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山姆“冰块刺客”曝光,刺了4亿中产一刀?!
发布时间:2025-07-09 10:32 浏览量:4
作者 | 杨阳 来源 | 顶尖广告
俗话说,有情饮水饱,但在这酷暑的夏天,恐怕得加个前置定语 —— 有情饮‘冰水’饱。
差点以为世界是个巨大的太上老君炼丹炉,走在路上都觉得要被晒化了。
这时候一杯冰水下肚,无疑是最快、最具性价比的消暑招数。
万万没想到,面对山姆的“冰块”,钱包反倒变得拔凉拔凉的了。
山姆的冰块最近冲上了热搜。
准确说,是山姆卖的农夫山泉冰块 ——
你没看错,那个被称作“水茅”的农夫山泉,又想出了赚钱的新点子:把水冻成冰块卖。
最近,农夫山泉在山姆上新了一款“纯透食用冰”,2kg一袋,卖22块8。

图源:小红书网友
买过的网友说,拎着挺结实,分量也足,可一算账就不对劲了:
一袋冰的重量只相当于4瓶500ml的矿泉水,同样多的水,冻成冰后算下来每瓶要 5块7,身价差不多翻了三倍。
“这么贵的冰块,总得有点特别之处吧?”
网友们急着找产品亮点,好说服自己没当 “大冤种”。
仔细一看才发现,山姆和农夫山泉这波合作,确实有备而来。
山姆的产品详情页上写得明明白白:“杭州千岛湖水源;洁净过滤消杀用水”。

图片来源:山姆会员商店
工艺上更有说法,宣称用24到32小时的超低速缓慢冻结工艺,就因为这特殊工艺,相比普通制冰,农夫山泉的冰块融化速度能慢20%。
总结下来,核心卖点就仨:干净、化得慢、方便。
光说不算,为了让人信服,农夫山泉还做了张对比表,把自家冰块和家庭自制冰比了个遍 ——
从冰冻时间、融化速度到气泡、杂质,各项数据都是自家的纯透食用冰完胜。

图源:山姆会员商店
不仅如此,农夫山泉还悄悄 “夹带私货”:表面上推荐用这冰块做专业品酒、微醺调饮、自制冷饮,实则顺带把自家几款产品也拎出来刷存在感,拓展更多饮用场景。
卖点和适用场景讲得头头是道,可让人意外的是,农夫山泉这次在包装设计上却格外“抠门”。
众所周知,农夫山泉常说“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它家瓶装水的成本大头在瓶身和瓶盖。
但这款纯透食用冰却走极简风,包装简陋得有点“放飞”。

图源:山姆会员商店
看到这儿,大家大概也明白了:水不值钱,袋子成本忽略不计,最大的成本可能在能源、工艺和运输上。
但不管谁看到2kg一袋的冰卖22.8元,第一反应多半是:这不会是割韭菜吧?
“自家冰箱制冰不香吗?”

“直接买农夫山泉冻,能省一大半冰箱电费啊!”

“别忘了,这可是山姆卖的冰。”
不过很快,舆论风向就转了。等理智压过第一反应,不少网友开始为这冰块“撑腰”:
“成本高不代表是天价,这价格还算合理。”

“自己试试制冰就知道差距了,再说其他便利店的冰也不便宜。”

“目标人群不一样,有需要的自然会买。”

甚至有人觉得用矿泉水价格换算冰块的算法太离谱:
“难道买面包还按面粉价算吗?”

看得出来,大部分网友对山姆这款农夫山泉冰块的观感还不错,不少人直说:
“被安利到了,想去试试”。

从一开始的质疑,到慢慢理解,再到被种草,这波突然冲上热搜的操作,反倒成了免费广告 ——
山姆和农夫山泉,这波属实赢麻了。
山姆的“天价冰块”之所以能在热搜上吵翻了天,说到底还是撞上了新茶饮市场早就给消费者喂熟的 “低价预期”——
就像习惯了路边摊三块钱管饱的豆浆,突然瞥见星级酒店一杯豆浆卖三十,任谁都得愣一下。
要知道,去年这时候,蜜雪冰城那1块钱的冰杯有多火,现在的网友记得就有多清楚。
雪王那会儿推出的冰杯,大杯才卖1块钱,还贴心分了“正常冰”和“少冰”两种,被网友笑称“等于白嫖冰块,连冰箱电费都省了”。

