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案例
公司
专题


练习时长两年半,我们终于出书了
发布时间:2025-09-12 13:39 浏览量:7
确切的说,
是在帮主全季酒店风格的家里办公。
为什么是帮主家?
可能是为了方便中登老板随时查岗吧,
好消息是,帮主终于不用担心有人抽烟了,
坏消息是,帮主说要做饭给我们吃...
那段日子,不能说很惨淡,只能说很潦倒。
春寒料峭,
两个中年男人又一次感到了寒意,
因为帮主家的地暖还没他人暖...
公众号的时代真的过去了,
就像被历史的车轮狠狠碾过,
帮主说如果一定要被碾,
希望是被特斯拉碾。
是时候要做出改变了,
于是我们从在抖音上看小姐姐,
变成了在小红书上看小姐姐,
真好。
但是,当擦边的速度也追不上焦虑时,
只剩下了拔剑四顾心茫然。
熟悉文摇的朋友都知道,
我们的文风素来纯爱(擦边),
字里行间都是对世界的热爱(阴阳怪气)。
但是在某个毫无记忆的午后,
我们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治愈系漫画有没有搞头?
插画师小明:终于不用画猥琐的条漫了。
造物弄人。
谁能想到,
刚出两条点击就爆了,
让作为过气主理人的帮主忆起了10w+的峥嵘岁月,
先抛开治愈别人不提,
反正突然治好了我们;
谁又能想到,
刚出两个月就有出版社上门了;
谁还能想到,
从网上再到纸上,已经是2025年了。
造物弄人。
就这样,我们终于成为了
练习时长两年半的治愈系漫画作者。
也许这是一次很不文摇的尝试,
但在我们看来,文摇的脑洞和反转之魂,
是以另一种形态流淌在这些魔幻的格子里,
这样算是一种不忘初心吧。
(我可真能编啊)





以下是在出版刚
立项的时候,
写过关于这颗药丸的两段话,
矫情,慎看。
我们每个人都有病
和这个世界相处久了,越发会觉得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不应该在丧气沉沉,抑郁横生的漩涡里循环往复的。于是就会不自主地臆想,如果我有那样的人生,有那样的朋友,有那样的故事,如果我只是一只总想去码头整点薯条的海鸟,只是一块在荒漠里不知道呆了多久的石头,会是怎样的光怪陆离,多少有些幼稚,但多少可以消解掉一点现实的焦虑。
这样的焦虑是细碎而分散的,他们说,这么点小事至于吗?然而我们就是会在微小的情绪里,涌出巨大的悲伤,有时候情绪只是一个开关,无关大小。反之亦然,一丝温暖的情绪,也许会为此刻困在焦虑里的我们找到一个出口,于是我们就有了这颗小药丸的设想。
在这颗药丸里,没有宏大的梦想,或是深邃的道理,我们更多地希望它只是一个单纯美好的片段,就像某一个夏夜梦醒时窗外吹来的凉风,如此而已。
关于这个名字,在网络化的语境下,它既是消极的“要完”,也是治愈的“药丸”,就如同在这个自相矛盾的世界,每天都在正反情绪里左右横跳的我们一样。诚然,世界并不会因为这样变得更好,但是如果这颗小小药丸,可以让身处某时某地的你的内心美好了一点点,也就足够了吧。
为什么是蓝色的小人?
我们总说人生而是孤独的,而如果提及蓝色,想必也是忧郁的,深沉的,同样孤独的。但就像某一天你面朝碧海蓝天,苍茫之下,孤身一人,忧伤的尽头反而是一种治愈,为之黯然,也为之释然,像极了人性的矛盾两面。
情绪是流动的,所以我们希望这个小人,不是只有一种情绪,而是一个更加丰满真实的个体,消极的是你,积极的也是你,就像在这个灰色世界观里既是蓝色的异类,同时又是独一无二的蓝色小人,可以在悲伤里徘徊,但终会在暖阳下自愈,我们不就是应该如此么。
蓝色也好,红色也好,色彩终究是渲染情绪的载体,是投射自我的影子,也许只不过恰好是蓝色而已吧,就像在茫茫人海中,恰好这个故事有幸被你看见一样。

最后的最后,
回想两年半,蓝色小人的故事漫长而短暂,
与其在治愈别人,不如说在治愈我们自己,
这本书也许是这段意外旅程的一个站点,
希望这个故事能陪我们走的久一点,
希望你们也能喜欢。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选填):