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鼓浪文化:品牌做定位之前,要先做定义
发布时间:2025-08-07 11:41 浏览量:55

现在做品牌,动不动就说“定位”,要抢占用户心智,要成为别人心里的“第一”。这本身没错。但问题出在哪儿?出在很多品牌把这事儿做反了,做拧巴了。它们太着急去“倒贴”别人(消费者、竞争对手、市场潮流)的想法,天天琢磨“别人喜欢啥?”“对手在干啥?”,结果把自己给弄丢了。自己都没整明白“我到底是谁”“我为啥存在”“我真正信啥”,就急着往别人脑子里塞一个“定位”,这能立得住?能长久?能真正和别人不一样?悬得很。
“花香蝶自来”不是鸡汤,是硬道理。 你得先有那朵独一无二、有自己特质和香气的“花”(品牌内核),自然能吸引真正喜欢你这味儿的“蝴蝶”(目标用户)。没有真东西,硬凹出来的“定位”,就像无根的花,看着挺美,一碰就散。

只顾着“别人怎么想”,容易把自己搞没影儿
迷失在跟风里: 看别人搞国潮火了,我也赶紧贴个中国风;看别人玩环保概念,我也马上喊“绿色”。结果呢?品牌变得像个“四不像”,啥都想沾点边,但啥都不精,啥都不像自己。用户也懵:你到底是谁啊?跟别人有啥区别?想想那些一窝蜂模仿喜茶、奈雪的茶的品牌,有几个真正活下来还活得好的?核心就是没自己的“魂”。
被数据牵着鼻子走: 调研、数据当然重要,但过度依赖,甚至被数据“绑架”就很危险。数据告诉你用户喜欢便宜、喜欢快,你就拼命降价、压缩流程,把当初自己坚持的品质、体验都扔了。最后,你可能暂时赢得了一些“价格敏感型”用户,但丢掉了品牌最核心的价值和那些真正认可你、愿意为你溢价买单的忠实用户。成了个“大众脸”,谁都能替代。
害怕做自己: 担心自己的独特主张太小众,不敢坚持;害怕自己的价值观会得罪一部分人,就模糊立场,想讨好所有人。结果呢?变成了一个毫无棱角、毫无记忆点的“老好人”品牌。谁都觉得你还行,但谁都不会特别爱你,也不会特别记得你。

“搞清自己是谁”是最大的差异化武器
真正的、持久的差异化,不是靠包装出来的噱头,而是从品牌骨子里长出来的。你把自己是谁、信什么、为什么存在、想解决什么问题搞明白了,这种独特性自然就显现出来,别人想抄都抄不像。
案例:Patagonia - “我们就是死磕环保的!”
他们没天天琢磨“消费者现在喜欢啥潮流?”。创始人就是个狂热的户外爱好者和环保主义者,品牌从骨子里就认定了“保护地球是第一要务”。
他们干了啥?用回收材料做衣服,鼓励你修衣服而不是买新的,甚至打出震惊世界的广告“不要买这件夹克”(为了环保,劝你少消费)。这在追求销量的商业世界里简直是“疯子行为”。
结果呢?那些真正认同环保理念、热爱户外的人,会觉得“这品牌太酷了!太真实了!和我是一路人!” Patagonia 没有为了迎合所有人而稀释自己的核心价值,反而因此建立了极其牢固的品牌护城河和一批死忠粉。它的“环保斗士”定位,不是硬贴的标签,是它“自己是谁”的自然外显。花香(极致环保理念)蝶(环保主义者/户外爱好者)自来。
案例:Lululemon - “我们服务瑜伽人,我们是认真的!”
起步时,没想一口吃成胖子做所有运动。创始人奇普·威尔逊自己练瑜伽,他深切理解瑜伽爱好者的痛点和需求。
他们聚焦再聚焦:产品死磕瑜伽服的功能性和舒适度(比如著名的“裸感”);店铺不仅是卖场,更是瑜伽社群中心,店员(叫“教育家”)很多是瑜伽教练;营销也紧紧围绕瑜伽文化和社区活动。
他们非常清楚“自己是谁”:一个为瑜伽习练者提供专业装备和社区归属感的品牌。 这份专注和“懂你”,让瑜伽爱好者们觉得“这就是我的品牌”。即使后来拓展到其他运动领域,其核心的“专业运动+社区连接”的“自我认知”依然清晰。花香(专业瑜伽社群文化)蝶(瑜伽深度爱好者)自来。
案例:苹果 (乔布斯回归时期) - “我们是用科技赋能创造力的!”
90年代末的苹果濒临破产,产品线混乱,啥都做点,啥都不精。乔布斯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做减法”:砍掉大量不相关的产品线。
他问的核心问题是:苹果是谁? 答案不是“卖电脑的”,而是“为那些有想法、想改变世界的人提供强大而优雅的工具”。这就是“Think Different”的灵魂。
基于这个清晰的“自我认知”,他们推出了色彩鲜艳、设计独特的 iMac,颠覆了当时沉闷的电脑市场;后来才有了 iPod、iPhone,每一款都贯穿着“易用性、设计感、赋能个人”的内核。乔布斯没太关心当时市场主流电脑在拼什么参数,他坚信苹果独特的价值主张。花香(极致设计+用户友好+赋能创造力)蝶(追求品味和效率的创意人群)自来。

怎么“搞清自己是谁”?问几个扎心的问题:
我为什么存在? 除了赚钱,解决什么别人没解决好的问题?满足什么更深层次的需求?(Patagonia 解决环保与商业的冲突;Lululemon 解决瑜伽爱好者专业装备和社群归属感)
我坚信什么? 哪些价值观是打死也不能变的?(Patagonia 的环保;苹果的设计与用户体验至上)
我最独特的能力/基因是什么? 是技术?设计?供应链?社区运营?还是创始人独特的经历和洞察?(Lululemon 对瑜伽的深度理解和社群运营)
我为谁而存在? 不是泛泛的“年轻人”“中产”,而是真正理解你、认同你内核的那群人是谁?(Patagonia 的死忠环保户外爱好者;早期 Lululemon 的瑜伽深度习练者)
如果明天品牌消失了,世界会失去什么? 这个问题最能检验你的核心价值。
定位,确实是要在别人心里占个位置。但那个位置的“地基”,必须是你自己坚实的内核——“我是谁”。没有这个“根”,你花再大力气去“定位”,去讨好,去模仿,都像在沙滩上盖楼,看着热闹,风浪一来就倒。或者,就算站住了,也是个随时能被替代的“普通货色”。
先关起门来,好好把自己整明白。 想清楚你存在的意义、你坚信的东西、你不可替代的价值。当你真正活出“自己是谁”的样子,你的言行、你的产品、你的服务自然会散发出独特的“香气”。这时候,再去谈“定位”,你会发现自己根本不需要硬挤进别人的脑子,那些真正懂你、爱你的人,会主动为你留出那个最独特的位置。
花香蝶自来。 前提是,你得先是一朵有自己独特香气、站得稳、活得真的“花”。别总盯着蝴蝶飞哪儿去了,先低头把自己的根扎深,把花开好。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