凤可以解决的,你在做的过程中,就是要植根在一个文化体系里边,可能是某种形象,某种纹理,或者说某种字体色彩,重点在于怎么样把它整合起来,进入到一个更深邃的,庞大的一个文化体系里边去。

喝酒的人可以是没有文化的,他不需要是文学家,但是我告诉你,只要一个人从小到大生活在中国的文化体系里,他的血液里边就会对我们的文化产生特定的情绪,他也许说不清楚,有可能激起了他小时候的某种回忆。

不能忽略感性的力量,但是感性的力量一定是要用理性去管理,文化的策划是一个体系。

蒋倩倩:

它得种到这个土壤里头,长出新的东西来。

齐树伟:

对,长出新的东西来,所以你看互联网的年代,快销的年代,大家都是快速出一瓶酒,因为酒,尤其是白酒,它的基础成本不高,快速做一瓶酒,我快速推向市场去验证。卖的还行,那我就接着卖,不行的话我再做下一瓶。这种快餐式的方式,很难出现经典。

蒋倩倩:

其实你要成就一个品牌,是必须要找一个设计公司来配合他完成这个做局的,就像舒尔茨,星巴克创始人,他也最初是要找到这样一家公司配合它完成孵化过程。

齐树伟:

术业有专攻,说实话是这样。

蒋倩倩:

就相当于是一个育儿嫂的这么一个工作,得要有人陪伴式地把这个牌子给养出来。

齐树伟:

对,养出来。像香港电影里面那个桃姐,那就是从小一直跟到大的情感。这种理解和感觉怎么可能一样呢?我觉得酒企最大一个问题就是总想一次性拿到最好的结果。

蒋倩倩:

也不是说非得要找头部的设计公司,但是你其实是要有这样一个团队。你找一个这样的公司,是要陪着你把这个盘子给养化下来的。

齐树伟:

对陪伴式的,就是你找到一家懂文化的,能持续输出高水平的东西,能持续把这个酒三年,五年,一点点地养熟、养大。然后让他进入到消费者的心智,我觉得它才有可能变成一个经典。当然后续你还不能用快速赚钱的行为去伤害他,你伤害它,相当于又给夭折了。

蒋倩倩:

如果你细想那些养出经典的那些公司,它当时都是找到了这样一个设计公司。

齐树伟:

那是肯定的。

(*文章有删减修订)


· END · 


关于万缕金酒

万缕金是一款将东方雅致、现代奢华与生命哲思融为一体的高端白酒,这使其在白酒中富有灵魂。无论是华丽的品牌风格、蕴含的精神内核,都是品牌想要引领的新一代东方酒精神。

关于喜鹊战略

面对严峻的市场考验,喜鹊战略积极挖掘有战略雄心的国内外企业,帮助客户将抽象的企业战略分解,转换为更具体的产品战略,完成差异化创新。过去的几年里,喜鹊资深团队提供从产品战略到执行的端到端服务,其中包括飞鹤、吴裕泰、梅见、德州扒鸡、认养一头牛、三只松鼠等众多名企的核心增长曲线。


©2025喜鹊战略版权所有。喜鹊战略即为“原喜鹊包装设计实验室、喜鹊战略包装”在内的所有内容。详情请见www.gagapica.com。

免责声明:第三方机构如想转载喜鹊战略微信文章,请注明“来自喜鹊战略”,不得修改原作者名称,并在发布前获得喜鹊战略的审核批准。


SOCIAL MEDIA

微博  |  喜鹊头子齐树伟        视频号 |  喜鹊头子齐树伟

抖音  |  喜鹊头子齐树伟        小红书 |  喜鹊头子齐树伟


CONTACT

商务合作|010-65861037

加入我们|picapg@gagapica.com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甜水园商务中心A座406室


注:本文系广告门企业用户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作为该用户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案例信息

行业: 快消品
类型: 包装
地区: 中国大陆
品牌方: 喜鹊战略
全案服务: 喜鹊战略
时间: 2025
关闭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