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杰士邦卖“芝士汉堡”?杜蕾斯市场部绷不住了
发布时间:2025-07-03 10:26 浏览量:32
作者 | 杨阳 来源 | 顶尖广告
这年来,品牌营销圈主打一个出其不意。
谁够猎奇、够抽象、够狂野,谁就能在碎片化传播环境里抢下大众注意力。
虽说行业早已卷成麻花,但品牌的创意脑洞总能突破想象边界。
这不,杰士邦就玩起了“美食”跨界,老司机一踩油门,吃货们彻底坐不住了。
最近,有网友发现安全套品牌杰士邦跨界搞事—— 居然推出了“汉堡”周边!
从官方释出的效果图看,这玩意儿和真汉堡简直是孪生兄弟:

图源:杰士邦
面包胚做了烘焙级的松软质感处理,连芝麻粒都复刻得惟妙惟肖。

图源:杰士邦
杰士邦还给它取名“双层杰士堡”,谐音经典的“双层芝士堡”。
本来挺正常的命名,偏偏和品牌产品联想在一起,瞬间让老司机们秒懂其中的污力梗。
先别急着流口水,这可不是能吃的汉堡,而是个汉堡造型包包。
打开面包胚,里面整齐码着两盒杰士邦避孕套,所谓“双层杰士”果然是字面意思的诚不欺我。

图源:杰士邦
好家伙,杰士邦现在玩跨界都这么直球了吗?
表面卖堡,实则卖套,这波反差萌直接拉满。
据品牌介绍,这款新周边的使用场景堪称年轻人社交天花板,小情侣互送当情趣礼物,能把男友哄成胚胎;
好友间玩整蛊送礼,开箱瞬间直接解锁社死现场。
难怪不少网友被这可爱造型萌到,为了这个汉堡包包狂冲周边,活脱脱现代版“买椟还珠”现场。
设计上更是把以假乱真玩到极致,汉堡纸+ 汉堡盒的经典包装组合,配上圆润俏皮的双层杰士堡字体,单看外包装绝对能骗到快餐店常客。

图源:小红书网友
最绝的是武汉汉堡节上,杰士邦直接扛着这杰士堡去现场炸街,芝士汉堡和杰士汉堡同台竞技,路人差点以为快餐巨头出联名款了。
图源:杰士邦
社交平台上的开箱测评更是笑料百出。网友们一本正经地展示汉堡,从包装纸到盒内的薯条鸡腿(其实是纸片印刷),全程还原快餐仪式感,直到掏出避孕套的瞬间集体笑到打鸣。

不得不说,杰士邦这波把汉堡刻进DNA的跨界操作,论狂野还得是你老司机啊!
事实上,把安全套伪装成食品的操作,杰士邦并非首创玩家。
老对手杜蕾斯早就把这招玩得炉火纯青,隔三差五就整出些让人惊喜又惊吓的花活。
去年圣诞节,杜蕾斯推出“杜杜奶油蛋糕”系列,金灿灿的蜂窝奶酪造型堪称食欲诈骗,谁能想到这玩意儿竟是套套包装盒?

图源:杜蕾斯
打开奶酪盒跳出两盒安全套的瞬间,老司机的套路果然永远防不胜防。
这波操作不仅能当节日礼盒掩饰送套尴尬,还能直接当圣诞摆件,实用与情趣直接拉满,堪称“持久又持家”的送礼天花板。

图源:杜蕾斯
在此之前,杜蕾斯还搞过“杜杜巧克力”。
巧克力方块呼应套套造型,包装严丝合缝,开箱瞬间全是反差萌,妥妥的节日氛围制造机。

图源:杜蕾斯
这种把熟悉食物当容器的创意,既靠反差感拉满社交货币属性,让消费者主动在平台玩梗二创,形成自来水式传播;
又精准拿捏尺度,只在外观造型上玩梗,没真把产品和食物混淆,完全避开“擦边雷区”。
不过说起跨界尺度,杜蕾斯也曾翻过车。
几年前419营销联名喜茶时,一句「今夜一滴都不许剩」的狂野文案,搭配喜茶回复的「你唇上始终有我的芝士」,性暗示直接拉满。
但这种话术放在喜茶身上秒变翻车现场,当食品被强行和“性”捆绑,谁还能直视芝士奶盖?把人都给看yue了。

