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得了亏毛焦虑症的年轻人,怎么过开学季?
发布时间:2025-09-08 10:09 浏览量:14
最近看见一个新词,叫“亏毛焦虑症”。这个词描绘的是当代年轻人在消费中的精打细算:买杯奶茶一定要对比黄蓝红三家算优惠,花10分钟只为省1块钱;网上买东西能用就行,拒绝为品牌支付超额溢价;微信加了十几二十个优惠群,日常大促都得做攻略算价格,就怕错过羊毛。
这种现象不仅反映出年轻人对可控成本的精细管理行为,也为品牌校园营销带来了新启发。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种“亏毛焦虑”背后有着深层的心理机制。损失厌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人们天生害怕错过,当看到限时优惠券、打卡免费领等品牌福利时,我们大脑会自动将“不参与”等同于“损失了一次机会”,从而产生焦虑感。
社媒更是加剧了这种焦虑。年轻人通过分享种草好物和优惠信息,来获取社交认同感和圈层归属感。平时加了十几个优惠群、做攻略算价格,不仅是省钱手段,更是一种社交方式。
此外,在当下不确定性持续增加的大环境中,年轻人通过在小额消费上追求绝对不亏,实际上也展现出来TA们希望通过这种在精打细算的方式增加对生活中可控成本的掌控感。
开学季是高校学生全年消费焕新的关键节点,从电脑、手机、耳机等大额电子产品,到床垫、护肤品、零食饮品、纸巾等日常刚需用品,都是开学必囤好物。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观察年轻人消费行为的窗口。
今年开学季,年轻人的亏毛焦虑不再是单纯的比价格、算满减,而是将薅羊毛策略贯彻到底,具体呈现出以下 3 个特点:
1.学生专属优惠:精准锁定身份福利,拒绝为非学生价买单
当代大学生对 “学生身份” 的消费价值挖掘得淋漓尽致。无论是电商平台的学生认证折扣,还是品牌推出的开学季校园专属价,都是他们的关注目标。比如买一台笔记本电脑,TA们会专门比对品牌官网、电商平台、私域团购、校园店等各种渠道的学生价差异,甚至主动联系客服确认是否有额外开学活动价。核心逻辑是能靠身份省的钱,绝不多花一分。
2.社媒活动:品牌官微下的互动任务成年轻人省钱必修课
年轻人不再被动等优惠,而是主动在社交平台找羊毛。在小红书、抖音、微博上,凡是有品牌推出的大学生开学季活动,满屏都是学生自发参与的内容。对TA们而言,参与社媒互动是一个品牌赚声量、自己赚优惠的方式,既省了钱,又凑了开学的热闹,皆大欢喜。
3.高校快闪小样:用低成本试错代替盲目消费
面对护肤品、洗衣液这些个性化品类,大学生们喜欢先试小样再买正装。品牌在高校食堂、宿舍等人流密集区域落地的快闪派样活动,如扫码关注公众号就能领面霜小样,参与肤质测试可拿洗发水旅行装,这类活动几乎不需要学生付出什么成本,就能免费领取小样,是TA们的心头好,非常受欢迎。若是试用后觉得好用,再凭学生专属折扣线上下单的模式,这种模式完美契合年轻人不花冤枉钱的消费心理,也极大增加了一些优质品牌在学生群体中的市场占有。
面对这批精打细算的年轻人,品牌校园营销活动需要更加真诚,提供真实专属优惠而非虚假促销是关键。年轻人已经对套路免疫,他们追求的是真正的物美价廉。
淘宝今年开学季推出#请你喝开学第一杯奶茶 活动,为高校大学生们准备了超百万杯免单奶茶,每天5个整点可抢。
周黑鸭开学季投入超400万元,通过线上线下多重福利精准覆盖高校人群,更是首次深入武汉20所高校开展线下巡礼,在社团招新期间赠送新生甜辣礼包,让品牌伴随学生开启全新的校园生活,学生只需完成认证即可领取正装产品电子兑换券,还能参与每周五的抢券专场。
很多品牌斥资百万甚至千万杀进高校,投了很多硬广、请了很多达人,回过头才悟出来,和年轻人打交道,不是场景霸占了TA们就是你的人了,事实上,年轻人更愿意为好内容买单。
就像一场注重互动体验的线下快闪,远比单纯推销卖货更能打动他们,一套能激发参与感的社交互动机制,也比品牌单方面炒作生硬话题更有传播力。
毕竟,校园营销不只是短期卖货,更是要想方设法跟年轻人搭上话,停下来和你聊两句,长期来看这并非亏本买卖。
环意互动是一家帮客户在高校做品牌年轻化营销的创意厂牌,团队成员都是来自 4A 或创意热店。核心能力涵盖高校全案、快闪、活动赞助、事件营销、媒介匹配和投放。如果您有高校营销需求或任何想法,欢迎来找我们聊聊。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