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好奇心周报丨动画制作、影视破圈、游戏变现:国产IP生命周期的长线运营
发布时间:2025-09-01 10:28 浏览量:764
好奇心周报:剧星传媒原创专栏,关注营销行业话题,不装逼,不套路,带着一颗好奇心,拨云见日,探究底层逻辑。
国产IP的“起点”十分丰富。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脱胎于爆款短片集《中国奇谭》,凭借独特视角与精良制作迅速引发公众关注;《凡人修仙传》则始于网络小说,凭借多年连载积累了大量忠实读者,其后才推出动画和真人剧集;而《黑神话:悟空》灵感来自古典名著《西游记》,凭借高质量游戏Demo一举打响知名度,继而扩展出《黑神话》系列,新作《黑神话:钟馗》也在国际舞台上亮相,延续这一游戏IP的开发进程。
当前的国产IP开发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内容形态,而是根据IP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切入点,通过动画、大剧、游戏、电影等多种形式,逐步构建起跨媒介、跨业态的产业链生态,延展IP的生命周期与受众覆盖面。
动画先行:降低风险的试金石
对于宏大世界观、大量特效需求的IP,特别是男频向网络小说,“动画先行”策略已被证明是明智之举。动画形式能够更好地还原想象世界,制作成本相对可控,同时能够有效测试市场反应、积累核心粉丝群体,为后续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凡人修仙传》动画的成功不仅验证了市场对这一IP的接受度,更为后续真人剧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粉丝基础。通过动画形式的先期试水,制作团队能够收集用户反馈,调整故事节奏和角色设定,降低后续开发的不确定性。这种策略特别适合那些需要大量视觉特效支撑的奇幻、仙侠和科幻类IP,能够在不过度投入的情况下验证市场潜力。

真人影视:突破圈层的关键一跃
在动画形式验证市场后,制作精良的真人剧集或电影成为突破圈层、触达更广泛受众的关键。《凡人修仙传》真人剧集不仅吸引了原有动画粉丝,更带来了大量新观众,其中包括不少女性观众群体,实现了IP受众的显著扩圈。

真人影视的开发需要更加谨慎的平衡——既要满足原有粉丝的期待,又要照顾新观众的观感体验。成功的真人改编往往能够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创新,使内容更符合大众市场的审美需求。这一阶段的成功,标志着IP已经从核心粉丝群体走向大众市场,商业价值得到极大提升。
游戏转化:深度体验的价值挖掘
对于适合的IP而言,游戏是实现深度沉浸和长效变现的重要领域。游戏开发不仅能够为IP带来可观的商业回报,还能极大地丰富用户的体验。通过互动形式,用户不再是被动的观众,而是成为故事的参与者,大大增强了用户与IP的情感连接。同时,游戏产品的长生命周期特性也为IP提供了持续曝光的平台,有效延长了IP的商业价值周期。例如《黑神话:钟馗》与3A新作《古剑》等作品,一经发布就吸引大量关注,不仅延续了IP世界观的影响力,也进一步增强用户黏性。
电影赋能:提升品牌高度的利器
成功的院线电影能极大提升IP的品牌价值和大众认知度。《哪吒》系列电影和《浪浪山小妖怪》电影都是很好的例子。电影具有无可比拟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能够为IP带来质的飞跃。

电影开发通常需要更大的投入和更高的制作标准,但相应的回报也更为可观。一部成功的IP电影不仅能够带来直接的票房收入,还能显著提升整个IP体系的关注度和商业价值,为其他形式的衍生开发提供强大助力。
长线运营:构建IP生态的系统工程
IP的开发不仅是内容制作,更是长期的运营和商业价值的挖掘。成功的IP运营需要提前规划衍生体系,覆盖毛绒玩具、文具、潮玩等多品类产品,实现全产业链开发。
跨界联动成为IP运营的重要手段,品牌跨界合作能有效触达不同圈层用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还能为IP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反哺IP热度。瑞幸与《浪浪山小妖怪》《黑神话:悟空》等IP的联动就是成功案例,双方用户互相渗透,实现了1+1>2的营销效果。

构建IP宇宙是长线运营的高级阶段。围绕核心IP,开发衍生作品、前传、外传等内容,不断丰富IP内涵,延长生命周期。这需要运营方具备极强的规划能力和内容把控能力,一旦成功,将构建起坚实牢固的竞争壁垒。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IP开发的方法论还将不断进化。但无论如何变化,对优质内容的追求、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对长期价值的坚持,都将是IP成功的不变法则。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