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广告门评分
如何用一句“没有难事”打动车主?把“博世”变成一句答案!
发布时间:2025-09-04 10:07 浏览量:7778
当我们谈论汽车配件,常常会陷入技术参数与专业术语的迷宫。消费者面对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产品力”,如何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品牌所能带来的改变?这是项目启动之初,我们共同面对的核心议题。
在汽车后市场领域中,博世早已树立了专业、可靠的品牌形象。但光有“专业”还不够,关键在于如何让用户感知到“专业如何为我所用”。我们注意到,车主在日常用车过程中存在大量重复出现且极易引发焦虑的场景——这些正是沟通的突破口。
锁定四大高痛点场景 建立精准沟通
基于前期调研,我们聚焦于四个高频且高痛点的用车场景:暴雨天出行、车内空气异味、动力响应不足和刹车异响。它们看似琐碎,却真实影响驾驶体验和情绪。我们相信,真正有效的沟通,就应该发生在问题发生的地方。
于是,“来个博世,没有难事”这一核心主张逐渐清晰。它不像传统广告语,而更像一句口头禅,一句解决方案的开启口令。它不承诺虚无的功能,而是指向一种确定性的体验——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博世都可以让它变得简单。

"痛点-解决方案-爽感反转"的三段式叙事
创意表达上,我们采用了清晰的三段式结构:先真实还原痛点,引出消费者的共鸣和不适;随后博世产品介入,提示解决方案;最后以“爽感反转”收尾,传递问题迎刃而解的轻松。这种结构符合人们对故事的天然期待,也强化了品牌在实际生活中的角色。
视频物料是本次传播的核心载体。我们制作了一条完整版TVC和四条单产品视频,每一支都紧扣一个具体场景。没有浮夸的科技展示,而是借助反差对比和洗脑的节奏感,把专业术语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利益点。
完整版TVC承担着整体传播中的锚点角色。我们采用经典洗脑的节奏重复核心口号“来个博世,没有难事”,通过特效、场景和镜头语言的前后反差,将抽象的产品技术力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表现力。视频不追求复杂剧情,而是聚焦于功能前后对比的直观性——无论是暴雨中的模糊视野,还是刹车时的尖锐噪音,都在博世产品介入后迅速回归“Easy模式”,让“没有难事”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成为一种可被看见和信任的结果。
基于四大高痛点场景,我们分别制作了四支单产品视频,延续整体创意框架,但更深入具体功能点展示。
暴雨出行篇对应雨刮器产品。视频突出“原厂配套,丝滑刮拭”的特点,强调博世百年历史与行业标准地位。通过雨中驾车视野从模糊慌乱到清晰从容的转变,直观传达“雨天开车,没有难事”的体验承诺。
车内异味篇聚焦空调滤清器。采用“鲸须双核滤净杂质,活性椰炭异味终止”等具象化文案,将技术术语转化为消费者可理解的净化画面,突出“空气清新,没有难事”的爽感结局。
动力不足篇针对火花塞产品。强调“涡轮直喷式,选EVO明智”,突出博世作为“点火大师”的技术底蕴,通过动力响应前后的反差,传递“一路疾驰,没有难事”的自信。
刹车异响篇展示刹车片产品。以“制动专家,底蕴扎实”建立信任,通过“五层减震,安静舒适”直接回应消费者对刹车异响的焦虑,最终落点于“品质驾驶,没有难事”的安心感。
四支视频均采用洗脑Rap的形式串联卖点,保证专业信息的同时不失轻松传播性,实现场景-痛点-产品-爽点的强绑定。
在媒介策略上,我们考虑到内容与渠道的适配性。朋友圈广告帮助品牌TVC实现精准曝光,并直接引导向天猫链路,缩短用户的决策路径;小红书平台则通过达人的二次创作,以更轻量、更贴近社群的方式解读品牌TVC,打造出行业爆文,实现了专业内容和趣味表达的平衡。此外,PR稿件和视频号加热也进一步扩大了内容影响力。尤其是在视频号分区投放中,不同产品视频均获得了稳定的互动增长,也印证了内容本身具有持续传播的生命力。

写在最后
最终,项目不仅达成了预期的传播效果,而我们更在意的是,通过这一系列内容,我们是否真的让消费者觉得——“博世”不再是一个距离感很强的工业大品牌,而是一个能够迅速响应需求、切实解决问题的伙伴。
回顾整个项目,我们并没有刻意单纯追求“爆款”或“刷屏”,而是回到最基本的用户场景,用他们熟悉的语言讲好故事。真正打动人心的传播,不一定需要宏大叙事或炫技创意;有时候,一句踏实、可信的“没有难事”,恰恰最能击中人心。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