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鼓浪文化:情绪营销最忌“凭空捏造”
发布时间:2025-09-04 14:17 浏览量:1419
品牌方曾倾尽心力为消费者“创造”情绪:情人节必推玫瑰色,毕业季必言青春梦,中秋则必道团圆情。然而,当营销日历上塞满了生硬的情绪指令,消费者却日渐麻木——我们是否正陷入一种情绪制造的陷阱?当情绪沦为流水线上的标准件,其价值便已在人造的重复中被悄然稀释。
真正的力量在于传递而非创造——品牌营销的深层智慧,在于敏锐捕捉、唤醒并放大那些业已存在于社会肌理与文化暗流中的真实情绪,令其自然传递、回响不绝。
刻意创造情绪,常因失却根基而沦为浮光掠影。强推“单身骄傲日”,生硬灌输自我价值,却忽略了真实情感体验的复杂维度;生造“闺蜜节”鼓吹消费,也易被解读为情感绑架。这些情绪空壳,终因缺乏共鸣基础而消散于无形。品牌若执着于“无中生有”,无异于在喧嚣中自说自话。
品牌真正要做的是成为情绪传递的策展者:
1、精准识别社会情绪支点:深入体察时代脉搏与大众心理,找到那些未被充分表达但广泛存在的集体情绪暗流。
2、设计巧妙情绪传递触点:将品牌核心价值与真实情绪点自然融合,通过产品、服务、故事、体验构建共鸣的初始“触点”。
3、激活用户自发传播链:创造便捷、富有感染力的分享机制,让用户成为情绪的主动传递者,推动情绪在真实社交网络中涟漪般扩散。
可口可乐的“分享瓶”,并未强行创造“分享”这一情绪,而是基于人们对连接的普遍渴望,提供了简单、可视化的分享载体(“触点”)。当人们真正传递一瓶可乐,分享的温暖情绪便自然流淌开来。多芬“真美行动”同样如此——它勇敢触碰了女性对真实自我的普遍困惑与追求,鼓励真实照片分享。品牌在此并未“创造”自信,而是成为真实自信情绪传递的催化剂,让万千女性成为这场自我接纳情绪的传递者与共鸣者。
因此,我们提炼出品牌情绪传递的核心逻辑——“情绪杠杆原理”:
1、支点:品牌对当下社会真实情绪的深刻洞察与锚定。
2、触点:品牌将自身价值与情绪点巧妙融合的产品/内容/体验。
3、传播链:用户因共鸣而主动分享,形成情绪的自然传递与放大。
品牌并非情绪的“创造者”而是“策展者”,无需凭空捏造情绪,而应敏锐捕捉时代暗流中的真实情感脉动。以“支点-触点-传播链”为逻辑内核,让品牌成为情感的连接者与传递者。当品牌不再费力“造势”,而是精心“借势”,让真实情绪在人群中自然传递与放大——这便是在喧嚣市场中获得持久共鸣的终极密钥。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