图源:杜蕾斯
相比之下,做成食物周边的玩法显然安全系数更高,既能玩跨界破次元,又不会让消费者感到冒犯,这波分寸感属实被杰士邦和杜蕾斯玩明白了。
值得注意的是,从杰士邦的“汉堡包套盒”到杜蕾斯的“圣诞奶酪礼盒”,这类操作暴露出一个新趋势 ——
情趣品牌正撕下刻板标签,以生活化渗透模式冲进大众视野。
今年初杰士邦在武汉开了全球首家旗舰店,作为两性健康赛道的头部玩家,这波线下动作直接赚足眼球。

图源:小红书@老k世界观
店内百余种产品摆得明明白白,安全套占据 C 位组成视觉冲击墙,旁边还设了玩具、润滑剂、情趣内衣等品类的体验区。

图源:杰士邦
尤其那些线上难传播的“敏感货”,在线下店能让年轻人直观感受到品牌服务和两性健康理念,这波场景化渗透属实玩明白了。
杜蕾斯也不甘示弱,把本土化整活玩到飞起,上半年在全国多地的户外广告直接让路人红透脸。
上海场,「旁友帮帮忙,头盔戴戴好」,沪语十级才能解锁的老司机暗号,搭配公交车上「杜杜kindly 关照侬」的魔性双语,把语言梗玩出花。

图源:小红书@叫我张叔叔
去年更狠,直接包下游轮在黄浦江上搞移动广告,这波城市营销简直是社牛天花板;

图源:小红书@无敌大铁锤
苏州场,「从来弗熄火,杜定来噻额」,翻译过来就是「老司机永不熄火」,性张力直接拉满;

图源:小红书@Haruhiko
广州场,「无论去边杜,杜杜都安全」玩谐音梗,既带有公益属性,又传达了品牌调性,还带有污污的老司机之感,一石三鸟。
图源:小红书网友
「今日事,今日杜」一语双关,告诫人们“开车”要注意安全。

图源:小红书网友
最绝的「出嚟威,最紧要戴头盔」,把粤语精髓和安全暗示焊死在一起;

图源:小红书@骑楼下的风
香港场,「戴咗。我真係已经戴咗」,这车速快到让老司机都想踩刹车。

图源:小红书@阿柔曼
这些地铁公交站的方言车贴,既带公益属性又埋污梗,还把品牌做成了城市符号,潜移默化就拿捏了大众心智。
女性情趣品牌大人糖则另辟蹊径,把门店开进商场 C 位,通过出杂志、搞快闪等操作,大大方方传递正确性观念,帮女性撕掉“性羞耻”标签。


图源:大人糖
可以说,曾经被归为“私密角落”的情趣用品,如今正借着美食外壳、城市方言、商场快闪等生活化伪装,堂而皇之地走进年轻人的社交货币清单。
这波操作妙就妙在,既制造了强烈的社交货币和传播爆点,又巧妙规避了赤裸的尴尬,让“性健康”以一种更松弛、更生活化的姿态,挤进了大众的聊天框和购物车。
品牌们玩的不再是低俗擦边,而是用反差萌做桥梁,把安全意识、自我认知这些硬核议题,包装成能在闺蜜群传阅、在情侣间打趣的轻话题。
这波营销狂潮卷到最后,卷出的或许正是这份本该有的平常心与自在感。
在这个不再谈“性”色变的时代,品牌营销正借着观念进步的东风,解锁更多破次元的可能性。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