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国产胶原蛋白,谁拒绝“割韭菜”?
发布时间:2025-05-13 11:20
“为什么国货一创新,品牌就涨价?”
“胶原蛋白越来越贵,这个溢价究竟是技术投入成本高,还是在割用户的韭菜?”
“便宜会有好货吗?”
“你害怕不懂流量,掉队吗?”
……
这几天,张泉灵犀利提问某国牌老板的切片,把大叔给“震”到了。
这也太敢问了吧……难道我串台到了“新闻调查”?
我专门找了全片,名叫《国货就很好:拷问中国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这个成分,到底有多火?
在小红书上,#胶原蛋白 话题的浏览量是10.6亿,#胶原蛋白肽 4亿,#补充胶原蛋白 1.5亿,#重组胶原蛋白 2.3亿……
在淘宝,“胶原蛋白面膜”有上百个品牌,打着各种不同概念,有妆字,也有械字,有重组的,有活性的,价格从几十块到大百不等……
成分党,一看成分,二看成分的含量。但大叔发现,某品牌以“内部数据”为由,连胶原成分的具体含量都没标……
至于价格,大叔找了两款“重组胶原蛋白敷料”。一片的价格,竟然可以相差近一倍!
(以下价格截至2025年5月7日18点前)
某“重组胶原蛋白敷料医用冷敷贴”,一盒(5片,30g/片)劵后178元,相当于35.6元一片。
创某某“重组胶原蛋白敷料冷敷贴”,一盒(5片,30g/片)劵后92.26元,相当于18.4元一片。
除了“重组胶原蛋白”呢,创某某还有“胶原蛋白敷料冷敷贴”。
1000ug/ml浓度(3类医疗器械),一盒(5片,30g/片)劵后162元,相当于32.4元一片;
500ug/ml浓度(2类医疗器械),一盒(5片,30g/片)劵后110元,相当于22元一片。
懂行的人,应该能看懂,上述4个价格的“逻辑”。
为什么国货一创新,品牌就涨价?
短片一上来,就是这个“拷问”画面。
“谈判桌”的两头,一头是张泉灵,前央视主持人,以犀利提问著称。
另一头呢,则是创尔生物董事长、创福康创始人佟刚。
佟刚是谁?
据说是中国胶原蛋白元老级人物,但圈外的知名度并不高。
大叔在自己的30+社群里,问了一遍,几乎没有听过“创福康”。
一个做了23年的胶原蛋白敷料的品牌,为啥在大众消费者中的知名度,几乎为零呢?
搜了下才知道,因为它家的产品,很长一段时间,只在医院皮肤科和药店里才能开得出来。至今,在医院渠道也是销量第一!
创福康也是全行业唯一一家拥有3类医疗器械注册,皮肤科专家用它在临床治疗所发到国际学术期刊的论文,有牛津字典那么厚!
但在DTC和直播时代,创福康却被“流量”甩出了赛道……因为它没请明星代言,也没重金砸过营销!
张泉灵问:
“胶原蛋白越来越贵,这个溢价究竟是技术投入成本高,还是在割用户的韭菜?”
佟刚说:
“你知道90年代进口胶原蛋白有多贵吗?一克就要卖到2000到7000块,消费者根本用不起!我们通过技术创新,把国产胶原蛋白的价格打到只有进口的三分之一,难道今天,我们又要把价格涨回去吗?那么这个创新,创的是什么新?”
那便宜有好货吗?
“为什么便宜就没好货?我有这么多核心技术,就能做到又便宜有品质高。”佟刚反问!
你货好,可你没流量,就要掉队啊!
