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鼓浪文化:品牌战略要少想“奇招”
发布时间:2025-07-10 11:53 浏览量:29
总有人觉得,品牌要想活得好、活得久,得靠个“惊天大招”——要么是颠覆性的黑科技,要么是刷屏的营销事件,要么是赌对下一个风口。这种“出奇制胜”的幻想,听着刺激,实则害人不浅。它让企业天天琢磨“明天靠什么爆红”,却忽略了最关键的问题:今天该做什么,才能让企业活到明天、后天,甚至更远的未来?
品牌进化,不是买彩票,是种地。 它不是押宝某个虚无缥缈的“奇点”,而是老老实实、日复一日地耕耘你脚下的这块田。未来的参天大树,得靠今天扎扎实实的根系和持续不断的浇灌。
为啥“出奇制胜”不靠谱?
像赌博,输不起: 把宝全押在一个“奇招”上,风险巨大。成了,可能昙花一现;败了,可能伤筋动骨甚至直接翻车。市场变化太快,赌对一次不代表次次能赢。
忽视基本功: 光想着放大招,容易忽视最基础、最重要的东西:产品是不是真的过硬?服务是不是真的到位?团队是不是真有战斗力?内部流程是不是高效?没有这些基本功,再炫的“奇招”也是空中楼阁。
动作变形: 为了追求“奇”,企业可能去做一些脱离自身能力、违背品牌核心价值、甚至损害长期利益的事情。短期可能博眼球,长期看是自毁长城。
错过真正的积累: 把精力都花在找“奇招”上,就没心思去耐心打磨产品、深耕用户关系、优化运营效率、培养人才梯队。而这些,才是支撑企业穿越周期的真正力量。
那“现在做什么”才有未来?
聚焦能持续创造价值的“实事”!
1.把“客户”刻在骨子里,现在就开始:
真听真看真感受: 别光看冷冰冰的数据报告。老板、产品经理、一线员工,都要经常和客户泡在一起。听他们抱怨什么、表扬什么、期待什么。客户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就是下一个增长点。
解决“真痛点”,不是自嗨: 别总想着发明个“酷炫”但没人用的东西。盯着客户现在用你产品/服务时,哪里不爽、哪里麻烦、哪里花钱多,扎扎实实去优化它。把现有客户服务好,口碑自然来,复购率自然高,这就是最稳固的基本盘。
把体验做到“润物细无声”: 从购买到使用,再到售后,每个环节都力求顺畅、省心、甚至有点小惊喜。让客户觉得“用你家东西就是舒服、放心”。好体验,是拴住客户最牢的绳子。
2.把“内功”练扎实,现在就开始:
产品/服务是命根子: 持续投入,死磕质量、性能、可靠性。别想着靠营销忽悠,一次糟糕的体验就能毁掉长期建立的信誉。好产品自己会说话。
效率就是生命线: 不断审视内部流程,砍掉冗余、减少浪费、提升人效和资源利用效率。省下来的钱和时间,就是应对未来的弹药。
团队是发动机: 招对人、用好人、培养人、留住人。营造公平、开放、能打硬仗的团队氛围。让员工有成长、有奔头,他们才愿意和企业一起拼未来。一个好团队,能扛过任何风浪。
学习能力是护身符: 鼓励团队保持好奇心,拥抱变化。新技术、新趋势来了,别抵触,先去了解、去尝试、去判断怎么为我所用。快速学习、快速适应的能力,比预测未来更重要。
3.把“核心”守住了,同时保持开放:
知道自己是谁,要什么: 清晰的品牌定位和价值观是定海神针。别什么热点都蹭,什么钱都想赚。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核心领域做深做透,建立壁垒。
小步快跑,持续迭代: 未来不是规划出来的,是试出来的。基于对客户和市场的理解,不断推出小改进、新功能、新服务模式。快速验证、快速调整。积小胜为大胜。
开放合作,借力使力: 别关起门来造车。看看同行在做什么,跨界有哪些新玩法。找到合适的伙伴,优势互补,一起把蛋糕做大。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
说到底,就一句话:聚焦当下,做对的事,并把对的事持续做好。
别再沉迷于寻找一鸣惊人的“奇招”了。把目光收回来,把手上的事做好:服务好今天的客户,打磨好今天的核心产品,建设好今天的团队,优化好今天的效率。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工作,恰恰是在为企业的未来铺就最坚实的路基。
未来不是等来的,也不是赌来的。未来,是由无数个扎实的“现在”堆积而成的。 现在把根扎深,把干练壮,未来自然枝繁叶茂。品牌进化,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拼的是耐力、是基本功、是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少点幻想,多点实干,这才是通向未来的正途。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