图源:蜜雪冰城
结果上线第一天就把不少门店的冰柜抢空了 ——
大爷大妈拎着购物袋囤,年轻人抱着冰杯往家跑,那架势像是要把一整个夏天的冰都锁进自家冰箱。
可火过头就容易“翻车”,雪王的冰块供应链压根扛不住这波疯抢,不少门店当天就挂出“冰杯售罄”的牌子。
急得没抢到的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直嚷嚷,说被雪王“放鸽子”“戏耍感情”。
最后还是蜜雪冰城连夜发致歉声明,赌咒发誓要“加足马力造冰,让大家随时喝上冰爽的水”,这才把舆论火头压下去。

图源:蜜雪冰城
而这波操作也让茶饮圈看明白了:一块钱的冰杯,看似赔本赚吆喝,实则是勾着人进店的“流量密码”。
于是乎,整个新茶饮行业掀起了一场“冰杯内卷”。
今年古茗紧跟着推出500ml 的1元冰水,还能搭配2.5元的鲜活柠檬水,等于3块5就能捧着冰饮遛弯;

图源:古茗
书亦烧仙草更机灵,搞起“任意消费 + 1元换购冰杯”,逼着你顺带买杯奶茶;

图源:书亦烧仙草
就连一些小众品牌也跟风,把“免费加冰”“冰杯0.99元”的招牌挂得老高。
这些品牌打得一手好算盘:用几毛钱成本的冰块当“钩子”,既能讨好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又能悄咪咪提升门店客流,简直是低成本引流的教科书。
也正因如此,当22块8一袋的农夫山泉冰块摆在山姆货架上时,网友们才会条件反射般地皱起眉头。
毕竟刚被1块钱的冰杯“惯坏了”,突然面对翻了几十倍的价格,任谁不得嘀咕一句:“这冰是艾莎公主亲自给我冻吗?”
夏天卖冰杯,正成一门越来越火的好生意。
冰杯能火起来,本质上是踩中了“即时自由”和“社交价值”的双痛点。
除了最基本的降温刚需,也与当下年轻人喜爱的diy饮品热潮密不可分。
尼尔森IQ的调研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在便利店买冰杯的消费者里,69%都是为了自制饮料。
小红书上搜“冰杯自制饮料”,七千多篇笔记里藏着各种脑洞:
从用冰杯复刻某茶的杨枝甘露,到混搭气泡水和水果做特调,年轻人捧着自己调的饮品拍图发圈,收获的点赞和教程追问,比喝到嘴里的甜味更让人满足。

图源:小红书@热爱生活的兔子
渠道商们自然不会错过这波热度,早就把冰杯升级成了“组合营销引擎”。
美团小象超市推出的霸气橙子冰茶套餐,直接把 NFC 橙汁、茉莉绿茶、冰杯和柠檬水打包,等于把“DIY 工作台”送到家;
饿了么更懂年轻人的微醺需求,在“DIY特调专区”里摆上“酒 + 冰块 +饮料”三件套,简直是把“懒人调饮”的心思摸得透透的。
品牌方们更是玩出了花,把冰杯营销的创意卷到新高度。
全家便利店今年夏天推出的MBTI 人格冰杯,瓶身印着“E 人驾到,冰块自带社交属性”“I人勿 cue,独饮冰杯更自在”,精准戳中年轻人的身份认同;

图源:小红书
7-Eleven 和罗森的小熊造型冰杯更绝,棕色小熊冰块自带咖啡焦糖香或可乐味,刚上架就被网友拍了一堆 “开箱测评”,连吃冰都变成了萌系体验;
图源:小红书网友
盒马则走“国风路线”,推出冷萃龙井茶搭配虎跑泉水风味的冰杯,喝的时候既能尝到茶香,又能想起西湖的水,地域特色和口感双双拉满。
从当年无人问津的孤立商品,到现在全网追捧的“场景消费 C 位”,冰杯早就不是简单的“装冰容器”了。
就像农夫山泉在山姆卖的纯透食用冰,看似在卖冰,其实是给货架上的咖啡、橙汁当“最佳拍档”——
加几块冰进去,普通饮品瞬间变“特调”,这不就是在给消费者递灵感、送乐趣吗?
话说回来,22块8一大袋的农夫山泉冰块,你会为这份“冰爽创意”买单吗?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