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被嘲“屎到淋头”,农夫山泉冤种公关笑拉了!
发布时间:2025-07-24 10:16 浏览量:625
作者 | 杨阳 来源 | 顶尖广告
俗话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最近,杭州自来水异味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全网还一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屎慌”。
好在这起事件终于在今日真相大白:所谓“粪水自来水”实为网友捏造的谣言,相关造谣者已被依法查处。

好消息:粪水是假的!
坏消息:农夫山泉怕是白忙活了?
毕竟奔走在一线、跑断腿辟谣的农夫山泉,这会儿疑似成了史上最大冤种公关。

众所周知,这几天杭州余杭区仁和街道、良渚街道部分区域的自来水出现异味、水质发黄浑浊等情况,相关消息刷爆了屏。
网上流传着“水管和粪水管接错了” 的说法,一度被网友编成段子 ——
“世界果然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再也不用为工作捅娄子焦虑了”,反倒成了反内耗的绝佳素材。

图源:小红书网友
但这事儿搁农夫山泉身上,可就没这么“轻飘飘” 了。
有网友晒出一份“余杭受影响企业名单”,里面提到农夫山泉在良渚街道设有生产基地,涉及茶 π、东方树叶等品牌饮料的生产,且用水量等级标注为 “极高”。

图源:小红书网友
言下之意,农夫山泉怕是也难逃“屎到淋头” 的命运。
这话一出,简直像平地炸响一颗惊雷,把网友手里的矿泉水都“炸” 得喝不下去了 ,属实喝不了一点。
但很快,相关部门公布了调查结果:异味源于藻类厌氧降解产生的硫醚类物质导致的水源污染,目前已通过切换水源控制住了问题。

图源:@央视新闻
一纸公告直接击碎 “粪水” 传闻,哪有什么重口味,不过是场流量猎奇的大型狂欢罢了。
可自古以来“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大家往往不关心热点事件的反转,反倒是那些炸裂性、吸引眼球的内容,更容易牢牢占据消费者的心智。
因此,农夫山泉急了:我有以下两点想说。
一是,农夫山泉在余杭没有生产基地,淳安、建德倒有;
二是,农夫山泉从来不使用城市水源。
至于农夫山泉是怎么澄清的?人家选了最笨最实在的法子—— 扎进评论区一条条回应。
有人担心涉事区域的食品厂受污染严重,产品可能夹带微生物或有怪味的化学物质,直言“就算梁静茹给勇气,也不敢喝了”。
农夫山泉看见了,大大方方澄清:“在余杭没有生产基地。”
在新闻媒体的账号下,农夫山泉也不凑热点只专注辟谣:“我们在余杭没有生产基地,也从来不用自来水生产水和饮料。”

严重怀疑农夫山泉已经把“澄清” 刻进了品牌 DNA,简直像每条大街小巷见面都得喊一句 ——“在余杭没有生产基地”。
对于帮忙辟谣的网友,农夫山泉更是感谢万分,回复里的感叹号都透着满满的诚意。

不光在微博上四处解释,农夫山泉也没落下小红书,高强度冲浪两边都顾着。

光是线上辟谣还不够,甚至盯上了线下渠道,直接在商超货架投了巨幅海报,上面赫然写着:
“29 年从不使用城市自来水,农夫山泉源自浙江千岛湖,千岛湖是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

图源:@后沙月光本尊
这架势,就差举着大喇叭向全世界宣告:自家的干净水源没受影响,非要撕碎那些网传的不实谣言不可。
一通操作下来,感觉农夫山泉公关部的手都要磨出火星子了。
古有木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今有农夫山泉“东市刷评论,西市发声明,南市贴海报,北市谢网友”,真的笑不活了。
凭着这般朴素又硬核的澄清操作,农夫山泉的公关直接出圈,笑倒一众网友。

