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登录 企业用户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登录即创建广告门账号

综合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中秋 520 脱口秀 华为 麦当劳 茅台 京东 母亲节 泡泡玛特 蒙牛 趋势 金瞳奖 ai 教师节 双11
清除历史

好奇心周报丨小红书新增“市集”一级入口带来的营销启示

发布时间:2025-09-08 13:47     浏览量:695


小红书

好奇心周报:剧星传媒原创专栏,关注营销行业话题,不装逼,不套路,带着一颗好奇心,拨云见日,探究底层逻辑。


8月28日至31日,小红书在上海举办了首个线下“市集”活动,汇聚了来自全国的100余位商家,打造出一个融合烟火气与生活方式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商家们也展现出鲜明特色:有人带来自种蘑菇,有人展示手作好物。他们不仅产品独特,更深谙年轻消费者的情绪需求与审美偏好,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与粉丝的高效连接。

微信图片_20250828195141.jpg

同样在8月底,小红书App悄然完成了一次关键调整——底部导航栏的“热门”入口被替换为“市集”,既有场景感,也与小红书用户的兴趣点(如露营等)重合。看似简单的测试性调整,实则是小红书在电商领域战略升级的信号,体现出其构建“种草-交易”闭环的决心。


“市集”的战略动机与用户洞察


“市集”的出现,是小红书基于用户行为与平台生态做出的必然选择。数据显示,小红书每月寻求购买用户数1.7亿,“求链接”评论每月达到8000万条,显示出社区内旺盛的潜在购物需求。更为重要的是,95后在小红书电商月活购买用户中高达70%,这些年轻用户追求的是个性化、体验式消费,他们的替代性需求、细分需求和情绪需求日益显著,传统货架电商难以充分回应这种多元化的消费趋势。

另一方面,小红书长期面临着“易种草不易拔草”的问题。用户在小红书被内容吸引,却转向其他平台下单。同时,许多优质供应链商家并不擅长内容创作,未选择小红书作为主阵地,导致平台在商家多样性方面存在缺失。出于对用户需求与商业增长的双重考量,小红书推出自有购物板块“市集”显得水到渠成。

“市集”的核心优势与营销价值


用户体验的全面升级

区别于淘宝、京东等传统货架电商的“人找货”模式,小红书聚焦“货找人”的发现式购物,强调“可逛性”和“惊喜感”。“市集”频道保留了小红书标志性的双列信息流展示方式,融合商品笔记、直播和购买链接,维持了社区的“逛感”。通过“一件穿进大自然”“秋天的第一套新衣”“运动服穿进工位”等主题频道和基于生活方式偏好的算法推荐,小红书实现了真正的场景化推荐,大大提升了用户的发现乐趣与转化效率,与社区调性形成高度协同。



赋能商家生意,好物自带流量

“市集”模式为商家特别是中小商家提供了低门槛的创业环境。数据显示,动销商家中超过50%为首次开店,95后店主占比达到50%。小红书推出的“百万免佣计划”(前100万交易额免佣金)有效降低了商家的初期运营成本。

更重要的是,“市集”证明了“好货自带流量”的商业逻辑,优质商品即使内容朴素也能获得良好表现。如服饰品牌“占春衣物”仅通过展示产品细节图,就实现了低退货率和高复购率。



平台生态的协同效应

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小红书采取开放与自营并行的策略。通过“红猫计划等策略,小红书保持与淘宝天猫等平台的战略合作,实现跨平台资源互补与流量协同。同时积极构建自有交易闭环,满足不同商家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作为小红书一级入口,“市集”显著提升了用户的交易心智,巩固了“逛、买、分享”的一站式体验。在功能上,一些评论区蓝链扩展、商品评价同步等设计,有效缩短了“种草-拔草的决策路径。协同机制不仅丰富了平台生态,也增强了小红书在内容电商领域的整体竞争力。


挑战与未来前景

当然,“市集”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尤其是在供应链与品控管理方面。平台需要确保丰富且优质的商品供给,尤其要加强品控能力,避免内容“种草”与实物体验脱节。平衡规模与效率的关系也是一大关键。满足小众需求依赖于足够丰富的供给,而如何在扩大商品池的同时保持推荐精准度,也是小红书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语


总的来说,“市集”不仅是一次功能迭代,更是小红书对年轻消费需求的深度响应。其战略目标十分明确:最大化社区流量价值、构建差异化电商壁垒、吸引优质供给端入驻,最终形成“内容-交易-用户”的正向循环。通过重塑“逛、买、分享”的体验,小红书正走出一条差异化的电商道路。

注:本文系广告门企业用户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作为该用户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点赞 2
收藏
微信分享
关闭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