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登录 企业用户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登录即创建广告门账号

综合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AI Adobe 母亲节 刘亦菲 adidas 茅台 520 蒙牛 华为 财报 中秋 宝马 金瞳奖 趋势 脱口秀
清除历史

好奇心周报丨“活人感”营销——数字时代的情感呼唤

发布时间:2025-07-08 14:02     浏览量:14092


活人感

好奇心周报:剧星传媒原创专栏,关注营销行业话题,不装逼,不套路,带着一颗好奇心,拨云见日,探究底层逻辑。


在当下,“活人感”正成为具有魔力的关键词。AI生成的内容日益精湛到肉眼难辨真假,算法推送的信息茧房越织越密,人们却开始追逐那些真实、有温度、不完美的生命力呈现。歌手一句“如何呢,又能怎”火遍全网,白玉兰颁奖典礼上,宋佳斩获视后桂冠时,闫妮笑着送棉花的一幕让人感动。


什么是活人感”?为什么大家向往它?营销怎样拿“活人感”作文章?

“活人感”是一种真实情绪共鸣


“活人感”没有严格的学术概念,而是一种集体情绪共鸣。它体现在社交媒体上,是博主打破精致人设,拥抱真实状态;是品牌客服不再机械回复,而会调皮接梗甚至自黑;是广告不再歌颂遥不可及的理念,转而讲述普通人充满褶皱的生活故事。

在抖音、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活人感”已成为今年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它代表了一种高能量内容的呈现:可能是波嬉风穿搭的自然随性,也可能是生命力拍照的自然状态。而在品牌内容中,它表现为有情绪、有场景的故事感。

为什么大众渴望“活人感”?


1、对完美主义的疲惫

长期以来,当“高级感”“松弛感”等符号被装扮成生活模板,明星红人时刻保持完美状态,这种表演式生活消耗着人们的耐心。大家渴求真实的生活状态,毕竟把“累了”写在脸上,比戴着假笑面具更轻松。

2、对人类主体性的追求

当DEEPSEEK能替你吵架,豆包能生成漂亮的照片,AI恋人比真人更懂说情话,而人类在效率赛道远远比不上机器。此时“活人感”突然具备了哲学抵抗的意义。会出错、会嬉笑怒骂、会保存每一张拍糊的生活碎片,成了证明人类主体性的真实细节。我们用允许自己“做得不好”的勇气,对抗AI定义的“最优解”。

3、对标签化的反叛

MBTI、浓人淡人等标签不断切割着个体的多元性。活人感强调的“复杂而不单一”就显得越发珍贵。存在主义焦虑也催化了活人感的流行。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许多人用嬉笑怒骂对抗生存焦虑和生活的虚无。人们借助活人感拒绝“被定义”,证明自己是充满矛盾的立体存在。

品牌营销如何“活”起来?


从仰望到平视:视角转换的艺术

传统营销习惯用“成功学叙事”构建仰望视角,而“活人感”营销则将视角转换。阿迪达斯放弃冠军领奖台的高光时刻,转而拍摄运动员母亲亲吻女儿额头时的真情流露,这个瞬间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将“英雄”还原为“需要被爱的人”。



从符号到生命:IP人格化

蜜雪冰城的“雪王”街头卖艺,多邻国的绿色小鸟“多儿”追星玩梗。品牌吉祥物不再当安静的“美男子”,而成了用户的电子好朋友。这种人格化IP与品牌融为一体的策略,让用户产生朋友般的亲近感。当IP被赋予思想、灵魂和成长能力,就能消解品牌的扁平符号属性,实现更深远的影响力。



从官方到朋友:距离不再遥远

2025年初,海尔CEO周云杰意外走红后,品牌迅速响应,将官号简介改为“我们老总即将出道”。周总带着认证回归微博,评论区秒变“哆啦A梦许愿池”。这种不装、不说教,把网友当自己人的态度,让海尔的“活人感”营销圈粉无数。用户通过真实个体完成对品牌的情感投射,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


结语


2025年的营销战场,胜负已不再取决于预算多寡或技术高低,而在于能否建立真实的情感联结。在这个算法高度优化、内容信息饱和的时代,人类创作时的颤抖笔触、偶然失误,甚至刻意打破规则的“叛逆”,有着最动人的灵魂。

注:本文系广告门企业用户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作为该用户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点赞 3
收藏
微信分享
关闭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