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登录 企业用户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登录即创建广告门账号

综合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百年品牌广49告设计 美团 肯德基 小红书 父亲节 马龙 刘亦菲 蒙牛 母亲节 茅台 ai 端午 520 WPP 招聘
清除历史

直播带货“困局”:董明珠为何还是需要孟羽童?

发布时间:2025-05-27 17:33



5月23日晚,格力电器官方抖音直播间“格力明珠精选”迎来了一场意料之中的“重逢”——董明珠和孟羽童,久违的“二人档”再度同框。


这是他们在孟羽童2023年离职后首次公开合体,而直播的背景,恰好是格力在市场与流量上的双重困境:一边是2024年财报中7.31%的营收下滑,一边是自带“女强人”人设的董明珠,在直播间屡屡遇冷,隔代沟壑愈发明显。


这场直播,不只是一场“和解秀”,它也是格力在试图破解一个深层问题:靠产品出圈的时代已经过去,仅靠“董明珠”这块金字招牌,撑不起新时代的流量战争。


困在“流量天花板”的董明珠



回到2022年,“明珠羽童精选”是格力最亮眼的直播间之一。在618大促期间,格力抖音直播矩阵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而该直播间一骑绝尘,贡献超3000万元,占比超过70%。对比来看,2024年格力官方直播间单场数据频频失速,许多场次销售额徘徊在数十万的水位,网友甚至调侃:“董明珠带货,像开会”。


显然,董明珠“严肃管理者”的人设,难以打动95后、00后的消费决策,而后者,正是当前家电更新换代的核心人群。


她并非没有尝试转型:开设个人抖音账号、在直播间回答情感问题、甚至模仿李佳琦喊话口号。但真正的问题是——格力品牌自身的“老派属性”过于强烈,董明珠一人分身乏术、无法同时扮演“董事长”和“网红主播”的双重角色。


这一点在与同行对比中尤为明显。2024年小米空调出货量同比增长超50%,以“雷军+小米生活方式”的组合完成品牌年轻化。而美的则深耕“李现+国潮设计”联名策略,在短视频平台全面开花。


董明珠或许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当市场、渠道和流量都开始对“单核驱动”不再买账的时候,她不得不回头看向那个“流量巅峰期的搭档”——孟羽童。


为什么是孟羽童?
董明珠的“IP困境”



很多人误解这次合体直播只是“旧人回锅”,但其实,它反映的是格力在“IP战略”上的一次摇摆与自我修正。


董明珠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要把孟羽童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这并不是一句情绪化的夸赞,而是她试图为格力构建“双轨驱动”的一次实验:用“老板IP”提供可信度,用“新生代IP”获取流量触达。


这个模式在快消和美妆行业早已司空见惯:李佳琦是美ONE的流量引擎,薇娅背后有谦寻操盘;而在家电领域,这样的“双IP结构”尚属试水阶段。


孟羽童的出现,一度让格力看到了这一模式的可能性。她是高学历、好口才、外形亲和的新生代女性,不仅带货数据好看,更重要的是——她能与年轻人“说同一种语言”。


2022年,正是凭借她的参与,“明珠羽童精选”迅速打出“职场成长+家电生活”的调性,在一众“硬广型”直播间中突围。


但这样的试验并不持久。2023年4月孟羽童离职,离职后不久即转战自媒体,并打造“事业养成系大女主”人设,目前全网粉丝超过400万。她不仅保留了职场气质,也拓展了生活方式领域,广告报价达10万元以上,已稳稳站上KOL梯队。


而董明珠在2023年底的“怒斥”视频,又将这场本可体面落幕的“IP实验”带入争议核心——她批评孟羽童“工作不尽人意,只想当网红”。这番话虽可理解为职场原则的强调,却也暴露了格力在“老板IP”与“网红IP”之间的信任裂痕。


然而不到半年时间,这场“分歧”又因业绩压力、618节点而迅速翻篇。董明珠在此次直播中称:“羽童对我来说是孩子。她确实犯了很大的错,但情感是另一回事。”还透露其明年将出国留学,“回来再说吧”。


这番表态,看似温情,其实隐藏着董明珠对“IP孵化逻辑”的重新评估:她不再排斥“网红属性”,只是需要找到一种更能被管理层所接受的方式共存。


所以,这次直播真正的看点不是“复合”,而是格力是否愿意重新构建一个“更松弛、更适配时代”的IP运营机制。


企业家直播的终点
是学会放手


 

董明珠不是第一个困在“直播困局”的企业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2020年之后,企业家下场直播成为常态。罗永浩为还债“真还”,俞敏洪在东方甄选“卖书卖瓜”,就连王石也在小红书上“说书晒生活”。


但在带货能力之外,这些直播的本质,其实是企业家个人品牌在新时代的自我重构。


董明珠的问题并非不会直播,而是她无法从格力品牌中抽离出“独立人格”。她太过强势,太有控制力,这种特质在工业时代是一种资产,但在社交媒体时代,反而成了一种束缚。


如今,年轻消费者更关注“共鸣感”而非“威权感”。他们愿意听李佳琦讲自己打工的心酸,也愿意看孟羽童记录自己拍片、写脚本的日常。


这不是格力单一品牌的问题,而是整个传统制造业都面临的品牌更新难题——如何用一个拥有温度、带有年轻人语境的“IP”形象,重塑品牌心智?


在这点上,董明珠依然值得敬佩。她愿意试错、试水、甚至愿意在镜头前“服软”,这些姿态本身,就比无数“高高在上”的企业家勇敢得多。


但下一步,或许她需要的不只是“再请回孟羽童”,而是系统性搭建一个“IP矩阵”:董明珠不再是唯一主角,格力的每一条产品线,都要找到属于它的“分身”——可能是一个好看的生活方式KOL,也可能是一个懂用户的年轻产品经理。


让董明珠继续做她最擅长的决策者,把镜头交给那些更懂表达的年轻人。


这才是家电品牌走出“代际陷阱”、破解“流量饥渴”的终极答案。


换句话说,董明珠最终得承认:她可以没有孟羽童,但不能没有“羽童们”。


写在最后:
年轻人才是流量时代的主角



孟羽童的回归未必能立刻救活格力的直播间,但却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


传统企业正在意识到,品牌和流量,不只是“董事长亲自下场”那么简单。


真正的转型,不是让董明珠模仿李佳琦,而是允许年轻人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讲出属于格力的故事。


这可能会让董明珠感到不适,也可能让格力短期内无法掌控全局,但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阵痛期。


毕竟,在一个“老板越来越不像老板、员工越来越像KOL”的时代,企业家的进化,不是成为网红,而是学会放手。


注:本文系作者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点赞
收藏
微信分享

孟某不是因为有董姐开始给她的流量,她这辈子也火不起来,太普通了,到现在她也没有自己的标签。不管是作品还是才艺还是能力,都没有建起来。只有董姐给的标签,她才有流量

昨天 11:57 · 北京
回复
0
关闭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