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登录 企业用户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登录即创建广告门账号

综合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e生活营销 NIKE 五月天 宝马 蒙牛 ADIDAS 招聘 京东 母亲节 WPP 肯德基 金瞳奖 中秋 ai 泡泡玛特
清除历史

把方向盘交给用户:小红书「人感营销」撕开红海战局

发布时间:2025-07-25 10:42     浏览量:86


智己 汽车 小红书 品牌营销 红海 广告 爆款 内容营销


在品牌营销激烈内卷的当下,小红书正成为品牌破局的关键战场——作为小红书官方认证的整合营销代理商,众引传播以连续三个季度斩获「RedCase标杆案例」、凭宜家项目摘得「Seed Awards品牌长效增长金奖」的实战积淀,持续刷新行业标准。


而就在最近,我们与智己汽车共创的爆款战役再次引起关注:通过深入用户真实生活场景的「人感营销」,助力智己L6夯实时尚标签,更在小红书掀起“防晒神车”等破圈热潮,助力留资线索同比增长200%,形成订单极速增长!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三位重量级嘉宾:


来一同探讨智己如何在小红书将冰冷参数转化为用户心动——揭秘高端新能源汽车的种草心法。


医美护肤人群?SPA级防晒?这些词竟高频出现在一款新能源汽车的小红书传播策略中!2025年4月,全新智己L6上市前夕,团队面临一组冰冷数据:核心TI(目标兴趣)人群占比持续下滑,品牌信任度波动剧烈,年初月销量未达品牌预期。


而竞品词条已垄断用户心智:小米=性价比、极氪=运动、阿维塔=豪华。更残酷的是,第三方监测显示:智己的种草内容正持续为竞品输送流量,沦为对手的“血包”。


然而两个月后,剧情逆转:日均搜索量暴涨50%,TI人群增长超10%,5月大定订单突破8,500台,硬生生从红海中撕开缺口。这场逆袭背后,暗藏一个行业集体焦虑——当数据透明化让营销沦为“明牌博弈”,品牌如何避免同质化绞杀?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内卷已蔓延至小红书种草:


  • 卷人群:垂类达人被反复争抢,购车意向人群竞价水涨船高;

  • 卷卖点:零百加速、激光雷达、续航里程高度同质化;

  • 卷场景:家庭出行、周末郊游等场景被反复透支;

  • 卷出价:竞品词条CPC(单次点击成本)飙升300%。


传统新车上市陷入僵化的“三步走”套路:


  • 堆砌参数:续航、芯片算力、零百加速;

  • 捆绑场景:家庭出行、长途自驾、都市通勤;

  • 拉表对比:用Excel表格对标竞品“性价比”。


若按此逻辑,智己L6的“灵蜥数字底盘”“瞬感智控防晒天幕”等技术亮点,终将沦为参数表的注脚。


当所有人都在用"出行场景"造需求,我们必须思考:

车对用户到底意味着什么?



转机来自一次数据对撞后的发现:


通过小红书灵犀平台AIPS人群数据与智己试驾用户画像交叉分析,团队发现颠覆性结论——智己L6的核心用户买的不是“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身份标签。


他们中有“LuLulemon瑜伽裤信徒”的都市女性,有追求“小麦色皮肤”的运动达人,也有用大疆记录生活的美学爱好者。这群人的共同标签是:“悦己悦人,标新立异是他们的社交通行证”。



策略升维:汽车种草3.0时代来临


  • 1.0时代(以车找人):强调性能参数;

  • 2.0时代(以场找人):捆绑用车场景;

  • 3.0时代(以生活方式找人):用圈层身份定义产品价值。



这场“美妆式营销”围绕三大圈层展开:




今天的品牌传播早已不再是品牌大制作、大创意的时代,而是由许多“超级小内容”构成的沉浸式、交互式的立体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也不再是以品牌为主导的单向输出,而是真正做到与用户共创。


品牌不再是创作的主体和内容的主角,真实的“人”才是!


