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登录 企业用户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登录即创建广告门账号

综合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百年品牌广49告设计 美团 肯德基 父亲节 小红书 马龙 刘亦菲 母亲节 茅台 蒙牛 AI 端午 WPP 520 招聘
清除历史

汽车圈的恒大时刻,会来吗?

发布时间:2025-05-28 11:02


“中国汽车圈已经有了自己的‘恒大’,只是还没爆而已。”


图片


5月中旬的一场公开采访中,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一句话震动整个汽车圈。

一句话,听得人背后发凉。


近两年,汽车圈“PPT造车、续航虚标、财务虚增销量”的种种问题,作为老牌车企的掌门人,魏建军看不下去了。


他之所以站出来,不仅仅是对行业“乱象”的不满,同时也是长城自身的底气。2024年,长城净利润增长80.73%,研发投入超过百亿。而这种“技术立身”的理念,显然和很多只靠“价格战”打市场的车企截然不同。


更重要的是,国家层面的信号也在转向。国家发改委接连发声,表示将打击“低价倾销、虚假宣传”等“内卷式竞争”行为,维护产业链上下游的正常秩序。


图片


魏建军的“直言不讳”,既是对国家政策的响应,也是一位老牌车企掌门人对市场底线的呼吁。


而在这背后,大家都在关心一个问题:谁,会是下一个爆雷的恒大?


老兵的警钟:
“恒大化”正在逼近汽车行业


图片


魏建军没有点名,但懂的人都懂。


他并不是第一次敲响警钟。从早年公开炮轰二手车乱象、质疑售后服务体系的道德底线,到今天提出“汽车行业恒大化”的严重隐忧,作为一位在车圈摸爬滚打数十年的老兵,他一贯对无序竞争和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行为感到愤怒。


“恒大”两个字,说出口意味极重。在房地产行业,“恒大”代表的不是一家企业,而是一整套失控的商业逻辑:高杠杆、高周转、低质量,在空转的泡沫中把整个产业链拖入深渊。而现在,这些相似的现象正在汽车圈浮现。


低价清库存、疯狂价格战抢市场份额、依赖融资续命……不少车企正重复着恒大当年的路线。短期看销量漂亮、用户增长迅速,但背后是系统性信任的透支。


更关键的是,汽车和房地产一样,都是重资产、长周期行业。品牌是消费者信任的根基,频繁降价可能换来一时热度,但也在摧毁品牌溢价与长期忠诚度。今天买车,明天降价五万,老车主感到被“割韭菜”,新车主对品牌稳定性产生怀疑——企业在赢销量的同时,也在失去未来。


图片


比品牌更致命的是利润崩塌。不少车企早已陷入“卖一辆亏一辆”的循环,靠融资输血维持运营,资金链一旦断裂,就是全面坍塌。新能源车企的风险更为放大。过去几年,他们享受政策补贴和资本狂热带来的红利,很多公司靠着几百亿融资撑起了光鲜外表。


如今,补贴退坡,融资趋紧,整个行业正从“政策驱动”转向“产品驱动”,这对车企的研发能力和盈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没有扎实的技术和现金流支撑,再大的市场份额也只是“纸上繁荣”。一旦外部资金停止续命,那些“靠补贴堆起来的增长曲线”可能瞬间归零。


魏建军喊出“恒大化”的风险,不是情绪,而是对行业发展逻辑的质疑。如果车企们继续在价格战中自我消耗,最终等待它们的,不是销量第一,而是金融灾难和品牌雪崩。


产业链的隐雷:
受伤的不止是主机企业


图片


提到“恒大式”崩盘,人们通常想到的是融资断裂、项目停摆和债务违约。但在汽车行业,这种系统性风险的传导,往往更早地出现在供应链上。


从2023年起,比亚迪引爆了价格战导火索,特斯拉、小鹏、哪吒、零跑纷纷跟进,连合资豪华品牌也被迫贴钱促销。价格战席卷之下,车市迎来前所未有的“降价潮”,但真正付出代价的,不是消费者,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健康性。


