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登录 企业用户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登录即创建广告门账号

综合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AI 胖东来 京东 蒙牛 百年品牌广49告设计 茅台 群邑 母亲节 财报 泡泡玛特 adidas 五月天 京东外卖 认养一头牛
清除历史

Rokid的巧劲,给科技新势力品牌们上了一课

发布时间:2025-05-08 11:26


场景营销,是消费者教育的最好方式

 

今年营销界的一大看点,是科技新势力品牌的营销之战。

 

一些财大气粗的大公司,早已用铺天盖地的效果广告拉开流量争夺战。但砸钱抢流量,是大公司的游戏。对于尚处于早期的新势力品牌来说,需要用更多巧劲来做传播,完成消费者教育。

 

放在整个行业来说,流量导向的传播属于上一个阶段的产物。通过大水漫灌的广告占领平台和渠道,成为用户注意力的焦点,拱起声量和舆论,是彼时的惯用路径。随着渠道流量成本变高,以及用户注意力粉尘化,流量导向的传播,投入产出比显然变低。

 

而现阶段的营销,是场景革命。品牌需要洞察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场景,将产品融入其中,激发出消费者的场景需求,感受到产品的价值。通过场景营销,品牌可以创造一个个锚点,让消费者主动地触达品牌,而不是由品牌强势地占领消费者的注意力,后者往往会成为一种打扰。

 

上一周期中新消费品牌的兴衰,也为如今这批科技新势力品牌提供了前车之鉴。我们发现,那些没有活下来的新消费品牌,一个普遍的错误经验就是:它们在市场教育的早期,就通过砸钱投流来宣传品牌概念。这样的传播方式,难以让消费者感知到产品及溢价的价值所在。

 

这批科技新势力品牌还有一个特性。它不像消费品牌那样,有大量的成功案例可借鉴。尤其是AR和AI,它们刚刚来到大众化阶段,有些硬件产品还未成为消费品。而且,它们都有一定的消费门槛。这就使得每一次触达的有效性变得更加重要。

 

具体来讲,一家科技新势力品牌到底要如何做推广、在市场早期建立起品牌心智?最近的五一假期中,我在一次打车中找到了答案。

 


在一次出行中发现AR需求

 

五一小长假期间,不少网友在打车时惊喜地发现,车上多了一幅“神秘”的眼镜,旁边还附上了使用说明。戴上眼镜后,会发现镜片上就像接入了一个“移动电脑”,乘车过程中可以看电影、打游戏、刷小红书,甚至可以办公。


一些原本只在网上听说过AR眼镜的网友,由此第一次接触到AR眼镜实物。这次偶然的体验让他们意外发现,在坐车时使用AR眼镜,就像随身带了一个IMAX大屏,比用手机、车载屏、Pad观影都要爽多了。带小孩乘车的宝妈还发现,原本坐车总有些坐不住的孩子,戴上眼镜后,也安静了下来,沉浸在动画片的世界里。


原来,这是AR眼镜新玩家Rokid和T3出行在杭州合作开展的一次活动。Rokid将其产品Rokid AR lite投放到部分T3出行网约车中。4月28日到5月10日,在杭州市内打T3出行的车,就有可能打到搭载AR眼镜的“彩蛋车”。



挑选五一假期及其前后来展开这次营销,也出于Rokid洞察到假期出游人群的一个需求——在车上紧急做出游攻略。


很多人在出游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已经选好了目的地,但还不知道到了之后具体要做什么。为了省时间,人们选择先打车前往,在车上紧急上小红书、旅游App做攻略。做攻略,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大量的搜索和记录,手机的单一小屏幕往往限制了效率。如果带Pad,又不够轻便。


而Rokid AR lite,提供的正是一种无比轻便的移动电脑,可以实现电脑所提供的许多功能应用。原本人们认为在车上操作不便的功能,如办公、观影等,通过这个产品,可以在车上流畅地实现,甚至使用体验更好。


选择假期中的杭州进行投放,我认为也是聪明之举。这不光是因为Rokid是位于杭州的新锐科技公司之一,也因为杭州是一个旅游城市,假期所聚集的不仅是本地市民,更有从全国各地来外地游客。活动虽然只在杭州开展,却可以辐射到更广泛的网约车用户。


