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广告门评分
让所有人快乐 , 是麦当劳最大的"野心"
发布时间:2025-08-21 10:34 浏览量:332
今夏,麦麦岛太“热”了。
超人气打卡盛况空前、新品火热的销售实绩、关键字搜索排名稳居首页...麦当劳「我去麦麦岛啦」主题活动热浪正在席卷全国。
8月13日起,麦当劳线下超7100家餐厅同步切换为麦麦岛“度假模式”,品牌热情邀约每一位消费者乘兴而来,探索一场美味、有趣、轻松的度假之旅。
从内卷式竞争到躺平文化,从搭子社交到MBTI人格测试,与年轻人相关的话题总能轻易登上热搜。诚然,他们是新一代的消费主力军,品牌们不遗余力地讨好与迎合,却鲜少有能真正做到以“平等的身份”与之对话、交流。因为这样的交流之间,离不开感同身受与换位思考。
毕竟,构成商业社会的本质是一个又一个产品的交易,在“万物皆可标价”的时代,你是否曾在一瞬间愕然地发现,那些陪你度过困境的恰巧是看似没什么价值的东西,比如一个挂在包上的玩偶、一个承载着青春回忆的冰箱贴、一个退了色的钥匙扣...才是疲惫生活里的解药,自己曾被温柔对待的证据。
所以,当年轻人选择在麦当劳里过30岁大寿时,他们不想要被说成是“长大不的孩子”,因为他们真正想要的是“小时候的快乐”。
创意周边、跨界合作、网络热梗...麦当劳不断“攻占”年轻人的社交语境,通过情怀叙事、情感共鸣、深度共创等方式,制造引爆全网热议的话题与事件。透过此次麦麦岛的体验和对行业的长期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即便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品牌营销依然不乏野心。
而麦当劳的“野心”却很纯粹很直接—— 让所有人快乐。
“去麦麦岛后,我的快乐又回来了”
你知道吗,麦当劳自己也有一个“快乐老家”?
麦麦岛(McDonaldland)——麦当劳叔叔和他好朋友们的家园。
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这是一个神奇的美味世界,也是麦当劳“小福”们的家园。除了耳熟能详的麦当劳经典角色:麦当劳叔叔、大鸟姐姐、奶昔大哥、汉堡神偷外,还包括吉士汉堡市长、薯条脆卜卜等众多人物。

如此算来,麦麦岛可谓是品牌沉淀了数十年的重要文化资产。站在品牌的视角来看,手握这张王牌以及几代人对麦当劳的情感认同,注定这场Campaign不能简单地去复刻,因它象征着一种与消费者缔结深刻关系的承诺的又一次兑现——和童年好友相约去吃麦当劳的那种单纯的快乐,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基于此,麦麦岛的“横空出世”称得上抓住了天时、地利与人和。在8月暑期档,麦当劳凭借其深厚的文化积淀,通过“好好吃”的限定美味、“好好玩”的趣味体验,以及超多的纪念品周边,邀请消费者走进麦麦岛,收获一份简单的快乐。
与此同时,麦当劳携手万豪旅享家,在全国14个城市推出了麦麦岛小福主题客房。从客房空间、到联合礼包,处处融入麦麦岛“小福”元素,打造松弛自在、趣味盎然的入住体验。另外,麦当劳联动滴滴出行,于13个麦麦岛旗舰店所在城市,推出麦麦岛主题车辆,在出行路上也能感受麦麦岛的欢乐氛围。麦麦岛的度假之旅,不再局限于单一赛道,而是融合美食、社交和生活方式打通用户触点,构建一个沉浸式的体验闭环。
如何围绕麦麦岛
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
一份简单的快乐,它既是情绪价值上的满足,也是感官体验上的释放。
为了这场Campaign,早在今年6月,麦当劳小红书账号就PO出10张撕拉照片“试水”。一方面,利用撕拉片的不可复制性,使其成为社交平台的“硬通货”,满足Z世代年轻人自我表达的诉求;另一方面,通过点赞、评论等互动形式,在年轻人心中树立四小福“好朋友”的形象,构建新的情感链接点。

