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Labubu爆红密码:用小确幸治愈大焦虑
发布时间:2025-05-20 20:41

当年轻人说"人生苦短,及时拆盒"时,他们买的不是玩具,而是一剂对抗焦虑的"快乐解药"。
当裁员降薪潮席卷职场,消费降级成为主流叙事,一个怪萌的潮玩IP——Labubu却逆势爆红。
二手市场上,Labubu原价499元、599元的款式被炒到8000元,溢价超10倍;小红书相关笔记浏览量超12亿,成为Z世代新宠。
为什么越穷越要买盲盒?
为什么59元的玩具能成为年轻人的"续命神器"?Labubu的走红不仅是一个潮玩IP的成功,更折射出当下年轻人的集体心理:用小确幸对抗大焦虑。
Labubu现象:经济越差,潮玩越火?
1."口红效应"的潮玩版
19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经济学家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口红的销量不降反增。
因为当人们削减大额消费(如买房、买车)时,反而更愿意购买能带来即时快乐的小奢侈品——这就是著名的"口红效应"。
2023年,Labubu成了Z世代的"新口红": 单价59-99元,远低于奢侈品,但能带来拆盲盒的刺激感,隐藏款稀缺性制造"抽奖式快乐",缓解现实压力,社交平台“晒娃”成为新型身份象征。
2.年轻人的"小确幸经济学"
在裁员、内卷、房价高压的背景下,年轻人开始信奉: "买不起房但我买得起Labubu" ,"加不起薪但加个隐藏款还是可以的", 这种"小额放纵"的心理,让潮玩在经济低迷期反而迎来爆发。
泡泡玛特财报显示,2024年泡泡玛特利润同比增长185.9%至34亿元人民币。
旗舰IP"Labubu"玩偶系列风靡全球,成为新一代顶流IP。
Labubu爆红的四大情绪密码
1. 怪萌美学:完美契合Z世代的复杂心境
Labubu的形象既不是纯可爱,也不是纯暗黑,而是带着一丝"邪气"的萌感。这种"怪萌"审美恰好映射了当代年轻人的矛盾心理:外表躺平内心叛逆,嘴上说摆烂,实际渴望被治愈,
更喜欢用幽默感消解现实压力。
相比传统可爱IP(如Hello Kitty),Labubu的"非主流"特质反而让年轻人觉得更真实、更有态度。
2.盲盒机制:多巴胺的精准拿捏
Labubu的隐藏款抽中概率仅1/144,这种"不确定性奖励"机制,和赌博、游戏抽卡一样,能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欲罢不能。
"就像开彩票,明知道大概率亏,但还是停不下来"——一位连续抽了20个Labubu盲盒的玩家说。
3. 社交货币:在小红书晒娃的隐形竞争
当代年轻人的社交货币已经变了。
10年前的年轻人喜欢晒包包、晒旅行,而现在更热衷晒隐藏款、晒整套Labubu。
拥有稀有款Labubu,在潮玩圈相当于"人上人"。
二手市场上,"草莓脆饼"隐藏款被炒到8000元,不是因为材质特殊,而是因为社交溢价。
4. 情感代偿:现实越苦,越需要玩具疗愈
"每天加班到深夜,回家看到Labubu对着我笑,突然就觉得没那么累了。"一位95后程序员说。
在经济下行期,年轻人通过潮玩实现"情感代偿"。
虽然买不起房,但买得起一柜子Labubu。
虽然升不了职,但能抽到隐藏款"逆天改命"。
虽然生活压抑,但玩具能带来片刻治愈。
Labubu的商业启示:情绪价值才是未来
1. 经济越差,"微奢侈品"越吃香。
客单价100元以下、具有收藏价值、能带来即时快乐,这样的微奢侈品越来越受欢迎。
未来类似美妆小样、迷你手办、限量文具等"小确幸"品类将迎来增长。
2. 不确定性营销比直接销售更上瘾。
Labubu推出的盲盒的随机性、限量款的稀缺性、隐藏款的惊喜感,给了年轻人不停上头的理由。
星巴克的"盲盒杯"、肯德基的"玩具套餐"都在用同样套路。
3. IP要想长红,必须成为"情感容器"。
单纯靠外形设计只能红一时,真正持久的IP必须能承载用户的情感需求。
Line Friends:靠表情包火过,但缺乏故事,如今热度下降。
宝可梦:通过动画、游戏持续运营20年,仍是顶流。
Labubu的未来挑战:能否从"潮玩"升级为"文化符号"?
结语:小确幸,大生意
Labubu的爆红证明了一件事:在经济寒冬里,最赚钱的生意不是必需品,而是能治愈人心的"情绪商品"。
未来的商业赢家,一定是那些既懂"口红效应",又能用产品疗愈用户情绪的品牌。
毕竟,让人心甘情愿花钱的,从来不是功能,而是情感。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