而且,此前AR眼镜虽然已经出现10余年,但由于市场小众、品牌和产品也比较少,对于大众来说,它还是一个相对遥远的概念。关键在于,人们不知道这个新事物与自己生活的关联是什么、它的具身体验怎么样、在什么场景下能实现什么功能、如何便利我们的生活。


在通过抢预售、听发布会来了解产品的基础上,又在一次打车中体验AR眼镜,会让人们更强烈地感知到AR眼镜的功能、场景,以及相较于其他电子产品的差异所在。实物体验的门槛,也因此降低。


而当人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AR眼镜与打车场景的适配度,也会开始将AR眼镜关联到更多出行、出游场景,激发出更多需求。打车之外,还有飞行、高铁、露营等场景。只要有“轻便+大屏”的需求,Rokid AR lite基本上都可以覆盖。


Rokid就精准地锚定这样的场景需求,做过不止一次类似的活动。场景营销也已经成为Rokid运用得较为成熟的品牌推广手段。


今年春天,Rokid就在杭州的西溪湿地公园开展过春日观影活动。来到绿地踏青、露营、野餐的人群,也发现户外观影可以如此轻松。去年,Rokid还与海南航空、长龙航空合作,开展“AR系列航班”活动,让来自全球的乘客体验到Rokid AR lite。


通过将各个高度适配的、高频的日常场景逐个击破,Rokid正在让AR lite更快地破圈,走向大众。

 


好的场景营销,是将产品特性完美融入

 

当然,场景营销能够成功的基础,仍然是过硬的产品。否则,每一次触达,对于用户来说都是一种打扰。而如果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期待,并且其特性能够在场景中很好地体现,那么场景营销的优势就会大大凸显。


在此次活动中,就可以看出Rokid AR lite的体验不仅满足了大家的期待,更突破了人们对AR产品的想象边界。



为什么Rokid AR lite眼镜,比手机、Pad更适合在车上使用?除了巨屏带来的体验提升之外,原因还在于,该产品针对出行需求设计的种种细节,解决了其他电子产品的出行场景痛点。


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做出行攻略、办公,往往要边搜索边记录,如果在单一屏幕上反复切换,会降低效率,体验感也更差。更何况,现在人们在使用电子产品娱乐时,更多的是多线程进行,一边微信沟通、一边看电影,还一边刷小红书。


Rokid AR lite就具备多屏显示的功能,可以实现三连屏展示。甚至,当你用它打开微信,还可以一屏显示聊天界面、一屏刷朋友圈、一屏刷公众号等等。


这款产品另一个颇具亮点的功能,是它具备防抖的运动模式。在车上用过电脑或Pad的人都知道,时不时的抖动非常影响体验。Rokid AR lite的防抖模式,则让有需求的人们消除了这一层顾虑。


在此前的一系列场景营销中,Rokid也针对更多具体场景,对这款产品的更多具体功能进行了强调。


比如前文提到的“春日影院”活动中,Rokid引导参与活动的用户们戴着AR lite躺着观影。躺在春天里,观看着喜爱的电影,是一种不一样的享受。通过这样独特的体验,Rokid很好地传达了这款产品躺着也能轻松使用的特性。



而在AR系列航班活动中,一些体验过国外AR眼镜的用户特别感受到,Rokid的AR眼镜尤其轻巧,长时间佩戴对眼镜和鼻梁也没有太大负担。飞行时间较久的用户则发现,这款产品续航长达5个小时,基本上可以满足长时间飞行的娱乐需求。


产品功能的亮点及其与场景需求的结合,给用户带来正向的体验。用户得到好的体验,又会带来自然流的传播。这是比一味投流更高效的破圈方式。

 


写在最后

 

2025年,无疑还会有更多科技新势力品牌发力推广,让产品突破B端,走向更多C端用户。

 

但如果姿态不够讨巧,效果可能就会适得其反。一方面,产品不够好的情况下大举投流,必然会被流量反噬;另一方面,如果不能精准地锚定场景,那么投入和产出难以成正比。

 

而Rokid的一系列场景营销,很好地体现出,一个在市场教育早期的品牌如何用巧劲走向大众。它为各领域的科技新势力品牌,都提供了一次示范。


内容作者:小小

编辑:郑晶敏

注:本文系作者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关闭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