随后,基于麦麦岛及小福的品牌资产,品牌编写并制作实体《麦麦岛导报》,用复古的报纸形式结合童趣幽默,打造既有品牌内容深度和娱乐性的传播利器。
如果说前期的预热+造势,是最大限度地吸引年轻人的目光,那么线下活动则是一次聚焦产品、文化、价值观与增值服务的集合,更是数字化时代中极具“人情味”的品牌体验。
一张彩色的小票,一张手写的明信片,或一次与麦当劳叔叔的互动,就能为你创造一份小确幸一份小惊喜,从忙碌的工作与生活中暂时抽离,感受最简单的快乐。此时此刻,用户不再是消费者,而是品牌故事的参与者、品牌价值的共建者。
值得一提的是,全网呼唤的麦当劳奶昔限时回归,即刻火上热搜,成为麦当劳的新晋流量密码。

在按部就班的生活日常中,在算法制造的审美疲劳中,用这种看似费时费力的线下打卡方式,麦当劳为每位踏上麦麦岛的“游客”,创造了一次不可复制的快乐旅程。同样地,年轻人的集体怀旧也为品牌“赋值”,让快乐在社交媒体上破圈传播,也让品牌资产焕发出强大的竞争力。
让快乐“生根发芽”
成为品牌生意增长的持续动力
事实上,如今的麦当劳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满足口腹之欲的快餐,而是被赋予了更多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快乐老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麦当劳在中国市场鲜明的战略布局,以及可圈可点的表现力。
麦当劳的快乐“野心”,在于坚守品质核心、传承品牌精神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创新,以消费者情感偏好为中心,重新定义了品牌与年轻一代的沟通模式。
从中,我们窥探到一些品牌建设方面的营销亮点与创意巧思:
·穿透力:让营销内容从“触达”到“扎根”
通过“大薯”与“大暑”节气的谐音结合,麦当劳自2015年起每年大暑日都会举行庆祝活动,邀请顾客一起“以薯消暑”。今年,以“有薯就够”为主题,打造融合美味与趣味的线下主题快闪空间“大薯便利店”,开展薯条促销及周边产品推广,让“大薯日”成为消费者和麦当劳之间每年一次的默契约定。

·共情力:年轻人的事,让年轻人自己做决定
为积极响应粉丝心声,麦当劳曾在今年年初,放出薯饼限时全天供应的消息,像极了完成“朋友们之间的某个约定”,让品牌营销更有温度;再比如,利用产品的特性去做差异化营销的“铲子换板烧”活动,不仅有效拓展Z时代沟通新场景,也让消费者在活动参与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每天,无数的品牌竞相涌现,试图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但真正能让打动人心的方法,向来都是真诚倾听消费者的心声,做到及时采纳,高效优化。
·共生力:借营销之力,让品牌和消费者的关系愈发紧密、实时和双向
在麦当劳的“快乐”生态中,周边产品已不再是品牌的附属品,而是从产品价值向情绪价值的进阶,这也是品牌长期深入社交媒体与消费者“对话”,洞察用户需求的有效体现。
今年六一,麦当劳携手3D艺术家Eva Cremers共创童趣体验,以麦乐鸡为原型的“麦乐鸡薯条碰碰车”和“麦乐鸡泡泡机”玩具,萌趣的造型加上标志性的多巴胺配色,一推出就迅速成为焦点,并在社交媒体引发广泛话题讨论。通过不断进化的、个性鲜明的品牌体验,打破传统消费的单线性,“让小朋友大朋友每年都期待去麦当劳过六一”,可见品牌营销的高明之处。

另外,谈到麦当劳的活动就不得不提去年在深圳举办的首届“粉丝大会”,成为品牌与消费者双向互动的标志性事件。活动现场,品牌邀请15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超级粉丝,用一系列‘麦’超所值的互动项目和超值惊喜,回应消费者与粉丝的支持。

综合上述,麦当劳所秉承的“快乐”初衷,其实从未改变。
这意味着,品牌至始至终将消费视为“自己人”,才能在彼此间形成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共同筑起一道牢不可摧的品牌护城河。
而我们,更倾向于把两者之间的关系定义为:不必时时刻刻在一起,但是知道TA在哪里。
因为TA在哪里,快乐就在哪里。
案例信息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