1、产品卖点场景化:从工程师语言到用户语言


一个个原本生硬晦涩的产品卖点,被转变成鲜活的用户场景、生动的社交语言,最终形成有影响力、转化力的内容。

“瞬感智控天幕” → “开车不涂防晒霜”(皮肤科医生实测紫外线隔绝率99%);

“灵蜥数字底盘” → “小街巷一把掉头”(Vlog展示窄路转弯场景);

“贝果座椅” → “健身后按摩躺椅”(健身博主演示腰部支撑姿势)。


2、内容共创激活信任


小红书一直强调自己是一个“Human to Human”的平台,在这个项目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 护肤博主反向定制:@Taoyii格一提出“天幕分区防晒”建议,品牌48小时内响应,真正实现了达人的“反向定制”;

  • 跨圈层信任背书:皮肤科医生用专业仪器测试紫外线数据,骨科医生解析座椅人体工学;

  • 线下事件发酵:上海武康路“敢玩不怕晒”车队巡游,用户打卡笔记曝光超2,000万,真正通过UGC把营销IP和线下事件发酵成为线上流量热点。


3、爆款内容公式提炼


在和用户、达人进行内容共创的同时,团队也通过数据分析回溯,不断提炼出高效内容模型,实现从小内容产出到超级内容的沉淀与放大。

图文公式:高颜值封面(人车比7:3) + 前3图场景痛点 + 中段技术可视化 + 结尾身份认同

视频公式:前3秒痛点激活(“夏天开车裹成养蜂人?”) + 中段解决方案演示 + 10秒卡点美照收尾



1、心智破圈:撕掉技术标签,抢占生活方式高地


“防晒神车”心智渗透率行业第一,外观及防晒带来用户大量好评;

用户主动关联标签#都市潮流座驾 ,站内NPS(净推荐值)达73.8%

智己L6上市5天曝光近9000W,互动40W+,远超对标竞品同期数据。


2、人群资产:跨圈层高效流转


AIPS人群总量5000W+,较3月增长49.9%,位列轿车行业第4

AIPS各阶段人群渗透率在对标竞品中位列第一,目标人群渗透率突破70%+


3、生意爆发:大定订单逆袭红海


日均搜索量增长50%+,在对标竞争车型中仅略低于特斯拉Model 3;

小红书KOS线索量同比增长200%

最终5月大定订单较4月增长近800%



1.品牌营销的普遍误区:把用户“看扁了”


品牌营销往往习惯用“品类思维”来看到目标人群。品类标签、品类关键词、品类达人、品类卖点……

当品牌还在用“新能源意向人群”“20-30万价格带”等扁平标签定义用户时,已然忽略了一个事实:用户的生活半径远超品类边界。

一位“健身达人”可能同时是医美消费者、旅行爱好者、数码发烧友。智己的破局,始于将视角从“汽车品类”切换到“人的全景生活”。


2.数据不是终点,而是洞察的起点


小红书AIPS人群资产、搜索词云、CPTI成本等数据,其价值绝非仅用于结案报告。

真正关键的是通过数据发现“为什么”——到底是怎样一群人在购买我们的产品?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Job to be done”又是什么?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防晒天幕引发医美人群共鸣?为什么贝果座椅打动健身群体?这要求团队既读懂数据,更读懂数据背后的人性。


3.用户共创的本质是"让渡定义权"


从护肤博主定制防晒方案,到用户改装车引爆UGC,智己验证了一个趋势:

品牌正从“产品制造商”蜕变为“生活解决方案策展人”。真正以人为本的品牌态度,是敢把方向盘交给用户!



1. 当我们在说“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时候,到底在说什么?