有人可能会问,农夫山泉为啥不直接公开发声明,非要选这种跑断腿、磨破嘴的方式澄清呢?
这事儿其实不难理解—— 本质上是不想让自家产品和 “粪水” 那套不实标签形成形象捆绑。
要知道,农夫山泉在评论区当场解释澄清,是为了高效对接那些不了解来龙去脉的人,属于针对性沟通。
这种方式既显露出品牌的重视,也更容易让人对关于农夫山泉的传闻改观,毕竟真诚永远是最大的必杀技。
再者,如果公开发声澄清,反倒可能在社交平台掀起更大波澜。
经新闻媒体一番报道后“农夫山泉”和“粪水”两个标签的联系会被反复强化,局面很容易失控。
在传播学和公关学领域,辟谣成本本就比造谣高得多,一旦尺度没拿捏好,很可能“越描越黑”,陷入品牌自证的怪圈。
与其这样,不如让互联网的记忆慢慢淡化,不主动扩大负面影响力,反倒更稳妥。
相比之下,这种四处卖力评论的公关形式,活人感拉满,既展现了品牌会玩social 的一面,又能让网友自发向身边人分享农夫山泉这波爆笑公关操作。
这种“自来水式” 讨论,可比严肃的公告更有营销热度和传播效果。
另一个原因或许是,农夫山泉最近正处热度巅峰,根本不缺讨论话题。
估计大家都有耳闻,农夫山泉的红色尖叫成了二手平台的紧俏货,价格从最初的5元一瓶,飙升到 49~79 元不等。
甚至一度被炒到 188 元一瓶、8500 元一箱。

谁能想到,有朝一日连饮料都能摇身变“奢侈品”?
引发全网疯抢的原因,说起来有点匪夷所思,归结起来是“产品绝版 + 情怀营销”的双重 buff 在发力。
红色尖叫刚上市时,因为味道太“独特”,被网友调侃成“史上最难喝饮料”—— 每个消费者都能品出不一样的难喝,一度遭到群嘲。

图源:小红书
后来,农夫山泉结合消费者反馈和市场销量,很快就把这款红色尖叫下架了。
直到去年,尖叫品牌迎来20 周年,农夫山泉才宣布限时回归,限量复刻了一万箱。
靠着“史上最难喝饮料”的噱头,红色尖叫很快被抢空,频频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的测评区,成了炙手可热的创作素材。
大家实在好奇“到底难喝到什么程度”,反倒催生出跃跃欲试的消费欲。
如今,去年发售的红色尖叫保质期只剩不到半个月,而农夫山泉暂时没有重启生产的计划,这意味着它即将彻底“绝版”。
这无疑进一步哄抬了身价,堪称流量密码。
再加上前段时间娃哈哈爆发遗产纠纷,宗老的人设受到冲击,农夫山泉反倒意外成了最大赢家,市场销量和口碑声誉都有所提升。
基于眼下的局面,农夫山泉无疑霸占了话题中心,成了热搜制造机。
这种时候要是正式回应不实消息,反而会稀释品牌自身的关注度。

回头看农夫山泉这波操作,与其说是“冤种公关”,不如说是场以笨制胜的形象逆袭。
没有华丽的公关辞令,全靠真人下场刷评论、举海报、谢网友,把大企业的架子拆得干干净净。
这种“笨拙”感,反倒让品牌从冷冰冰的饮料生产商,变成了会着急、会解释、会跟网友掏心窝子的“实在人”。

从前提起农夫山泉,或许只想起“大自然的搬运工”;如今再聊起,谁不会会心一笑想起那个在评论区复读“余杭没基地”的较真模样?
这场意外风波里,它没靠营销套路,愣是用最朴素的真诚,把“被牵连”的被动局面,转成了“接地气 的形象加分项。
说到底,互联网哪有那么多深仇大恨,大家反感的从来是敷衍和傲慢。
当一个品牌愿意放下身段跑断腿辟谣,这份“活人感”本身,就是最好的形象滤镜——
这波“冤种”,当得值。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