佟刚说:“流量就像烟花,炸得好看,但会散掉,我相信我们的科学家不会掉队。”
画面一转,回到23年前。
创尔生物首席科学家叶春婷博士,开始讲述如何打破技术壁垒,实现国产胶原蛋白突破。
“90年代那会,进口胶原蛋白,别说消费者用不起,贵到连我们做实验都用不起!我心里是憋了一股气的。如何提取胶原蛋白,没有实验数据,没有技术路线参考,外国人不会给你详细分享,你只能自己去试。”
2004年,叶春婷团队突破活性胶原蛋白量产技术,推出中国首款胶原贴敷料。
“我们用了6年时间,突破了国外技术壁垒,一年量产5顿高品质天然胶原,现在我们的原料已经销到欧美、韩国等地,我还是很骄傲的。”
完整视频在下面,后面是我的点评。
有关“中国成分”在“科学传播”上的策略和案例,这是大叔的第二篇点评。
创福康这次的《国货就很好:拷问中国胶原蛋白》,和韩束的《中国成分:弯道超车》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有不同之处,大叔还是谈3点,希望能说得更清楚。
大叔不是护肤博主,基本看不懂护肤品牌的功效广告,因为很难理解。对甲方和乙方来说,讲成分故事,是有门槛的。
很多甲方品牌,担心消费者听不懂晦涩的技术原理,就“滑走”了,干脆直接放弃,选择“重复式”洗脑广告。广告公司呢,已经套路化,很难扎在某个赛道“吃透”。
但痛点才是机会,“中国成分”需要一个“翻译官”!所以,“找对人”就非常重要了。
以本案为例,创福康项目背后的操盘手是世之相CEO汪再兴。老汪告诉大叔,作为长期在护肤美妆领域深耕的创意乙方,他发现,很多国牌的技术实力,已经完全可以平替甚至超越国际大牌,价格又亲民,但唯独缺一个能把技术故事讲透人。
为此,他从2023年就联手美妆头牌李佳琦打造IP——《成分中国》。今年,又和前央视名嘴张泉灵,以新闻“拷问”方式,打造另一个IP——《国货就很好》,为有实力的国牌当好专业技术的“翻译官”角色。
广告公关化,这个趋势,大叔讲了好多年。
但也有误区,比如最近几年,通过制造争议议题的广告,引发网友讨论和媒体关注,品牌再出来道歉或者回应,被定义为“黑红”炒作逻辑。具体案例就不说了。
以本案为例,张泉灵还在短片最后有一段文案,印象深刻。
她说:
“创新从来不该成为收割消费者的理由,而应该成为撕开暴利的利刃。也只有这样,中国消费者才更有底气,把‘国货就很好’这句话大声说出来。”
这句话就是消费者的“嘴替”!
我们支持国货,可并不是想被当“韭菜”,而是希望国货在技术和价格等多方面,也能回馈中国消费者。张泉灵的文案,以新闻人的视角,从消费者利益出发,让公众记住了“创福康”这个品牌。
凭什么张泉灵能当“嘴替”?
不仅仅是因为她在综艺《再见爱人》又火了一把,而是张泉灵兼具公信力和感染力,既做过投资人,又做企业管理,还做过新闻主持人,她太知道如何发现问题,并追问答案了。
自从海尔周云杰火了,很多品牌找我咨询。
我会先问品牌一个问题,即:你做“老板IP”的目的是什么?
90%以上的答案是:学雷军,要卖货!
显然,偏了。因为雷军不卖货,他“卖”得是“真诚人设”。
老板IP怎么做呢?先给老板开个号!殊不知,账号运营很复杂,更需要一个契机。
我们再看创福康老板佟刚,没有抖音、微博、小红书账号,但其实不妨碍他做“老板IP”。因为他以国牌老板身份,在面对张泉灵犀利提问时,佟没绕弯子,直面问题,甚至反问:
“为什么便宜没好货?”
“我好不容易通过技术创新把胶原蛋白价格打下来了,为什么要涨回去?”
佟刚的几句回答,却让“创福康”这个国货的“品牌人设”立了起来!比“中国胶原贴敷料开创者”、“23年坚持不涨价”、“承担2项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都更能和消费者产生共情。
在佟刚、张泉灵和叶春婷的讲述中,国牌的科学功效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变成了和消费者利益息息相关的事。
最后,大叔做个总结。
有技术实力的国牌,如何做好“科学传播”呢?
大叔认为需要三点。
第一,先找到一个专业技术的“翻译官”,你一定要“找对人”。
第二,内容侧,应该是广告公关化,而不是企业自嗨。从要做“消费者嘴替”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和设计故事。
第三,重视品牌“真诚”人设,但真诚不是装出来的,是从老板到公司、再到产品的知行合一,表里如一。
《天道》里,丁元英借着一招“劫富济贫”,让初出茅庐的格律诗,战胜了“只有矛没有盾”的乐圣音响。创福康,会是国产胶原蛋白领域的“格律诗”吗?
欢迎留言区聊聊。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