越来越多的品牌都将“以消费者为中心”作为品牌战略之一。可是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钻进用户的生活里——爱他们所爱,痛他们所痛。

在智己L6的案例中,我们发现的不是“新能源购车人群”,而是一群通过车去实现美好生活方式的人。

真正的Consumer-centric不是用参数定义产品,而是让产品成为用户生活方式的自然延伸。


2. 创造“Reason to Buy”的新范式:从“比参数”到“秀生活”


红海行业的通病是陷入“公平秤陷阱”:比续航、比算力、比零百加速……最后所有品牌都变成Excel表格里的标准化商品。

但智己L6的破局证明:同一个产品,可以有一千种购买理由——其中的关键动作是用小红书数据“翻译”技术卖点。跳出老套的“家庭出行场景”,反而创造出用生活方式差异去占据用户心智的绝佳机会。


3. 建立品牌资产:从“动态生活方式”到“长期态度绑定”


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会受到文化潮流的影响,但底层的生活态度相对稳定。

品牌要做的是既要关注显性的外化符号:比如“防晒”是医美党的长期刚需,“健身恢复”是运动人群的高频痛点;将相对稳定的生活态度与品牌内核做强绑定:把“敢玩不怕晒”的态度和智己“极致驾控”的基因强关联,让短期爆点沉淀为品牌资产。

参数会过时,但人对“更好生活”的追求永远存在。这也是给所有品牌的启示。



1. 拒绝模版化,为品牌和产品设计「人设」,是生活方式具象的锚点


智己 L6 案例的成功,本质是完成从「参数刻画」到「有性格的生活伙伴」的人设蜕变。

这种产品及品牌人设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基于人群圈层的真实需求——花颜悦己者的圈层人群需要「SPA 级防晒」的安全感,养身韧体者依赖「按摩躺椅」的舒适感,社会新鲜人追求「灯语 + 配色」的独特性。清晰的人设让品牌跳出「比参数」的泥潭,用「这就是为我量身打造」的吸引力,将技术卖点转化为用户的「生活必需品」,最终形成「对的人自然被吸引」的良性循环。


2. 人感互动的本质在于 「利他」,而非流量的取巧


智己 L6 的内容策略让我们看到:用户对品牌内容的耐心,只留给 「真正解决问题」 的部分。

当护肤博主提出 「天幕分区防晒」 建议,品牌 48 小时内响应并让达人 「听劝」 反馈,这种互动不是找热点的取巧,而是实实在在回应 「开车怕晒黑」 的痛点;当骨科医生解析贝果座椅的人体工学,不是炫技式科普,而是解决 「健身后腰疼」 的实际需求。

反观那些只为流量狂欢的内容,往往沦为 「一次性种草」。

内容围绕 「人」 的情绪(怕晒、怕累、怕尴尬)、场景(通勤、健身、社交)和共鸣(「终于有车懂我」)展开,才能让流量沉淀为信任,让互动转化为行动。


3. 微小体验的 「真实感」,往往最能打动人心


在参数高度透明的时代,用户对 「大而全」 的宣传早已免疫,反而是 「小而具体」 的体验触点最能打动人心。

智己 L6 将 「瞬感智控天幕」转化为「开车不涂防晒霜」,把「灵蜥数字底盘」落地为「小街巷一把掉头」,让「贝果座椅」成为「健身后按摩躺椅」,这些都是将微小场景痛点转化为体验记忆点的范例。

这些触点之所以有效,在于它们足够真实——是女生开车时不想被晒黑的日常,是新手在窄路会车时的紧张,是健身后浑身酸痛的疲惫。品牌用心捕捉这些小到容易被忽略的瞬间,用技术细节给出解决方案,用户才能在 「啊,这就是我需要的」 的共鸣中,感知到品牌与竞品的本质差异。

毕竟参数可以模仿,但对用户生活细节的洞察与回应,才是真正的人感关怀。


品牌的蓝海不在参数表里,而在人的生活里!


当特斯拉卷智驾、小米卷性价比、极氪卷零百加速时,智己L6选择了一条反共识的路——把车拆解成“防晒利器”“健身伴侣”“潮流单品”,让死气沉沉的技术参数在生活场景和生活方式中得以重生。


这场战役的终极启示或许是:当极度透明的数据让营销沦为军备竞赛,对人的深刻理解成为最后的稀缺品那些看似“互不相干”的标签、内容和达人,恰好在这个时候成为了撕开红海缺口的尖刀。


因为用户从不负责为参数表投票,他们只为「更好的自己」买单!


注:本文系广告门企业用户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作为该用户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点赞 2
收藏
微信分享
关闭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