表面看,这是消费红利在释放。但实际上,行业从未如此紧张。


不少消费者喊着“买早亏了”,但真正“亏大了”的,其实是车企背后的整条供应链。为了维持市场份额,车企不得不压低生产成本,甚至开始拖欠供应商货款。一时间,“供应商上门讨债”的新闻不断冒出,极越、威马等企业的资金问题暴露在聚光灯下。


这些画面,与恒大拖欠工程款、压榨上游施工单位的故事何其相似。唯一不同的是,房地产还可以靠预售制度做时间差,而汽车行业更像“现金流裸奔”:现货交易、现款结算,一旦周转不灵就是闪崩。


在这种背景下,魏建军所说的“恒大化”,不仅是对企业自身财务稳健的警示,更是对整条产业链系统性风险的提醒:


当所有企业都在赌明天,有可能没人能撑到后天。


低价的代价:
消费者与行业的双输


图片


问题是,低价潮真的错了吗? 


从普惠的角度看,新能源车价格的下降确实让更多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电动车。回想2020年,一辆续航500公里的纯电车动辄三四十万元,而如今,十几万元就能买到性能不俗的车型。这无疑是产业进步的体现,也推动了新能源车的普及,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但魏建军想说的,不是不能降价,而是不能无底线地降价。


汽车不同于手机。手机换代快、单价低、使用风险小,即便售后服务不足,消费者也能迅速转向新产品。而汽车不同,它是动辄十几万、二十万的重资产决策,更是一个需要十年以上生命周期维护的产品。你今天因为低价买到一辆车的喜悦,可能要用未来数年的高昂使用成本来偿还。 


当前,许多新势力车企一边打价格战,一边通过压缩售后成本来维持利润。取消本地服务网点、外包维保体系、用低成本的国产替代配件,这些动作看似是“降本增效”,但对消费者而言,实际上是将风险甩给了车主。


例如,一些品牌的售后服务点大幅缩减,车主需要跨城甚至跨省维修;部分车型的配件供应不稳定,导致维修周期长达数月;更有甚者,一些车企的APP或智能服务系统因资金问题停止维护,车联网功能形同虚设。这些问题看似零散,但累积起来,正在侵蚀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图片


更令人担忧的是,消费者往往只看到购车时的价格优势,却忽略了全生命周期的隐性成本。最极端的情况是,未来可能出现一批“新能源孤儿车”:消费者明明买的是新能源车,却得不到售后支持、没有配件更新,甚至车辆保值率跌穿底线。到那时,车主才会意识到,汽车比房子更需要长期主义。 


魏建军曾预言,价格战的后遗症可能持续六七年。这不仅是对车企财务健康的警告,更是对消费者信任的提醒。靠补贴、靠资本、靠短期营收拉动的增长,正在透支行业的未来。


更糟的是一旦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失去信任,整个市场可能陷入恶性循环:消费者不敢买,车企卖不掉,只能继续降价,行业生态进一步恶化。 


长城此时跳出来喊话,不只是保自己,也是在为行业兜底。如果连魏建军这样的老兵都看不下去,那些更年轻的、资金链更紧绷的企业,会不会已经在悬崖边?


我们或许无法一眼看出谁是汽车圈的恒大,但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恒大式恐惧的临近:当疯狂生长不再有红线,最终留下的将是一地鸡毛。


所谓“恒大时刻”,或许并非某家车企轰然倒塌的戏剧性场面,而是一种悄无声息的失语:


客服电话无人接听,官方APP停止更新,维修门店悄然关闭。没人正式宣布破产,但消费者和行业内外都知道,这家企业已经“不在了”。 


写在最后:
信任是行业的生命线


图片


魏建军的话不是“唱空”行业,而是在为行业敲响警钟。汽车行业需要的是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靠低价和资本堆砌的虚假繁荣。 


买车是一次性消费,但信任是长期投资。一个值得信赖的汽车行业,应该让消费者在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依然安心,而不是每天刷新闻,担心自己的品牌哪天就“爆雷”了。 


汽车是交通工具,不是投机工具。行业的未来,取决于车企是否能从价格战的迷雾中走出来,回归产品和服务的本质。只有这样,中国汽车行业才能避开“恒大时刻”,迎来真正的繁荣。


注:本文系作者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点赞
收藏
微信分享
关闭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